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今年23岁,刚参加工作不久
前些日子公司开会布置会场,需要搬东西
年轻的小伙子们奋勇向前
扛着大箱子刚要起身
哎呀!闪到腰了,痛!痛!痛!
腰杆挺不值,用手扶着左侧腰部往一旁坐着休息
晚上回到家,用暖水袋敷敷
第二天起来发现腰部僵硬
弯腰刷牙、洗脸困难,稍微活动即可诱发剧烈疼痛
来我科就诊时发现
小王腰杆不但不能完全直立,并向左侧侧弯
检查发现双侧椎旁肌肉僵硬合并深压痛
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旋转不能
无双下肢麻木疼痛
诊断为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在生活中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问题了
(一)定义
急性腰扭伤:指运动或劳动时腰骶关节及腰背两侧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或者腰椎小关节错缝,而引起腰骶部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多为突然承受超负荷牵拉或扭伤等间接外力导致。常见的腰背痛疾病。
(二)易患人群
青壮年体力劳动者,体育运动者,长期弯腰工作者;
久坐缺乏腰背肌锻炼者,震荡、突然性改变体位者;
中年女性、产后、哺乳期妇女;
后关节、腰骶角异常者。
(三)累及组织
腰大肌/髂腰肌、腰方肌、竖脊肌
棘上韧带、棘间韧带、胸腰筋膜
腰骶关节、关节突关节
(四)病因病理
急性腰扭伤分为两大类:扭伤和挫伤,扭伤者比较多见。
1.腰扭伤
多因行走滑倒、跳跃、闪扭身躯、跑步而引起,多为肌肉、韧带遭受牵制所致,故损伤较轻。
2.腰挫裂伤
是较为严重的损伤,如高攀、提拉、扛抬重物的过程中用力过猛或姿势不正、配合不当,造成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与关节囊的损伤和撕裂。
(五)诊查要点
1.有明显的外伤史
伤后腰部即出现剧烈疼痛,其疼痛性质为持续性,深呼吸、咳嗽、打喷嚏等用力时均可使疼痛加剧,常以双手撑住腰部,防止因活动而产生更剧烈的疼痛,休息后疼痛减轻但不消除,遇寒冷加重。脊柱多呈强直位,腰部僵硬,腰肌紧张,生理前凸改变,不能挺直,仰俯转侧均感困难,严重者不能坐立,行走或卧床难起,有时伴下肢牵涉痛。
2.疼痛部位
①腰肌及筋膜损伤时,腰部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制,在棘突旁骶棘肌、腰椎横突或髂嵴后部有疼痛。
②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时,在脊柱屈曲受牵拉时疼痛加剧,压痛多在棘突或棘突间。
③髂腰韧带损伤时,其压痛点在髂嵴部与第5腰椎间三角区,屈曲旋转脊柱时疼痛加剧。
④椎间小关节损伤时,腰部被动旋转活动受限并使疼痛加剧,脊柱可有侧弯,有的棘突可偏歪,棘突两侧较深有压痛。
⑤若挫伤合并肾脏损伤时,可出现血尿等症状。
3.检查
①局部压痛:损伤局部有明显的压痛点,部分患者可伴有下肢牵扯痛。
②肌肉痉挛:多数患者有单侧或双侧腰部肌肉紧张痉挛,多位于骶棘肌、臀大肌等处。这是疼痛刺激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③脊柱侧弯:疼痛引起不对称性的肌肉痉挛,可改变脊柱正常的生理曲线,表现为生理曲度消失或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多数向患侧侧弯。
4、X线检查
损伤较轻者:X线平片无异常表现。
损伤严重者:X线表现,一般韧带损伤多无异常发现,或见腰生理前突消失,棘上、棘间韧带断裂者侧位片表现棘突间距离增大或合并棘突,关节突骨折。
(六)常见类型
1.腰肌扭伤
腰部肌肉在脊柱各节段中最为强大,其主要作用在于维持身体的姿势。坐位或立位时,腰背部肌肉无时不在收缩,以抵抗重力作用于头、脊柱、肋骨、骨盆,不仅控制前屈时身体向下传达的重力,且能恢复直立姿势。除侧方的肌群外,骶棘肌最易受累而引起损伤。其好发部位以骶骨附着点处最常见,其次为棘突旁或横突上的腱膜附着处,而位于肌腹中部的撕裂则较少见。
