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导读 

  目前对于新冠肺炎相关心脏损伤的机制仍然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新冠肺炎患者存在一定比例的心肌损伤。同时心血管基础疾病的存在会极大地影响肺炎病情的发展。

  吉威医疗与医学网联合推出的[新冠问答]栏目,特别邀请到陆医院(原解放军第医院)曹雪滨教授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心脏损伤的机理与防治”进行讲解,为大家更好的了解-nCoV感染患者心脏病理改变、心脏相关表现、心脏损伤可能的机制、识别、诊断与治疗。

  年12月以来,武汉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现已在全国、甚至在全球范围出现了流行趋势。新冠肺炎患者除了典型呼吸系统表现,也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出现了心脏受累的临床表现。其机制除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心肌直接损伤,继发性损伤如严重的氧供-需失衡等也是重要因素。严重的心脏损伤可能是导致病人直接死亡的重要原因,成为影响新冠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1.-nCoV感染患者心脏病理改变

  年2月17日,TheLancet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的病例报告,该团队在1月27日对该例新冠肺炎死亡患者进行了病理解剖,结果提示心肌间质中有少量单个核细胞炎性浸润,但没有其他心肌实质损害,该结果和我们的预想有一定差异。至于病毒是否直接导致暴发性心肌炎或者心肾综合征还没有足够的证据。但是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可见变性、坏死,间质内可见少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血管内皮脱落、内膜炎症及血栓形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刘良教授于年2月16日起,对COVID-19死亡尸体的系统解剖。解剖见心包腔内中等量淡黄色清亮液体,心外膜轻度水肿,心肌切面呈灰红色鱼肉状,同时可见右冠状动脉节段性I~Il级粥样硬化斑块,左前降支有长0.5cmII~III级粥样硬化斑块。因患者临床资料显示存在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心肌及心外膜是否存在与病毒感染相关的损害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不能明确爆发性心肌炎和心碎综合征。患者心肌呈灰色鱼肉状改变,用冠心病,心绞痛不好完全解释,是否与新冠病毒有关尚不能明确。目前行解剖的例数过少,需要更多证据支持。

2.-nCoV感染患者的心脏相关表现

  Huang等发布的武汉最早确诊的41名-nCoV肺炎患者中有5例(12%)诊断为病毒相关的心脏损伤,主要表现为hs-cTnI水平上升(28pg/mL),5例中4例收入ICU,占到ICU患者总数的31%。此外,ICU患者的收缩压平均值为mmHg,明显高于非ICU患者的收缩压平均值(mmHg)。随着确诊病例的不断上升,以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慌、胸闷等逐渐也出现为首发症状就诊的-nCoV肺炎患者。侯涛发布的对年1月1日至年1月22日期间的84例-nCoV肺炎患者的分析中也指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肌酶升高,特别是心肌激酶(CK)及心肌激酶同工酶(CKMB)的升高,提示患者病情严重并预示患者病情有恶化倾向。可见患者在感染冠状病毒的同时,由于全身炎症反应与免疫系统的紊乱,心血管系统症状和疾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

3.心脏损伤可能的机制

  据目前数据分析,NCP对心血管系统影响主要包括病毒直接影响,伴随发热、低氧、炎症及休克等因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氧供-需失衡相关的损伤:如低氧血症、呼吸衰竭、休克/低血压、持续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动过缓、贫血、呼吸衰竭、严重高血压等;(2)心脏原因:心力衰竭、心肌病、除颤、肺栓塞。

4.心脏损伤的识别及诊断

4.1新冠肺炎相关心脏损伤的症状及体征

  (1)疑似或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患者具体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2)心肌损伤症状具有非特异性,可伴有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等(肺炎累及胸膜也可以出现)。应注意有无晕厥症状。Huang等报告的武汉最早确诊的41例新冠肺炎患者中,有5例(12%)诊断急性心肌损伤,主要表现为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升高(>28pg/mL)。在例因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有16.7%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7.2%的患者伴有急性心肌损伤。我们的临床实践中,52例新冠肺炎患者中,14.3%新冠肺炎患者TnI水平上升,诊断为急性心肌损伤。有13例(25.0%)BNP水平升高(>ng/L)。BNP升高与心肌损伤相比有一定滞后性。有心肌损伤患者的体征往往不特异性,窦性心动过速特别是夜间心动过速、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相称(>10次/℃),可作为诊断的重要线索。

