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难免发生各种各样的疼痛,疼痛是一种症状,自然也是一种不太好的体验,疼痛是身体给予大脑的一种信号,告诉你应该停止做那些导致疼痛的练习或者动作,比如跑步。
当然,随着科学家对于疼痛认识的不断深入,疼痛其实是大脑产生的一种感受,大脑有时会欺骗你,疼痛程度不一定真实代表身体损伤的严重程度,有时候不太严重的问题也会在一部分人当中引发特别明显的疼痛感,这就如同有些人耐受疼痛,有些人则对于疼痛过度敏感。
除此以外,长期慢性疼痛往往会诱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又有可能导致疼痛被夸大,或者否定治疗效果,影响医生对于疼痛治疗效果的判断。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疼痛,帮助跑者根据疼痛识别损伤严重程度?
一、肌肉疼痛肌肉疼痛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肌肉拉伤,一种是肌肉筋膜疼痛,一种是延迟性肌肉酸痛。
肌肉拉伤一般不存在慢性拉伤一说,都是由于某个动作引起的,比如用力过猛、动作不协调等等,也即存在明显自我能感知到的受伤过程,受伤后疼痛明显,往往需要最少一两周才能慢慢好转;
但有时疼痛会迁延几个月,受伤后局部可能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到后面几天有可能会有皮下淤紫现象,但有些肌肉拉伤红肿热痛以及局部淤紫现象并不明显,但按压时疼痛很明显。
肌肉筋膜是包绕肌肉以及把肌肉分隔成若干束的结缔组织,之前科学家对于筋膜不太重视,但近年来,筋膜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
筋膜对于:肌肉的保护、包裹、感觉、通路、营养、代谢、支持、姿势维持都发挥重要作用,筋膜张力增加,弹性下降,往往会对肌肉产生很大影响,进而引发肌肉慢性疼痛问题。
很多成熟跑者现在已经学会了用泡沫滚筒进行放松,其主要作用就是是通过筋膜放松,改善疼痛,为肌肉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延迟性肌肉酸痛既然有延迟二字,意味着疼痛不是发生在运动当时,而是在运动结束后一段时间,一般是在运动后24-48小时达到高峰,所以叫做延迟性肌肉酸痛。
延迟性肌肉酸痛可以说是最常见的肌肉疼痛,几乎人人都体验过这种感觉。
平时很少做俯卧撑,突然做了很多,第二天胸肌很痛;做了大量仰卧起坐,第二天一笑肚子都痛,因为笑会引发腹肌收缩;做了大量下蹲,第二天屁股和腿酸痛明显,有时甚至上下楼都困难;跑完马拉松更是如此;
对于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跑者而言,跑马结束后好几天肌肉酸痛的感觉一定刻骨铭心。
换句话说,只要你做的运动超过平时正常承受量,或者做了一些之前从来没做过的动作,都会引发强烈的肌肉反应,延迟性肌肉酸痛是肌肉不适应运动负荷的正常表现,这种疼痛无须担心,也不需要做任何处理,一般3-6天后自然缓解。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运动后的肌肉酸痛现象主要是由于肌肉细微损伤引发。
也就是说,由于运动量超过平时正常能承受的负荷量,机体不适应,导致肌肉的细微损伤,肌肉在修复过程中,引发了炎症反应,导致肌肉酸痛。
这样的细微损伤,不同于肌肉拉伤,肌肉拉伤发生在宏观层面,你是可以感知到受伤过程的,而延迟性肌肉酸痛主要发生在微观层面,肉眼看不见。
二、关节疼痛关节疼痛或者关节周围疼痛可以说是跑者最容易发生疼痛的部位,其中又以膝关节疼痛最为常见。
关节结构复杂,韧带、关节囊、软骨、滑膜、脂肪垫、关节周围肌肉起止点等损伤都可以引发疼痛,因为关节有丰富的神经,所以一旦发生损伤则疼痛较为明显。
关节急性损伤多见于扭伤,比如崴脚,而跑者关节损伤中慢性劳损更为多见。
跑者的关节疼痛有多种类型:
钝痛:所谓钝痛是持续性疼痛的一种典型表现,钝痛往往发生在关节深处,没有明确定位,是关节压力增加的一种表现;
比如:跑者在跑步或者跑马后半程就会出现钝痛,为什么在跑步跑马前半程不出现疼痛,而在后半程出现疼痛呢?
