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身体会出现各种问题,医院。
其实有些疼痛与器官有关,小编给老友荟的朋友们送几张表,能找出疼痛的真实原因。
心脏心脏有问题的人会突然发生胸口疼痛,痛感还会扩散到左臂、肩胛骨、颈部。肾脏人们经常把背痛与肾脏问题混淆。肾脏出问题时,会感觉肋骨下传来深切的疼痛,这种痛还会扩展到腿部,如果是背痛,只会感觉肌肉痛,痛感没那么深切。小肠小肠出问题的话,肚脐周围会很痛。如果弯腰或走路时这一区域突然疼痛不止,一定要去看医生。大肠右下腹疼痛的话,可能是大肠病变,大肠病变还会引发便秘。
肺部因为肺上没有神经末梢,所以感觉不到痛,但肺出问题胸口会隐隐作痛,还会咳嗽、呼吸困难。
阑尾阑尾发炎,右下腹会很痛,这种痛还会扩展到胃部、右腿。如果这个区域疼痛,又出现了恶心、呕吐、发烧、便秘、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胃部胃出现问题,中腹部会疼痛,背部同一位置也会疼痛。胃、食道引发的疼痛经常与心脏引发的疼痛混淆,最好去看医生。胆囊和肝脏这些器官出问题会导致右上腹疼痛,后背同一地方也会疼痛。肝脏出现问题,还会出现黄疸、嘴巴有酸味等症状。胰腺上腹部中部疼痛,有可能是胰腺问题,这还会引发胃痛。饭后、躺下后疼痛加剧,很可能就是胰腺病变需要及时就医。这些小知识只能帮助我们初步判断身体病情,不能当作绝对的标准。
如果身体不舒服还是要看医生。每个人都应该定期体检,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健康更重要的东西了!
是药三分毒,除了吃止痛药,其实,穴位按摩也是缓解身体各部位疼痛的好方法。下面为你找出身上7把止痛的“钥匙”。
1头痛:揉两眉间
无论感冒还是心烦,头疼总是紧紧相连。
紧锁眉头时,不妨轻轻舒展,可有助于舒缓头疼。头疼时,不妨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揪揉这个部位皮肤,以局部感觉微麻、发胀为宜,如果真有疾患,这个地方会出现一个红或深紫的印子,像被刮出的痧一样。一般揪揉2分钟即可。动作宜慢不宜快,但要稍微有点力度。一般的头痛立刻能见效。
这儿有个穴位叫“印堂穴”,位于督脉之上,按摩印堂穴所在的这个部位有助于推动督脉气血运行,缓解头痛、鼻部不适等症状。
2背痛:手助后腰暖
如果你腰酸背痛,不妨尝试一下,双手搓搓后腰,会惊喜发现,腰酸背痛的症状会有立竿见影改善。先将两手对搓发热,紧贴后背脊柱两侧的腰眼处,稍停片刻,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每次做5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腰部是中医所指的“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经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自然有助于缓解腰酸背痛啦。
3牙痛:按虎口下关
牙痛让人坐卧不安,这时不妨按压一下这两个部位:一个是在百姓常说的“虎口”附近,中医的合谷穴也在这个位置。揉压“虎口”时,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此穴道疗效。
但要注意,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刺激。另一个是在面部,耳朵前方,颧骨下方的凹陷处。感觉牙痛,可以用手指或指关节按压这个部位,也是下关穴所在。中医认为手阳明经的脉络入下排牙齿,足阳明经的脉络入上排牙齿,合谷、下关两个穴位都是阳明经穴,按摩这两个地方能有助止牙痛。
4肩痛:提揉肩上“井”
很多儿女经常帮感觉肩痛的父母揉肩,但很少有人知道揉肩止痛的原因及标准动作是什么。揉肩止痛除了舒活了肩部气血,还有一个原因是揉到了肩上的一口“井”——肩井穴。
按摩肩井穴能直接或辅助治疗肩膀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症状。很多父母年事已高,常感腰酸背痛,“拿肩井”是好办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被按摩者坐直,按摩者立于被按摩者身后,双手虎口张开,四指并拢,搭在被按摩者双肩井部位,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做有节律的拿捏动作。如果再用空心拳帮老人捶捶后背,效果会更好。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要过重、过久,尤其血压高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
5心痛:手腕上“玄关”
手腕横纹往上约三指宽处,有一把解除心痛的“钥匙”,是内关穴所在。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是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核心用穴,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有关的症状均可使用。
心脏不好者若突发心绞痛,除了含硝酸甘油,还可按内关穴,对其行点、按能活血通络,止痛。一般需按5分钟。仅作辅助治疗以及急救使用。
6胃痛:点按足三里
气血虚或消化不良的人,稍吃多一点就会引起肠胃胀痛。中医认为,通过穴位按摩,可起到调整胃的机能、镇痛、降逆气化浊气的养生功效,进而缓解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很实用!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赶紧收藏转发!也别忘了发给朋友看看,大家都会感谢你~老友荟惠民推荐图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精品线路推荐
如何加入老友荟第1步: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