  (3)血流动力学异常部分患者迅速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出现肺循环瘀血或休克表现。少数发生晕厥或猝死。血压、呼吸、心率等指标异常提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也是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4.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如果心肌酶谱、D-二聚体等指标持续性增高说明炎症反应加重,凝血系统激活,可能存在心肌损伤,提示预后不良。BNP或NT-proBNP升高提示心功能受损,是诊断心功能不全及其严重性、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但BNP或NT-proBNP的升高与心肌损伤相比有一定滞后,因此发病极早期检査正常或仅有轻度增高者,短期内需要复查。

  (2)心电图改变注意有无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I、lI、aVF、V5)的ST-T改变持续伴动态变化;新近发现的窦房、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成联律、成对、多形性或多源性期前收缩;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QRS低电压、异常Q波、心电图QRS波增宽(QRS>ms)。必要时行持续心电监测。

  (3)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注意有无新出现或不能解释的心室结构和功能异常(包括左心室和右心室弥漫性和/或节段收缩及舒张功能异常,斑点追踪显示心肌应变异常等);心室内径增大或正常、室壁增厚或变薄和回声减低或正常;有或无心包积液;新发二尖瓣返流和肺动脉压力增高等。

  (4)胸部X线和CT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心影不大或稍增大,以左心增大为主。部分患者可因左心功能不全而有肺瘀血或肺水肿征象。急性肺泡性肺水肿时,两肺可见以肺门为中心、对称或不对称性分布的大片状阴影。

4.3诊断

  疑似或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患者,出现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cTNT)]升高和/或降低超过第99百分位上限(URL),并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诊断新冠肺炎相关心肌损伤。

5.治疗

5.1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处理

  (1)抗病毒治疗、抗菌药物治疗、康复者血浆治疗、人免疫球蛋白、血液净化等:详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2)糖皮质激素:目前没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应用糖皮质激素,应慎用。如果存在心肌损伤,可根据患者体温>38.5℃超过5天或发热、胸部影像学进展迅速或符合重型标准、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的状态,可早期足量给与激素治疗。予以甲泼尼龙40~80mg/d,分次给药,每天根据症状、体温等逐步减量或者停用。如:第1天用40mg,2次/d;第2天可以改为早40mg和晚20mg;然后20mg,2次/d;最后20mg,1次/d,甲泼尼龙剂量不超过80mg/d,疗程一般不超过5天。

5.2针对心脏损伤的处理

  新冠肺炎相关心肌损伤临床表现差异很大,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原则:卧床休息,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及时行氧疗及呼吸支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1)监护所有重型患者均应严密监护。建议严密监测和控制出入水量;心电、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各项实验室指标、床边胸片、床旁超声心动图等;

  (2)一般治疗

  ①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

  ②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磷酸肌酸钠1g/次,1~2次/d,在30~45分钟内静脉滴注;辅酶I5mg+5%ml葡萄糖(糖尿病者用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辅酶Qmg/次,口服,3次/d;曲美他嗪20mg/次,口服,3次/d;

  ③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抑制肺部炎症后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炎症过度反应,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时可以应用,使用后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部分学者建议对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分别采用6g/d及12g/d的剂量治疗;结合治疗经验,对于诊断为合并心肌损伤的患者,建议使用维生素C10g+5%ml葡萄糖(糖尿病者用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疗程15~30天。