推测原因:可能是因为随着跑步时间延长,肌肉力量下降,使得关节吸收地面冲击力不足,从而导致原本由肌肉吸收的负荷不得不作用于关节,加之积累性负荷不断作用于关节,从而超出关节承受负荷的临界水平。
发生钝痛时,跑者往往还能咬牙坚持,但这种坚持不值得提倡。
刺痛:刺痛由于疼痛感明显,往往让跑者难以忍受,刺痛是局物理或者化学致痛因素集中作用关节某一点的表现,刺痛一般不会发生在平时,在跑步时或者跑步结束后出现。
烧灼样疼痛:烧灼样疼痛也即疼痛伴火辣辣的感觉,烧灼样疼痛同样在跑步过程中比较多见,比如跑者常见的膝外侧疼痛,专业术语称为髂胫束摩擦综合征,可能就是表现为烧灼样疼痛,这种疼痛往往会因为跑步结束而很快缓解。
按压疼痛:跑者的关节疼痛都是跑者能直接感受到的,除此以外,如果按压关节周围,往往此时也能感受到某些局部会有明显疼痛感。
三、骨骼疼痛跑者可能会奇怪骨骼为什么会疼痛,除了骨折所引发的疼痛外,跑步也会引发骨骼疼痛吗?
除非跌倒外伤,跑步一般很少引发骨折,但反复不正确的跑步会导致骨髓水肿和疲劳性骨折,这些问题都和骨骼直接相关。
骨髓水肿本质就是微骨折,跟应力反复集中作用有关,虽然一定的应力作用有助于骨折愈合,但这个应力如果超过某一限度就无法促进骨折愈合,并且导致病程反复迁延甚至引发骨坏死。
而跑者常见的小腿胫骨应力综合征如果处理不及时,继续忍痛跑步,就有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疲劳性骨折。
四、什么样的疼痛是需要高度重视的?疼痛是一种自我保护,提示身体存在问题,如果能正确处理,注意休息、积极治疗、重视康复,并注意从源头上比如跑姿、动作模式、肌肉力量等方面加以改进,那么80-90%的疼痛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如果发生了以下疼痛,那么你就要警惕了:
●经过休息、治疗、康复,3个月后跑步时或者日常生活中疼痛仍未有效缓解;
●做特定动作比如单腿下蹲,疼痛出现在特定角度,疼痛非常明显且完全无法完成动作,甚至跌倒在地,也即打软腿;
●疼痛伴随关节卡住(交锁感)、关节肿胀、摩擦音;
●跑步时疼痛很明显,甚至引发跑姿变形;
如果出现以上疼痛,往往代表问题较为严重,医院运动医学科、骨科、康复医学科进行详细检查;
五、总结疼痛肯定是一种不太好的体验,疼痛也是给予身体的明确信号,表明你的身体出现问题了,疼痛的部位、类型、感受也是多种多样的,重视疼痛,积极应对疼痛,就是关心你自己的身体。
总结一下:
以上文章主要跟我们讲解了疼痛分为哪几种类型?如何帮助跑者根据疼痛识别损伤严重程度?以及什么样的疼痛是需要跑者高度重视的?
跑步研习社针对跑者的需求痛点、各类跑步伤痛问题,特邀请本文作者戴剑松教授为大家带来跑步常见伤痛的系列课程,助你科学、无伤、持久的奔跑下去。
课程导师戴剑松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田协马拉松学院路跑指导员培训师
南京体育学院体能康复实验中心主任
专攻运动科学与运动康复领域
长期从事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工作
曾为多名奥运冠军运动员服务
知乎专栏专家
课程攻略告别6大跑步伤痛--跑步常见伤痛系列课程
攻略一:系统性解决跑后恢复问题
攻略二:跑步膝伤到底如何解决?
攻略三:跑者“专利”--膝外侧疼痛的康复与治疗
攻略四:跑者跟腱疼痛该如何解决?
攻略五:足底筋膜炎到底如何解决?
攻略六:小腿胫骨应力综合症如何解决?
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fl/14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