2.棘上韧带损伤
棘上韧带是附着在各椎骨棘突上的索状纤维组织,表面与皮肤相连,起保持躯干直立姿势以及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腰部棘上韧带较强大,但在腰5~骶1处常缺如或较为薄弱,而腰部活动范围较大,故也易造成损伤。
3.棘间韧带损伤
棘间韧带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位于棘上韧带的深部,其腹侧与黄韧带相连,背侧与脊肌的筋膜和棘上韧带融合在一起,形成脊柱活动的强大约束。腰部屈伸动作使棘突分开和挤压,棘间韧带的纤维之间相互磨擦,日久可引起变性。在此基础上,加之外伤因素,棘间韧带可发生断裂或松弛。
4.腰椎小关节紊乱
每节腰椎均有三个关节,即两个后滑膜关节和一个前椎间盘关节。相邻椎体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相吻合,构成关节突关节,周围被一层薄而坚的关节囊所包裹,可从事屈伸和旋转运动,起着稳定脊柱和防止椎体滑移的作用。当腰部突然过度前屈并向一侧旋转时,可使关节突关节间隙变大,滑膜进入关节间隙,直腰时将滑膜嵌住,发生急性腰痛。
5.腰骶关节损伤
人体上半身重量依靠腰骶间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支撑在下半身上,腰骶部是整个脊柱中负重最大的部分。当脊柱发生屈曲、后伸和旋转运动时,都作用于关节突关节上,而关节有关节囊、韧带相连,允许一定的活动,但在过伸时遭到牵拉伤、撕裂和半脱位,导致腰骶关节损伤。另外,腰骶部的异常结构如隐性脊柱裂、腰椎骶化也是诱发因素。
(七)治疗
卧床(硬板床)休息:对外伤引起的急性腰扭伤应真正做到绝对卧床休息,使损伤完全恢复。对于疼痛严重者应该延长卧床时间。但若疼痛持续,需要排除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有没有腰椎不稳或滑脱等情况。
先冷敷后热敷:冷敷可以减轻疼痛,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肌肉筋膜组织出血。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血液循环。
理疗:在急性损伤的头2日应用冷疗法,减少损伤部位的出血及创伤反应,并能起到止痛作用。2日后可用热疗、干扰电、调制中频、经皮神经电刺激、微波治疗、超短波、超激光等其他理疗,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伤部的愈合吸收、止痛。
按摩及推拿:急性期不可盲目按揉,恢复期以轻手法为宜。
药物治疗:消炎镇痛药物、肌肉松弛剂(肌安松4mg)、维生素及能量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E、三磷酸腺苷等)、镇静剂(阿普唑仑2mg)等。
(八)疾病预防
在此种损伤病例中,约50%以上可以通过预防而避免发生,主要措施如下所述:
1.劳动前的准备工作
不仅是不经常进行体力劳动者,即使是天天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也应在正式劳动开始前适当活动腰背部,以减少意外的发生;对偶然参加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者更应如此
2.掌握体育训练(锻炼)中的要领
任何一项运动项目均有其十分科学、合乎解剖生理要求的训练要领,并已经过实践反复修改,证明既可提高竞技能力.又可预防运动伤,包括剧烈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因此必须遵循该要领进行训练.切勿因自行时而引起损伤。
3.动作要量力而行
对各项劳动与运动,每人均应根据个人的体能量力而行,切勿勉强,以防因发生意外而得不偿失。
4.腰部保护
对腰背部肌力较弱或活动强度较大的活动,应预先用宽腰带将腰背部保护起来,以增加腰背部肌力,正如举重运动员或摔跤者所戴的宽条状护腰一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