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肋间神经阻滞

(1)用于胸外伤后疼痛,包括肋骨骨折、胸壁挫伤、梿枷胸等。

(2)胸部或上腹部手术后镇痛。

(3)用于原发性肋间神经痛如胸椎结核、胸椎转移瘤、退行性胸椎病、强直性脊柱炎、胸膜炎等压迫或刺激肋间神经所致的疼痛和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症。顽固性肋间神经痛可注入神经破坏剂。

(1)有严重心肺疾患应慎用或不用肋间神经阻滞。

(2)注射部位皮肤、软组织有感染性疾病者。

(3)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4)不能合作者。

1、肋角处肋间神经阻滞术

(1)体位:双侧阻滞可采用俯卧位,腹部垫枕,单侧阻滞或俯卧位困难者可采用健侧卧位或卧位,屈颈弓背以增大后肋间隙,利于操作。

(2)体表定位:确定阻滞范围后标记可做在骶棘肌外侧缘与肋骨下缘相交处。

(3)常规皮肤消毒。

(4)术者用左手拇指、示指固定进针点,先做一皮丘,随后用3.5cm长的,6~7号的短针头连一个注射器,右手持注射器垂直进针至肋骨下缘骨面后,针尖稍向下滑,再稍进针0.2~0.3cm,当有阻力消失时,回吸无血、无气,注入局部麻醉药液3~5ml或0.25%~5%利多卡因,维生素B~μg,地塞米松5mg药液合剂5ml。

2、腋后线和腋前线处肋间神经阻滞术

(1)体位:参照“肋角处肋间神经阻滞术”。

(2)体表定位:决定阻滞范围后,在预定阻滞部位的肋骨下缘做标记。

(3)常规皮肤消毒。

(4)先在标记部位做皮丘,然后更换短斜面4cm长的穿刺针,连接注射器,进针时针尖斜面与肋骨平行,触及肋骨下缘骨面后针尖稍下滑,继续进针0.2~0.3cm,有阻力消失感时,针尖即进入肋间内外肌之间。

(5)回抽无血液和气体,即注入0.25%~0.5%利多卡因2ml+曲安奈德10mg+生理盐水2.5ml混合液共5ml。每周2次。

(6)自第9肋起,肋间神经不再位于肋沟内,而位于下一肋骨上缘内侧。因此,在做第9、第10肋间神经阻滞时,应在下一肋骨上缘垂直进针,至其深层注入药液。

(1)穿刺时一定确定骨性标志,严禁盲目进针。

(2)操作时应严格掌握进针深度,以防刺破胸膜发生气胸。

(3)局麻药不应超过规定剂量。

(4)注药前应反复回吸,以防发生中毒反应。

医院疼痛科核心技术

3、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CT引导下,准确的将一根特制的细针(0.7mm粗),穿刺到椎间盘突出物中心,再将直径0.4mm射频电极放入穿刺针内,进行抗阻及电刺激等一系列监测,识别针尖周围的组织,测算针尖距神经的距离,从而确定治疗的安全范围。射频热凝,是通过电极将射频能量发射,从而使病变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变性、体积缩小、回缩移位。消除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即可使腰疼、腿疼,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得到改善或消失。该方法损伤小、无出血、无痛苦,既安全、又经济。而且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我院医院,医院引进此项技术,对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中医白癜风的治疗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fl/202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