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要控制平台压不超过30cmH2O,这是很多ICU医生遵循的“金科玉律”,是不是只要平台压不高就不会发生肺损伤呢?先来看看平台压的影响因素:Pplat=Vt/Crs+PEEP(Vt:潮气量Crs呼吸系统顺应性)。影响平台压力的因素有三个:潮气量、呼吸系统顺应性、PEEP。假设通气过程中恒定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那么影响平台压力的因素只有顺应性和PEEP,改变PEEP会对顺应性产生变化,可能会使顺应性增加也可能减小,所以增加PEEP后平台压力的变化不确定。由于平台压、顺应性、PEEP三者关系不确定,所以分析起来有些复杂。年Amoto等人提出驱动压的概念:驱动压为克服呼吸系统弹性阻力的压力,即驱动压=Vt/Crs,而Vt/Crs=Pplat-PEEP=驱动压。Amoto的聪明之处在于把平台压-PEEP看成一个变量,这样复杂的平台压、顺应性和PEEP的关系就变成了驱动压和顺应性的关系了。可以看到当潮气量恒定时,驱动压和顺应性成反比。上图中黑色的部分是PEEP,灰色的部分是驱动压,两者之和是平台压,下半部分是病死率趋势。可以看到病死率的趋势变化和驱动压相关而不是平台压。而这个驱动压目前认为的临界值为15cmH2O,所以建议机械通气时除了要监测平台压不要高于30cmH2O,同时驱动压也不要超过15cmH2O。所以,在这里温馨提醒大家,我们在向上级医师汇报平台压时一定要规范,比如:患者给予小潮气量通气6ml/IBW,设置PEEP10cmH2O,测量平台压力28cmH2O。只有这样上级医师才会明白患者目前的状态,告诉你下一步参数该如何调整。所以说即使平台压力不高于30cmH2O,如果驱动压力大于15cmH2O,患者依然不安全。需要进一步阐述的是这两个都是克服呼吸系统的压力,包括了肺和胸廓。临床上我们真正关心的是作用在肺上的压力是多少,这才是肺损伤的直接原因。上一讲说过平台压力增加如果是肺外因素引起,可能并不会造成肺损伤。同样,平台压力即使不高,如果肺外因素影响较小,作用在肺上的压力也可能会很高。所以,进一步的评估需要测量吸气末的跨肺压和跨肺驱动压。当然,以上所述均为患者没有自主呼吸,如果患者存在自主呼吸,平台压力更不能反映作用于肺部的压力,此时作用于肺部的压力为Vt/Crs+Pmus(自主呼吸产生的负压),这个负压同样会产生肺损伤(P-SILI)。这也是专家们经常反复强调的患者何时应该保留自主呼吸,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医源性ARDS,加重患者病情。好了,小结一下:平台压力不高不一定就安全,在保证平台压力低于30cmH2O的同时还要控制驱动压不高于15cmH2O。同时要明确肺外因素(胸壁顺应性)的影响,进一步评估可以通过食道压监测计算跨肺压和跨肺驱动压。此外,还要注意自主呼吸的影响,避免自主呼吸过强造成的患者相关性肺损伤(P-SILI)。李景涛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zl/16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