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9日,“井冈山一枝花”贺子珍逝世,众人在收拾她的遗物时,仅找到三只皮箱和一张证书。看着这张证书,李敏崩溃大哭,其他人也再一次对贺子珍肃然起敬。
这是一张什么证书?里面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一、重伤后坚持走完长征
年3月,贺子珍随着长征队伍到了贵州,队伍里有很多伤病员,她主动站出来指挥担架队转移到隐蔽的地方。
就在这时,敌机突然对伤病员发起攻击,吴吉清赶紧拉着贺子珍躲起来。他们刚躲好,贺子珍就看见不远处有个担架员被炸死,上面的伤员正在挣扎着往前爬。
于是,贺子珍不顾阻拦,立马冲过去抢救那名伤员,但敌机还没有停止攻击,一颗炸弹直接在贺子珍身边炸开,她当场昏死过去。
鲜血染红了贺子珍的军装,医生给她包扎时,一共发现了17处伤口,身上多处中弹,几乎命悬一线。
醒来后,贺子珍没有说一句痛,而是嘱咐大家:“我受伤的事先不要和主席说,他还要在前线指挥战斗。我这个样子恐怕会拖大家后腿,你们就先把我寄放到村民家中吧。”
贺子珍的坚强让在场的每一个战友都心疼地落泪,大家都不愿意也不可能放弃她,于是决定轮流抬担架,带着贺子珍一起走这艰难的长征之路。
由于条件简陋、时间紧迫,医生只给贺子珍做了简单的外伤处理,体内的子弹则无法取出,这意味着她每时每刻都要忍受弹片在体内摩擦的疼痛。
为了不影响长征,贺子珍把这些苦都咬牙忍了下来,一路上不叫苦,不落泪,不掉队,直到长征结束后才申请去苏联医治。
二、拒绝残废金
贺子珍表面坚强,实际上身体的伤痛一直在慢慢腐蚀她的自信,对她的精神产生很大影响,让她在毛主席面前越来越自卑,这也是她远走苏联的原因之一。
到了苏联后,贺子珍的伤情并没有好转,胸腔内的子弹太深,无法取出,后来她更是遭人陷害被关进疯人院,过了两年多黑暗的生活,直到年,王稼祥找到她。
年,贺子珍回到东北,当时国内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她的生活仍旧不平静。
年全国解放后,贺子珍被转到上海,才得以稳定下来,安心养伤。
年,医院给贺子珍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右肺及右腋胸壁有金属异物,正是那次爆炸留下的“后遗症”。
当时因为革命耽误了治疗,如今这陈年旧伤已经无法治愈,要伴随贺子珍的余生。
医院将贺子珍判定为三级甲等残疾,并向华东局组织部提交了相关证明,上海市民政局给贺子珍发了革命军人残疾证,从年起享受相关待遇。
凭这张证,贺子珍每年可以领元补助金,这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可每当亲属提起这件事时,贺子珍总是拒绝,她说:“我现在生活上没什么困难,把这笔钱留给国家吧,让国家去帮助更困难的人。”
三、贺子珍遗物
贺子珍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几乎被抹去。
直到年,邓小平提议增补贺子珍为全国政协委员,才还了她一个公平。
年,贺子珍去世,她终于可以摆脱伴随她大半生的伤痛,只留下三口皮箱和一张革命军人残疾证。
翻开这本存了30多年的革命军人残疾证,贺子珍确实没有领过一次残废金,从年到年,大约34年,她把元奉献给了国家,只留给自己半世纪的伤痛与思念。
贺子珍从来没有和女儿提过这些事,李敏知道母亲过得苦,但她知道的或许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母亲比她想象中更令人心疼。
三只箱子中没有什么贵重物品,都是一些日常用品、破旧衣物、政治书籍和一沓账单、发票,再一次证明了贺子珍的清白一生。
在革命的路上,贺子珍和毛主席始终志同道合,主席一生节俭清廉,无私奉献,她同样不遑多让。
结语:
贺子珍的一生是悲苦的,但她身为革命者的脊梁从未弯过,即便自己身陷困境,也不忘默默奉献,不愧是一朵铿锵的“井冈山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