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lowbackpain),顾名思义就是指下背部的疼痛,通常是指背部肋骨下缘以下的部分,由于好发于第四和第五腰椎或第五腰椎和第一荐椎间,也有不少人称之为“腰痛”,是现代人主要的文明病之一。

病因:

下背痛并非单一的疾病,它是由多重原因引起的症状。大部分的下背痛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它可能与肥胖、抽烟、压力、身体状况不佳、姿势不良、睡觉姿势不良有关。除此之外,一些疾病也可能造成下背痛,包括腰椎部位的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椎间盘退化、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压迫性骨折等。而女性的生殖系统相关疾病,可能与女性的下背痛有关,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女性怀孕时的姿势改变及重心转移,造成肌肉或韧带拉伤,也可引发下背痛或尾椎区域疼痛。

     

当你出现下面的问题时就需要警惕了:

1)弯腰提重物会使背痛加重。

2)久坐可使疼痛加重。

3)久站及久走可能加重疼痛。

4)背痛的出现及消失常伴随着心情的好坏出现或消失。

5)疼痛可牵扯至臀部及髋外侧,但不会牵扯至腿部。

6)坐骨神经痛症状与椎间盘突出相同。这包括臀部和腿部疼痛,甚至是麻木、刺痛或乏力,一直延续至足部。可能仅有坐骨神经痛而没有背部疼痛。

注意:一旦背痛几周后都未见好转,或者并发畏寒发热,体重明显减轻,请尽早就医。

去医院需要检查什么?

(1)既往史和体格检查:叙述你的症状及既往病史后,医师将会开始检查背部,包括观察背部情况,背部的各方向触诊,并会检查前屈、后伸以及侧屈时是否有受限或疼痛。

医师同时会检查腿部的神经功能。包括检查膝反射、踝反射及肌力感觉测试,这些测试可判断神经的受损程度。

(2)影像学检查

1)X光片:x光线能帮助确定一些明显背痛的原因,比如骨折、退变、侧弯及畸形等。X线对椎间盘、肌肉或神经不显影。

2)磁共振:对肌肉、神经及椎间盘等软组织有较好的显示,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或椎管感染等疾病。

3)计算机轴向平层扫描:如果怀疑是骨质的问题,可采用此检查。

4)骨扫描:一旦病情需要获得更多的信息来评估你的疼痛病情确定这些疼痛是否来源于肿瘤或感染等少见疾病时,可采用此检查。

5)骨密度测量:如果怀疑有骨质疏松症,医师可能会采用骨密度测量。疏松的骨质很容易破坏。骨质疏松症本身不引起背部疼痛,但骨质疏松可能引起脊柱骨折。

如何预防下背痛:

减少下背痛的发生,应预防重于治疗。包括良好的姿势、减少背负重物,不让腰椎及附近承受过多重力压迫,可预防肌肉、韧带、肌腱等软组织受伤。预防下背痛要注意:

1.保持正确的体态和姿势:

①避免久坐,若需久坐时应以靠垫支撑下背,并使用高背座椅。且坐时姿势要端正。

②站立时应维持适当的腰椎前弯角度,久站时应该经常换脚,或者利用踏脚凳调整重心。

③卧床休息时应选用木板床,使腰部自然伸直,可于腰下垫薄枕,膝下垫一个枕头。另外不要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

2.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背部:

①避免弯腰拾物:取物品时应将两脚分开约45公分,一脚在前,另一脚稍微在后,膝盖弯曲蹲下,保持背部平直,物品尽量靠近身体,两腿用力站直,将物品举起;

②避免垫脚取物:取高处的物品时,应该使用梯子或凳子垫高,不要垫脚。

③避免腰部急速前弯及旋转、身体过度向后仰:转身时,不要只扭转上半身,应尽量整个身体旋转;

④热疗可以改善背痛:洗热水澡(可用热水冲腰背痛的部位)、热敷等,但温度不可过高,时间不可过久,以免烫伤皮肤;

