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外伤的分级
1.五级法
由作者参照国内外各家意见提出。
Ⅰ级(轻度伤):裂伤深<1cm,范围小,含小的包膜下血肿。
Ⅱ级(中度伤):裂伤深1~3cm,范围局限,含周围性穿透伤。
Ⅲ级(重度伤):裂伤深>3cm,范围广,含中央性穿透伤。
Ⅳ级(复杂伤):肝叶离断、毁损、含巨大中央性血肿。
Ⅴ级(大血管伤):肝门或肝内大血管或下腔静脉损伤。
2.6级法(年Moore等为美国创伤外科协会制定了肝外伤标准化分级)
分级
损伤情况
Ⅰ级
血肿
裂伤
包膜下,不扩展,占肝表面<10%
包膜撕裂,不出血,深<1cm
Ⅱ级
血肿
裂伤
包膜下,不扩展,占据肝表面10%~50%;肝内,不扩展,直径<2cm
深<3cm,长<10cm
Ⅲ级
血肿
裂伤
包膜下,扩展性,>50%肝表面;包膜下血肿破裂伴急性出血;肝内血肿,直径>2cm
深>3cm
Ⅳ级
血肿
裂伤
肝中央破裂
实质伤,累及25%~75%肝叶
Ⅴ级
裂伤
血管
实质伤,>75%肝叶累及
近肝静脉伤(肝后腔静脉伤/主肝静脉伤)
Ⅵ级
血管
肝撕脱伤
二、脾外伤分级
1.脾外伤(轻度)分级标准
表1第6届全国脾外伤学术会议(,天津)制定的脾外伤程度分级标准
分级
伤情
Ⅰ
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手术所见脾裂伤长度≤5.0cm,深度≤1.0cm
Ⅱ
脾裂伤总长度>5.0cm,深度>1.0cm,但脾门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损
Ⅲ
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脏部分离断,或脾叶血管受损
Ⅳ
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静脉主干受损
2.脾脏损伤程度分级与治疗方法选择
表2脾脏损伤程度分级与治疗方法选择
损伤分级
治疗方法选择
Ⅰ级
非手术治疗、粘合凝固止血、缝合修补术
Ⅱ级
缝合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脾破裂捆扎、脾动脉结扎
Ⅲ级
脾部分切除、脾动脉结扎
Ⅳ级
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
三、胰腺损伤的分级
Ⅰ级:为轻度损伤,指胰腺任何部位的浅表性挫伤,无胰管的损伤;
Ⅱ级:为胰体、尾部深度撕裂、穿通或断裂,胰管可能受损;
Ⅲ级:为伴或不伴胰管损伤的胰头破裂、穿通或横断;
Ⅳ级:为合并有胰、十二指肠的损伤,其中又再分为中度胰腺损伤和重度胰腺损伤伴有胰管破裂。
(胰腺损伤的分类很多,Lucas分类方法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
四、乳腺癌分期
1.TNM分期法
分期方法很多,现多数采用国际抗癌协会建议的T(原发癌瘤)、N(区域淋巴结)、M(远处转移)分期法(年修订)。内容如下:
T0:原发癌瘤未查出。
Tis:原位癌(非浸润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T1:癌瘤长径≤2cm。
T2:癌瘤长径>2cm,≤5cm。
T3:癌瘤长径>5cm。
T4:癌瘤大小不计,但侵及皮肤或胸壁(肋骨、肋间肌、前锯肌),炎性乳腺癌亦属之。
N0: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N1: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尚可推动。
N2: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
N3: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根据以上情况进行组合,可把乳腺癌分为以下各期:
0期:TisN0M0
Ⅰ期:T1N0M0
Ⅱ期:T0~1N1M0,T2N0~1M0,T3N0M0
Ⅲ期:T0~2N2M0,T3N1~2M0,T4任何NM0,任何TN3M0
Ⅳ期:包括M1的任何TN。
以上分期以临床检查为依据,实际并不精确,还应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校正。
2.国内分期
按照乳癌发展程度的不同,国内在临床上将乳癌分为四期。这种分期比较实用,对拟定治疗方案极为重要。
第一期:癌肿完全位于乳腺组织内,直径不超过3cm,与皮肤没有粘连。无腋淋巴结转移。
第二期:癌肿直径不超过5cm,尚能活动,与皮肤有粘连。同侧腋窝有数个散在而能活动的淋巴结。
第三期:癌肿直径超过5cm,与皮肤有广泛的粘连,且常形成溃疡;或癌肿底部与筋膜、胸肌有粘连。同侧腋窝有一连串融合成块的淋巴结,但尚能活动。胸骨旁淋巴结有转移者亦属此期。
第四期:癌肿广泛地扩散至皮肤,或与胸肌、胸壁固定。同侧腋窝的淋巴结块已经固定,或呈广泛的淋巴结转移(锁骨上或对侧腋窝)。常伴有远处转移。
五、肝癌的分级
根据癌细胞分化的程度,Endmondson将肝癌的分化分成4级:
Ⅰ级:癌细胞在形态上较为接近正常肝细胞,常与Ⅱ级并存。(高度分化)
