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关于损伤最经常见有两种,第一个就是脚踝膝盖扭伤、大腿小腿肌肉拉伤等这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第二就是鼻子嘴角出血、手臂手指划破等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当然学生在跑步过程中哮喘发作,倒地不起的情况,以及个别学生心脏不好,慢跑下来心率过快的情况,作为一线老师我也见过并处理过。
但是有一种情况很少见,教学的这几年遇见过两次,第一次是在春天备战中考的一次训练课上。那次课力量和技术练习完后,女生测试了米跑,接着又计时跑了两趟米,结束后一个女生一直哭而且大口喘气,我也没在意就让她在一边休息。然后就组织男生跑步了,一会儿有学生慌张的喊:老师……老师……XX手特别凉,腿和手都僵了,我和另外一位老师赶紧跑过去看,发现女孩神志不太清醒,双手很凉有些有呼吸困难、四肢出现强直性痉挛,用手也很难掰开。
我们都没见过这种情况,不知道什么原因造成的,手足无措。医院离学校比较近,就赶紧医院,过了大概有30分钟女孩才慢慢恢复正常,后来才知道这是:过度通气综合征,原因就是跑完步后急促的呼吸导致体内二氧化碳不断被排出而浓度过低,而且不停的哭更容易引起换气过度导致继发性的呼吸性碱中毒等症状。
过度通气综合征过度通气综合征(hyperventilationsyndrome,HVS)是呼吸中枢调节异常,过度通气超过生理代谢所需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肢体麻木、头晕眼花,严重者可有晕厥、抽搐等症状。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心跳加速、心悸、出汗,因为自己感觉不到呼吸而加快呼吸,导致体内二氧化碳不断被排出而浓度过低,引起继发性的呼吸性碱中毒等症状,也称呼吸性碱中毒综合征、呼吸神经综合征、高通气综合征。
生气时大口喘气,婴儿哭的上气不接下气,运动后急促的大口呼吸都容易出现过度通气综合征。
第二次是今年,也是在进行中长跑测试后,一位男生大口呼吸太久导致换气过度出现头晕眼花,轻微抽搐的情况。这次我镇定了许多,判断可能是过度换气综合征,让他用手稍微捂一下鼻子,但不要捂太紧,后来一会儿症状就缓解了。
这种方法我也是在网上看到的,同时还有几种治疗过度通气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方法1、学习腹式呼吸、缓慢呼吸,通过减慢呼吸频率,减少或消除过度通气的倾向性;
2、采用面罩限制通气,重复吸入面罩内二氧化碳,纠正低碳酸血症;(不可过度)
3、对于焦虑症状较明显的患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4、手足搐搦者可静脉适量补给钙剂以增加血浆钙离子([Ca+])(缓注10%葡萄糖酸钙10ml)。
当然网上百科只是参考,如果简单的处理医院诊断治疗,毕竟专业的事情要由专业的人去做。
过度换气这种情况在运动后会产生,我个人觉得也算是运动损伤,当然这种运动损伤和传统意义上的损伤不太一样,从体育运动的角度应该怎么避免呢?
我认为首先、控制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既然快速喘气可以导致过度换气综合征,那么我们可以要求孩子在跑完步后不要长时间的快速换气,要深呼吸,避免过浅过快的呼吸。
其次、循序渐进的加大运动负荷。孩子的心肺功能提高了,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增加了,自然就会减少运动后大口补氧的情况,也就不会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
而实际上很多学校平时不注重孩子身体锻炼,到了快要中考时就加紧时间训练,加大运动负荷,这样也无形中加大了运动损伤的风险,其实体育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果有体育相关的问题可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jg/13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