⑤适当的运动:适当运动可以增强腰部的肌肉力量,改善及预防下背痛的症状。

「下背痛的康复治疗」

(1)卧床休息:急性下背痛患者疼痛较剧烈时,可指导患者短时间卧床休息,一般以2~3天为宜。不主张长期卧床。

(2)腰围制动:佩戴腰围可以限制腰椎的运动,特别是协助背肌限制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动作,以保证损伤组织可以局部充分休息。合理使用腰围,还可减轻腰背肌肉劳损,在松弛姿势下,减轻腰椎周围韧带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改善椎间隙内的压力。但腰围不应该长期使用,以免造成腰背部肌力下降和关节活动度降低,从而引起肌肉废用性萎缩,对腰围产生依赖性。佩带期间根据情况可增强腰腹肌力训练。(3)牵引治疗:牵引可以缓解腰背部肌肉痉挛,使椎间隙增宽,减轻对神经根的机械刺激,使疼痛缓解或消失。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4)物理因子治疗:在下背痛的保守治疗中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对缓解各类疼痛、改善患部微循环,消除水肿,减轻肌肉及软组织痉挛,促进腰部及肢体功能的恢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介绍几种可用于下背痛治疗的物理治疗方式:①高频电疗法:常用的有超短波、短波等疗法,通过其深部透热作用,改善腰背部肌肉、软组织、神经根的血液循环,促进功能恢复。

②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应用直流电导入各种中西药物治疗。可用中药、维生素B类药物、碘离子等进行导入。③石蜡疗法:利用加热后的石蜡敷贴于患处,使局部组织受热、血管扩张,循环加快,细胞通透性增加,由于热能持续时间较长,故有利于深部组织水肿消散、消炎、镇痛。此法简便易行,家庭亦可采用

④低频电疗法:使用低频调制的电流刺激相应部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⑤红外线照射疗法:红外线灯照射疼痛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5)运动治疗:主要作用为缓解疼痛,改善脊柱的活动度,增加肌力。一些针对腰部的医疗体操、游泳、举哑呤、步行、慢跑等运动可以用来防治下背痛。

(6)药物治疗:常用一些缓解疼痛的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能减轻疼痛及肿胀;麻醉类止痛药如可待因、吗啡有时也会用到;口服或椎管内注入一定剂量类固醇可起到消炎作用。

(7)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下背痛必须是非手术治疗无效才采用的,最好是非手术治疗6个月到1年后再考虑手术。

在家就能做的腰部医疗体操:(1)Williams体操:也称躯干屈曲体操,可增强腹肌肌力,改善脊柱稳定性。①双膝触腋运动:仰卧、用力缩紧腹肌,并使腰背紧贴床面,然后双手抱持双膝,使之接近腋部,并维持30秒钟左,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放松,重复10次。

②摸脚尖:坐位,双腿伸直,双手平举,用力收缩腹肌,使上身前倾,双手触及脚尖,并维持30秒左右,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重复10次。

③平背运动:仰卧,弯曲双腿,收缩腹肌和臀肌,使腰背部平贴床面,数到5后放松,重复10次。

④仰卧起坐运动:仰卧,双腿弯曲,双手上举,用力缩紧腹肌,使上半身离开床面直到坐起,重复5~10次。

⑤弓腰运动:跪卧,收缩腹肌,使腰部向上弓起,并维持30秒左右,再回到起始部位,重复10次。

⑥下蹲起立运动:站位,双足分开30°或保持相距30㎝,足跟不能离地,脊柱呈C型弯曲,头低下,慢慢下蹲,双手不动,手指指向并触及地面,然后慢慢起立,回到起始位置。重复10次。

(2)脊柱伸展体操:以增强骶棘肌为主,并可使腰椎前凸,降低椎间盘内压及增加腰椎稳定性。①挺胸运动:仰卧,抬起胸部和肩部,吸气,放下,呼气;重复10次。

②半桥运动:仰卧,两腿屈曲,抬起臀部同时挺胸挺腰,吸气,放下,呼气;重复10次。

③桥式运动:仰卧,两腿伸直并拢抬起臀部,挺腰,吸气,放下,呼气;重复10次。

④俯卧抬上身运动:俯卧,抬起上身,吸气,放下,呼气;重复10次。

⑤俯卧抬腿运动:俯卧,两腿伸直,交互将左、右腿抬高;重复10次。

⑥燕式运动:俯卧,两手和上臂后伸,上身和下肢抬起并同时后伸,膝不能屈曲,维持5秒。重复10次。

注意事项

1.每天的锻炼次数根据个人情况而不同,一般情况下为每节重复8~10次,每天3次。以锻炼后不引起明显疼痛或原有症状不加重为宜。医院康复医学科配合手法松动,物理因子治疗,效果更好。

2.医院,找专业的医师,来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否则一旦误诊,后果严重。

医院康复医学科欢迎医疗同仁







































得了白癜风要怎么治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最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zl/96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