Ⅱ级:癌细胞核比正常者大,染色质多,着色较深;胞浆呈嗜酸性和明显的颗粒状,常见腺泡并含胆汁。
Ⅲ级:胞核更大,更富有染色质因而着色更深;胞浆少,仍有颗粒,嗜碱性,胆汁很少发现;癌巨细胞多见。(Ⅱ、Ⅲ级为中度分化)
Ⅳ级:胞核大而深染,胞浆很少,胞浆中颗粒或有或无,条索结构不易见到。(低度分化)
六、肝海绵状血管瘤分级,一般可分为三级:
(1)小的海绵状血管瘤瘤体直径≤4cm;
(2)大的海绵状血管瘤直径5~10cm;
(3)最大直径>10cm者则称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七、肝性脑病的分级
I度:为情绪改变。
Ⅱ度:为瞌睡和行动不自主。
Ⅲ度:为嗜睡、但尚可唤醒。
Ⅳ度:为昏迷不醒、反射逐渐消失,常伴有呼吸、循环等方面的改变。
八、胆管癌
1.肝门部胆管癌
肝门部胆管癌一般是指:(1)肝管分叉部癌;(2)横沟部左肝管癌;(3)横沟部右肝管癌;(4)胆管癌侵犯及总肝管的上二分之一。
而肝中胆管细胞癌、胆囊癌的肝门侵犯、肝细胞癌胆管内瘤栓、肝门部转移癌和少见的肿瘤等所致的肝门部胆管阻塞,均不包括在内。
2.上段(或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
上段胆管癌或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分型(Bismuth法)
是指肿瘤发生在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外胆管,可以发生在肝总管、肝管分叉部、左右肝管的第一、二级分支。
Ⅰ型:肝管分叉以下;
Ⅱ型:肝管分叉部;
ⅢA:左肝管及肝总管部位;
ⅢB:右肝管和肝总管部位;
Ⅳ型:左、右肝管(1~2级)和肝总管均侵及。
3.胆管癌的病理分型
肝门部胆管癌根据其病理学特点分为:(1)乳头状;(2)结节状;(3)硬化型;(4)弥漫型的胆管腺癌。乳头状腺癌主要向胆管腔内生长,不向胆管周围组织浸润,不侵犯血管和神经周围淋巴间隙,若能早期手术切除,效果良好;结节状胆管癌的生长缓慢,分化良好,早期手术切除效果亦较好,但两者在临床上均较少见;硬化型胆管癌有向胆管外侵犯和侵犯神经周围淋巴间隙的倾向,故手术切除后容易局部复发,但此类型癌最常见;弥漫型胆管癌向胆管上、下方向广泛扩展,发展快,一般难有手术切除的机会。
九、胆囊癌的分期
1.Nevin分期
I期:粘膜内原位癌;Ⅱ期:侵犯粘膜和肌层;Ⅲ期:侵犯胆囊壁全层;
Ⅳ期:侵犯胆囊壁全层及周围淋巴结;Ⅴ期:侵犯或转移至肝及其他脏器。
2.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
国际抗癌联盟(UICC)按照TNM分期把胆囊癌分为4期:
I期:侵犯粘膜和肌层(T1NOM0);
Ⅱ期:侵犯囊壁全层(T2NOM0);
Ⅲ期:侵犯肝<2cm,区域淋巴结转移(T3N1M0);
ⅣA期:侵犯肝>2cm(T4NOM0,TXN1M0);
ⅣB期:远处淋巴或脏器转移(TXN2M0,TXN0M1)。
Nevin分期较简单,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密切相关;UICC分期稍复杂但较规范严格,对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均有帮助。两种分期均被广泛应用。
十、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分型
Alonso-Lej和Todani分型法(目前这5种分类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意见趋于一致):
I型:孤立的肝外胆管梭形囊肿或称胆总管囊性扩张症,为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5%~90%。一般左右肝管及肝内胆管正常,胆囊管汇入囊肿、节段性胆总管扩张和弥漫性胆总管梭形扩张。
Ⅱ型:肝外胆管憩室,在胆总管形成大小不等的憩室。
Ⅲ型:胆总管开口囊性脱垂,又称囊肿管末端囊肿。
Ⅳ型:又分成两个亚型即IVA型,肝内和肝外多发性囊肿;IVB型,多发性肝外胆管囊肿。
Ⅴ型:肝内胆管单发或多发性囊肿,又称Caroli病,其有肝内胆管节段性囊状扩张,胆管结石和胆管炎发生率高,无肝硬变和门脉高压症,以及常伴肾小管扩张和多囊肾等4个特点。
(还有:婴儿型、成人型、Klotz等方法)
十一、胰腺癌的分期
I期:局限性病变;Ⅱ期:侵入周围组织(十二指肠、门静脉、肠系膜血管);
Ⅲ期:有局部淋巴结转移;Ⅳ期:癌扩散。
十二、大肠癌的分期
目前常用的分期方法有二:Dukes分期和国际TNM分期。
1.Dukes分期
A期:肿瘤局限于肠壁。
A0肿瘤局限在粘膜。
A1肿瘤侵及粘膜下。
A2肿瘤侵犯肌层。
B期:肿瘤穿透肠壁,侵入邻近组织结构或器官,但能切除,且无淋巴结侵犯。
C期:不论肿瘤局部浸润范围如何,已有淋巴结转移者。
C1肿瘤附近淋巴结有转移。
C2肠系膜上或下血管根部淋巴结有转移。
D期:远处器官如肝、肺、骨、脑等发生转移;远处淋巴结如锁骨上淋巴结或主动脉旁淋巴结有转移;肿瘤广泛浸润邻近器官已无法全部切除或形成冰冻盆腔;腹膜腔有广泛播散者。
2.国际TNM分期
T原发肿瘤。
