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
三亚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告(I)
为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适应学校“十三·五”时期事业卓越发展需要,三亚学院以省市共建为良好契机,以筹建三亚大学为愿景目标,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
1引进人才层次及主要对象01
第一类人才
年龄一般在50周岁以下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
1.“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入选者
2.“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
3.“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
4.“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5.海南省“南海学者”入选者
6.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者
8.海外著名大学教授
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并满足下列条件者:
9.国内著名大学教授或正高级职称博士,近五年以第一获奖人获得省部级科研二等奖以上奖励,或科研业绩成果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社会科学学科:主持1项国家级课题,且以第一作者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在本研究领域专业类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
理工学科:主持1项国家级课题,且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被SCI、EI检索本专业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二区以上论文不少于2篇。
02
第二类人才
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并满足下列条件者:
国内著名大学副教授或副高级职称博士,近五年以第一获奖人获得省部级科研三等奖以上奖励,或科研业绩成果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社会科学学科:主持1项国家级课题,或以第一作者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其中在本研究领域专业类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
理工学科:主持1项国家级课题,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被SCI、EI检索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其中二区以上论文不少于1篇。
03
第三类人才
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并满足下列条件者:
优秀博士,近五年科研业绩成果应满足下列要求:
社会科学学科:以第一作者在SSCI、CSSCI来源期刊(包括集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在本研究领域专业类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
理工学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被SCI、EI检索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二区以上论文不少于2篇或一区论文不少于1篇。
04
第四类人才
其他正、副高级职称人才及博士
2引进人才主要学科及专业01
适用于第一到第三类人才
管理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文化产业管理、公共关系学、汽车工程、海洋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02
适用于第四类人才
管理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文化产业管理、公共关系学、汽车工程、海洋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法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学相关专业及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声乐表演、舞蹈表演、体育、心理学等
3引进人才待遇各类人才的引进待遇见下表:
4有关问题说明01
上述引进人才在聘用期限内,需全职在学校工作,享受法定假期和学校规定的寒暑假。02
上述引进人才的服务期限不少于八年,实行聘期管理,四年一个聘期,聘期考核合格予以续聘;聘期考核不合格不再续聘或予以低聘;服务期限届满予以续聘的,待遇另议。
03
正高级职称博士、副高级职称博士及优秀博士的科研启动费根据其近五年的业绩成果在规定幅度内确定。
04
上述引进人才的购房补贴根据学校购买“高知园”等住房补贴规定执行。
05
夫妻双方同时符合引进条件,其住房待遇按照引进层次较高一方标准执行,科研启动经费按各自引进层次的待遇分别执行。
06
需学校安排配偶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夫妻双方须在引进时同时提出申请,提交学校校务委员会审议。
07
境外著名高校一般指引进人才提交申报材料的上一年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前名的境外高校(含港、澳、台)。
08
引进人才年龄计算时间截止到引进人才正式报到的当年1月1日。
09
本公告未涉及的高层次人才经学校人事处、科研处、教务处会商后,提交校务委员会审议。
联系方式
+5
邮箱:syxyhn
vip..学校的办学发展也获得了省市两级政府的认可和支持。4月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亚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共建三亚学院,将集中政府、高校优质资源,全力推动在三亚学院基础上筹建三亚大学。
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三亚市市长吴岩峻与我校党委书记、校长陆丹共同出席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表示,当前海南省正处在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时期,通过省市共建,能够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共同将三亚学院打造成特色鲜明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和致力应用科学研究的高水平民办大学。省市共建三亚学院也一定会更好地促进海南经济社会的进步和海南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争先创优,再创辉煌。
部分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