  (3)生命支持治疗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应尽早给予生命支持治疗。生命支持治疗是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各项治疗措施的重中之重。循环支持: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急性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患者,可短期(数天至数周)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进行治疗。呼吸支持:心肌损伤患者如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均推荐尽早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呼吸机辅助通气改善肺功能,降低患者劳力负荷和心脏做功是心肌损伤合并左心功能衰竭时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①氧疗:重型患者应当接受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并及时评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是否缓解。

  ②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当患者接受标准氧疗后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法缓解时,可考虑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通气。若短时间(1~2h)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当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

  ③有创机械通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小潮气量(4~8mL/kg理想体重)和低吸气压力(平台压<30cmH2O)进行机械通气,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④挽救治疗:对于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建议进行肺复张。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应当进行12h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者,如果条件允许,应当尽快考虑ECMO。

  (4)合并疾病的治疗心力衰竭:由于病毒感染重型患者容易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包括心力衰竭。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纠正低氧,维护脏器灌注和功能;纠正急性心衰的病因和诱因;改善症状。

  治疗原则为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积极治疗诱因和病因。除了常规对抗急性心衰的治疗以外,必要时尽早实施ECMO辅助呼吸和循环。详见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其中指出重组人利钠肽通过扩张静脉和动脉(包括冠状动脉),降低前、后负荷;同时具有一定的促进钠排泄、利尿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该药对于急性心衰患者安全,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困难的相关症状;先给予负荷剂量1.5-2μg/kg,静脉缓慢推注,继0.-0.01μg/kg/min维持,根据血压调整剂量。心律失常:新冠肺炎患者可合并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首先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心功能,纠正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并注意寻找、纠正诱发因素。使用磷酸氯喹时,建议密切   对所有疑似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立即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积极寻找病因,如急性心肌梗死引起,治疗详见最新共识;给予持续的心电和血压监测。治疗主要包括容量复苏与管理、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收缩药,应持续监测脏器灌注和血流动力学,及时调整治疗。对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应根据年龄、合并症及神经系统功能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短期机械辅助治疗。

  (5)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新冠肺炎患者常合并凝血功能异常,且由于卧床时间增加,需   (1)心血管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应严格接受指南指导的斑块稳定药物治疗,以提供额外的保护。但是,这些治疗措施应针对具体患者量身定制。尤其要注意,在冠状病毒感染的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可能被掩盖,导致漏诊。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参考相应共识。

  (2)老年人群老年患者预后差,临床诊治应注意诊断和评估的特殊性:

  ①不典型症状更为多见,更易发生肺水肿、低氧血症及重要器官灌注不足。②常合并冠心病、高血压、房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临床上易漏诊和误诊。③多病因共存,合并症多,研究发现>65岁的老年人中超过40%具有5个以上合并症,且随年龄增长,非心血管合并症增多。④胸片、超声心动图、生物标志物水平在老年心衰诊断中特异性降低。

  老年患者治疗的特殊性:①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②合并用药多,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注意个体化。③对老年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识别衰弱、痴呆、抑郁等,与预后不良相关,应给予多学科管理,尽可能避免其不利影响。④高龄老年人面临预期寿命缩短,在进行有创检查及治疗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仔细评估风险收益比。

6.总结

  目前对于新冠肺炎相关心脏损伤的机制仍然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新冠肺炎患者存在一定比例的心肌损伤。同时心血管基础疾病的存在会极大地影响肺炎病情的发展。疫情防控期间新冠肺炎相关心肌损伤的救治,需要在考虑防疫任务的基础上,因地施策,因人施治,并在救治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曹雪滨

  陆医院(原解放军第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央军委特聘保健专家。

  擅长心血管疑难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心血管介入治疗。现任全军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老年医学会副会长、河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保定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

  担任多家杂志的编委,在国际国内期刊发表研究论文余篇,被SCI收录40余篇,主编专著9部,获省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2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已培养毕业50余名研究生。

推荐阅读徐亚伟:心血管医师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控背景下的防护策略解读问答杨宏辉:河南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冠脉介入质量控制建议解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jg/13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