Tis原位癌。
T0临床未发现肿瘤。
T1肿瘤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包括腺瘤癌变)。
T2癌肿侵犯肌层或浆膜层,但未超越肠壁。
T3癌肿穿透肠壁侵及邻近组织器官。
T4癌肿穿透肠壁侵入邻近器官形成瘘管者。
T5T3或T4,但局部侵犯已超出邻近组织或器官者。
TX局部浸润深度不详。
N区域淋巴结。
N0淋巴结无转移。
N1淋巴结有转移。
NX淋巴结情况不详。
M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情况不详。
根据上述含意,国际TNM分期的具体标准如表(表--结直肠癌国际TNM分期)
分期
TNM标志
病变范围
0
TisN0M0
原位癌
I
T1N0M0
T2N0M0
T2NXM0
癌限于粘膜或粘膜下,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
癌侵及肌层,未超越浆膜,无淋巴转移
无远处转移
Ⅱ
T3~5N0M0
癌穿透肠壁或浆膜,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
Ⅲ
任何T,N1M0
任何深度的肠壁浸润,区域淋巴结有转移,无远处转移
Ⅳ
任何T,任何N,M1
任何深度的肠壁浸润,不论淋巴结有无转移,远处已有转移
十三、痔分期
第1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仅于排粪时出现带血、滴血或喷血现象,出血较多。痔块不脱出肛门外。
第2期:排粪时间歇性带血、滴血或喷血,出血中等。排粪时,痔块脱出肛门外,排粪后自行还纳。
第3期:排粪时内痔脱出,或在劳累后、步行过久、咳嗽时脱出。内痔脱出后不能自行还纳,必须用手托入或卧床休息后方可还纳,出血少。
第4期:痔块长期在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立即脱出。痔发展到后三期多成混合痔。
十四、甲状腺肿大分度
I度:不能明显见到,但能触及者为I度。
Ⅱ度:在胸锁乳突肌以内为Ⅱ度。
Ⅲ度:超过胸锁乳突肌为Ⅲ度。
十五、布—加氏综合征分型
[A、B(B1、B2)、C(C1、C2、C3)]
A型—单纯肝静脉阻塞或闭塞。
B型—膈段高位下腔静脉阻塞型。是指在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开口以上的腔静脉有阻塞。此型又分B1、B2两个亚型。
B1仅有膈段下腔静脉阻塞;包括隔膜状阻塞与节段型血栓静脉炎后的缩窄—完全闭塞或不完全阻塞。
B2阻塞部位在右心房或右心房的下腔静脉开口处。
C型—肝静脉下腔静脉混合性阻塞型。(指肝静脉全部或部分有阻塞或闭塞,合并下腔静脉在肝静脉入口上和/或下方也有阻塞者。可根据左、中、右肝静脉阻塞及下腔静脉阻塞的不同再分为C1、C2、C3三个亚型)。
C1型—三支肝静脉完全闭塞和膈段下腔静脉在肝静脉开口上方或上、下方也有阻塞者。
C2型—为膈段下腔静脉有阻塞,但只有肝左或只有肝右静脉的阻塞。
C3型—膈段下腔静脉以下有广泛的缩窄或闭塞,病变向下直达髂静脉分叉上方,经肾静脉和肝静脉一样也多侵犯。
十六、肾功能损害程度分类
测定法
轻度
中度
重度
24小时肌酐廓清率(ml/min)
51~80
21~50
<20
血尿素氮(mg%)(正常8~20mg%)
21~40
41~70
71~
十七、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分级标准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组——关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及分级标准(年试行稿)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其病理变化涉及胰腺和胰外组织,临床呈急腹症表现,并伴有休克及单个或多个重要器官功能的严重损害。
临床诊断标准
突发上腹剧痛、恶心、呕吐、腹胀并伴有腹膜刺激征,经检查可除外胃肠穿孔,绞窄性肠梗阻等其他急腹症。
并具备下列4项中之2项者即可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1.血、尿淀粉酶增高(或U[温氏]或>U[苏氏]),或突然下降到正常,但病情恶化。
2.血性腹水,其中淀粉酶增高。
3.难治性休克。
4.B超或CT检查示胰腺肿大,质不均,胰外有浸润。
分级标准
I.无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表现。
Ⅱ.有1个或1个以上的重要器官功能的衰竭。
器官功能衰竭的依据
肺:呼吸困难,>35次/分,PaO2<8.0kPa(60mmHg)。
肾:尿量<ml/24h(20ml/h),BUN≥3.75mmol/L(>mg/dl)。Cr≥umol/L(>2mg/dl)。
肝:黄疸、胆红质>34umol/L(2mg/dl),SGPT达正常的2倍。
胃肠:肠麻痹、呕吐或黑便,估计出血量在0ml以上,胃镜见粘膜糜烂、溃疡。
心:低血压,心率≤54次/分或>次/分;平均动脉压≤6.5kPa(49mmHg)。
脑:神智模糊、谵妄、昏迷。
