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超级联赛已于11月8日正式拉开序幕,即将于11月12日正式开赛,虽然女排联赛在国内热度远不及中超和CBA,但是中国女排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上个月播出的《夺冠》更是将女排精神完美刻画。女排老将伤病缠身让我们心疼的同时,小编也了解到现役女排选手们同样饱受伤病的困扰。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女排国手的伤病情况,带大家了解这些同样会出现在业余运动爱好者身上的运动损伤。

其实,排球运动和羽毛球、网球等运动一样,虽然对抗性较低,但是需要很强的爆发力、全身协调加速能力和急减速能力,还需要频繁的跳跃和扭转,因此对下肢的功能要求很高;同时由于拦网和扣球等动作涉及高能量高负荷的过头运动,肩关节的损耗也很高。

踝关节损伤

最常见的踝关节损伤是踝关节外侧韧带的扭伤。扭伤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复发的几率高达80%。多次扭伤会造成韧带松弛,大大降低踝关节的稳定性,不仅对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造成困扰,更会导致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时间久了还会使膝关节更容易磨损和受伤

内翻

踝关节扭伤后,正确的应急处理对于控制肿胀、促进韧带修复非常重要,包括48小时内冰敷、停止活动做好支撑保护、绷带包扎抑制过度肿胀和抬高患侧促进回流。急性期过后,在疼痛可耐受的范围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踩地负重,避免过早、过多活动造成二次损伤。疼痛消除后还要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增加踝关节的稳定性,充分恢复伤前的运动功能。

躯干损伤

排球运动中常见的躯干损伤是腹直肌损伤、内收肌损伤(约占骨盆区域疼痛的68%)、背部肌肉痉挛和椎间盘突出。主攻手在跳跃击球的过程中突然扭转身体,或自由人在身体屈曲状态下接球都会让脊柱承受过多的旋转应力,而腹部肌群的薄弱会因缺少对脊柱进行有力的保护进而加剧这种劳损性损伤。

躯干肌群的稳定对于四肢关节的稳定至关重要,因此腹部肌群也称为“核心肌群”,也就是习武之人常说到的“下盘要稳”。核心肌群稳定不仅能保护脊柱,还可以增加四肢肌群的工作效率,既能预防运动损伤,还能提高运动表现。

如何避免关节损伤

训练的方式是要时常调整的,例如经常可以从大重量训练过渡到大容积高次数的训练方式上。时常进行几天的休息调整也是身体创伤自愈的最好方法,休息并不是消极的不训练,而是积极的休息和恢复。每次的训练时间也不要超过60分钟,训练的具体时长还要看身体的恢复能力。超过40岁的人最好是每5天以上重复训练一次身体的部位。而超过50岁的人最好是每7天以上重复训练

良好的饮食习惯

平衡的饮食意味着40%到50%的复合碳水化合物,40%到30%的蛋白质和20%的脂肪。少食多餐,每3个小时一次进餐也非常的重要.摄取充足的欧米伽3、6、9不饱和脂肪酸,使用关节类补剂也非常的重要。充足的热量,即便是在节食的时候:很多人在减脂饮食过程中把热量降低的非常低,这也会引起关节组织的问题。因此,当我们节食的时候,我们要清楚的是一点点的负热量平衡意味着身体脂肪的减少,而过多对热量摄取进行限制,会产生很多的生理问题。

对关节有益的补剂的选择

摄取充足的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很多训练者不明白摄取这些营养物质的重要性。然而,这些营养元素是确保我们的身体能够良好运转的关键。维生素是有机物,它的功能是负责身体内的一些化学反应,确保酶的活性,提高人体能量水平,甚至可以燃烧脂肪。同时维生素还能确保神经传导的顺利进行。而矿物质也负责着肌肉的收缩这样重大的任务。所以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健身者的关键。同时维生素和矿物质也负责着身体内荷尔蒙的分泌和关键的健康。

为了最大限度的预防运动损伤,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除了日常做好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拉伸之外,还要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力量训练和灵活性训练,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的动作模式。如果运动后有不适甚至疼痛,切不可忽视,应该及时寻求运动医学医生和专业运动康复师的帮助,找到产生症状的原因。

伤病无小事,预防大于治疗,希望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zl/146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