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穴,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属足太阴脾经。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在第六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六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主治:气喘,胸胁痛,全身疼痛,急性扭伤,四肢无力。
大包穴位置大包穴位于人体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侧卧举臂,在腋下6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取穴。
在第六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六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
穴名解析大包穴,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属足太阴脾经。
脾经气血由此回归脾脏。
大,穴内气血涉及的范围为大、为广也。包,裹也、受也。本穴物质为大包穴上部区域流落下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的低地势点,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汇聚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传脾脏,气血物质在此有如收裹之状,故名大包。
功效与主治统血养经,宽胸止痛。
脾之大络,统络阴阳诸经。
气喘,胸胁痛,全身疼痛,急性扭伤,四肢无力。
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肢体疼痛等。
穴位配伍配足三里治四肢无力。
配三阳络穴、阳辅穴、足临泣穴治胸肋痛。
配脾俞穴、章门穴治食多身瘦。
实用小窍门正坐侧身,平静呼吸,右手食指及中指指腹点按左侧大包穴,按而揉之,使大包穴处产生明显的酸、麻、重、胀感,最后用掌心轻揉、轻轻拍打腋下侧放松。左右两侧交替进行,按揉10-15分钟,每天1-2次。
刺激大包穴能起健脾养血、通经活络、除湿化痰、袪淤止痛之效,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质退行性变等引起的关节疼痛、疲软、乏力等病症。
长按识别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出名北京怎么样治疗白癜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zl/9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