凝血象:DIC,PT、PTT延长,血小板<80×/L,纤维蛋白原<1.5~2.0g/L(~mg/dl)。
2.重症胰腺炎
重症胰腺炎:除具有胰腺炎的一般表现外,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认为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提出)
手术前检查:
(1)年龄>60岁;(2)女性、肥胖病人;(3)Hb>g/L;(4)WBC>20×/L;(5)血糖>11.2mmol/L;(6)血清胆红素>85.5umol/L;(7)BUN>7.14mmol/L;(8)血钙<1.75mmol/L(7mg%);(9)CT扫描坏死区占大部分胰腺;(10)PaO2<9.33kPa(70mmHg)。
术中发现
(1)腹腔内液体为血性或浑浊;(2)有2处以上的胰外侵犯;
(3)病变范围也达胰腺的75%;(4)需做胰腺大部切除者。
3.急性胰腺炎CT分级(Balthager法):5级
A级:胰腺正常;
B级: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包括轮廓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胰管扩张、局限性积液),但无胰周侵犯;
C级:除B级病变外,还有胰周脂肪结缔组织的炎性改变;
D级:除胰腺病变外,胰周有单发性积液区;
E级:胰周有2个或多个积液积气区。
十八、胰性脑病(胰脑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
1.发病时间多在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3~5d后,或者在急性胰腺炎全身感染期或残余感染期,随着感染症状进一步加重,逐渐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2.无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力增高表现。
3.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电图异常。
4.脑脊液和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增高。MBP是中枢神经系统髓鞘膜的主要蛋白成分,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当外伤或疾病引起神经组织细胞破坏时,MBP即进入脑脊液,当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时,少部分MBP可进入血液。胰性脑病时,脑脊液中MBP更易检测到。
5.应用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治疗后,或者采取积极手术治疗,清除坏死感染组织及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神经精神症状随着急性胰腺炎的症状缓解而消失。
6.头颅MRI发现脑部有脱髓鞘变性和类脑炎改变。
(二)治疗原则
由于胰性脑病在急性胰腺炎病人死亡原因的比例较大,急性胰腺炎一旦继发胰性脑病,常预示预后不良、病情凶险。临床上也有一些胰性脑病病人,其神经精神症状可随胰腺炎病情的缓解而好转。因此,胰性脑病的治疗重点在于病因治疗,即应首先积极有效地治疗胰腺炎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者,应果断、早期施行手术治疗,争取在胰性脑病发生之前清除坏死组织,减少毒性物质的吸收,中断毒性物质对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进一步损害。
一病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主要包括禁食、行胃肠减压、抗胆碱能药物治疗、胰酶抑制剂应用、消炎利胆镇痛等。
2.对症治疗
在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主要是纠正低血容量,积极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常见低钾、低钙、低钠,均应及时补充。
3.抗感染治疗
急性胰腺炎起病初期,抗生素一般选用对血胰屏障穿透性高的抗生素,如环丙沙星、甲硝唑、亚安培南等。而在全身感染期和残余感染期,原则上根据血液、腹腔渗液或引流液、尿液等病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真菌性败血症引起的胰性脑病,由于两性霉素B不易穿透血脑屏障,故首选氟康唑静脉滴注,如疗效不佳,可改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
(1)维生素补充治疗
对已明确或临床上怀疑Wernicke脑病病人,应尽快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1治疗,可用维生素B~mg肌肉注射,必要时可静脉注射。早期治疗一般在48h内即可见明显效果,然后可改口服维生素补充,再维持数周。此外尚需补充其他B族维生素,因为这些维生素在Wernicke脑病时常同时缺乏。
