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急性暴力性外伤大多引起较大血管的破裂、肌肉断裂、骨折。在临床上大多注重骨折的治疗,对软组织的处理就只注意止血、清创、缝合伤口、防止感染等。急性期过后,就很少注意软组织的问题,即便有所注意,也因对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不是很清楚,很难阻止它演变为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基于此,《全科学苑》邀请北京裕医院权伍成主任,为大家讲解肩背部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与策略。

肩胛下肌劳损

解剖

位于肩胛骨下窝内,前面与前锯肌相贴,为三角形的阔肌。

起点:起自肩胛骨的前面、肩胛下筋膜

止点:肱骨小结节

作用:上肢内旋,稳定肩关节

神经支配:肩胛下神经(C5~7)

病因病理

慢性劳损

急性损伤

临床表现

引传痛:疼痛多位于臂后部及肩胛区;无论休息还是运动时,疼痛剧烈,可以向下延伸至臂后部,手腕持续性酸痛;肩关节外展受限,不能梳头或手摸对侧肩峰或腋下;部分患者腕背部有一带状疼痛区域。

查体:上臂外展上举,在腋下肩胛骨的内侧可触及肩胛下肌的激痛点,并引起牵涉痛。

激痛点

外下方激痛点:位于肩胛骨外侧缘之内的腹侧面上较为垂直走向的肌纤维里。

外上方激痛点:位于肩胛下肌近水平走向的肌纤维束里,在外下方激痛点的上方。

内侧附着性激痛点:位于肩胛骨肋面脊侧缘,即肩胛下肌的起始部。

外侧附着性激痛点:位于肩胛下肌在肱骨上的附着处,即肱骨小结节处。

触诊定位

姿势:仰卧位

骨性标志:肩胛骨外侧缘的肋骨面、肱骨小结节

步骤:

1.患者仰卧位,让其尽量外展手臂,医生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在腋窝后侧,分别捏住肩胛骨腹侧与背侧。

2.手指伸入肩胛下肌和前锯肌之间,在肩胛骨腹侧面可触及肩胛下肌。

3.让患者做抗阻内旋动作,可触及肩胛下肌收缩。

4.在肱骨小结节可触及到肩胛下肌肌腱附着。

针刀治疗

1.体位:

患者仰卧位,患侧上肢上举、后伸,手掌放于枕部,使肩充分外展,以便暴露肩胛骨外缘。

2.定点:

肱骨小结节;在患侧肩胛骨外侧缘的内面寻找肩胛下肌激痛点。

3.针刀方向:

刀口线和肩胛下肌肌纤维平行,针体方向与肩胛骨外侧缘成90°,针刀的方向要始终垂直于肩胛骨内侧骨面。

4.内手法:

快速刺入皮肤,缓慢探索的进入针刀,遇有韧性硬结,切开2~4刀即可。

5.外手法:

可在患侧肩胛下肌用拇指做横向钝性剥离硬结条索处2~4次。

6.注意事项:

肩胛下肌位于腋窝前面,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操作时要防止损伤血管神经。

7.疗程:

针刀治疗间隔7日,4次为一个疗程。

更多关于肩背部软组织损伤的内容,等您解锁

长按识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zl/12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