(2)手术治疗
胆总管结石是造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胰性脑病的主要原发病,因此除非手术治疗外,对胆源性胰腺炎要及时手术或经内镜取石处理,解除胆管梗阻,促进胰腺炎的恢复。凡已明确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者,在积极全身治疗的同时,应果断决策手术,以清除坏死组织或引流胰周脓肿,减少毒素的吸收。
〈二〉神经精神症状的治疗
①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应用氯丙嗪、地西泮等抗精神病药物或镇静药物。
②有脑膜刺激征或颅内压力增高时,应迅速采用脱水疗法,降低颅内压力。可用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高渗葡萄糖等定时交替静脉滴注,减轻脑水肿。
③能量合剂有助于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脑活素对恢复意识障碍,改善语言功能有一定疗效,胞二磷胆碱可减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
④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如病人生命体征尚平稳,可采用高压氧仓治疗,亦能迅速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态。
⑤胰性脑病病人如伴有ARDS时应采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十九、暴发性胰腺炎的诊断
目前,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虽基本有章可循,但结果远不能令人满意,病死率仍在20%左右,胰腺和胰周组织的继发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是SAP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中约25%SAP的病例在尚未出现感染的病程早期,即出现难以控制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对这些病人,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高,病死率高达30%~60%,近年多数学者称此SAP为暴发性胰腺炎(FAP)。
FAP实际上是在SAP早期(发病48至72h内)病情急剧恶化的特重型SAP,表现为病程早期出现进行性多器官功能障碍。
FAP有以下特点:(1)病情发展迅猛,呈进行性发生的肺及肾等多器官功能障碍;(2)早期出现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3)腹腔室隔综合征(ACS)发生率高;(4)后期胰腺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高;(5)胰腺损害CT评分高;(6)为SAP中的特重型,预后差,早期病死率高。FAP组中与病死率相关的高危因素为组织和器官的早期低灌注、低氧血症及器官功能障碍数目。
二十、浆膜腔积—漏出液与渗出液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
漏出液
渗出液
原因
非炎症所致
炎症、肿瘤、化学或物理性刺激
外观
淡黄,浆液性
不定,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等
透明度
透明或微混
多混浊
比重
低于1.
高于1.
凝固
不自凝
能自凝
粘蛋白定性
阴性
阳性
蛋白定量
<25g/L
>30g/L
葡萄糖定量
与血糖相近
常低于血糖水平
细胞计数
常<×/L
常>×/L
细胞分类
以淋巴细胞、间皮细胞为主
根据不同病因,分别以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为主
细菌学检查
阴性
可找到病原菌
以上各点在鉴别漏出液与渗出液时,尤其是细胞计数价值有限,大约有10%以上的漏出液也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因此在解释实验室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考虑。若为渗出液要区别是炎症性还是肿瘤性,此时应进行细胞学和细菌学检查。
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里中科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fl/9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