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方肌损伤致腹痛误诊为阑尾炎案1*
武家竹1△,赵孟怡1,梁燮清1,冀来喜2?(1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太原;2山西中医药大学,太原)
[关键词]腰方肌损伤;阑尾炎;腹痛;针刀疗法
患者,女,69岁,于年11月4日就诊。主诉:右下腹疼痛9d。现病史:年10月26日劳累后出现右下腹疼痛,晨起后加重,无恶心、呕吐,医院,行血常规示:白细胞9.29×/L,行彩超检查示:右下腹阑尾区可见大小约7.2mm×1.2mm低回声包块,边界欠清。考虑为“阑尾炎”,行静脉滴注甲硝唑注射液与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具体用量不详)治疗5d后,腹痛无缓解,为进一步治疗,医院国医堂就诊。刻下症:右下腹疼痛,晨起后加重,无恶心、呕吐,精神欠佳,眠差,饮食一般,大小便正常,舌色暗、苔薄白,脉细涩。查体:右下腹深压痛不明显,右下腹浅压痛(++),右腰方肌(+++)。西医诊断:腰方肌损伤;中医诊断:痹病(气虚血瘀证);治则:补气活血通络。
治疗方案:第一步鍉针定位:选用0.5cm×15cm鍉针(山西师怀堂新九针),右手持针,左手作为押手确定施术点,将鍉针对准施术点进行按压,至施术点皮肤出现凹陷,常规消毒右侧第3腰椎横突外缘、右侧髂缘和第十二肋下缘。第二步穴位注射:取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10mg、0.9%氯化钠溶液3mL配置成10mL混悬药液,抽入配有7号针头10mL注射器中,将其对准上述部位迅速刺入,回抽无血后再缓慢注射,每点注射药液约2mL。第三步针刀松解:患者取俯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术者以0.80mm×80mm针刀快速破皮,缓慢进针抵达右侧第3腰椎横突外缘、右侧髂缘、第十二肋下缘高张力点进行切割松解2~3次,出针后采用无菌敷料迅速按压。第四步拔罐:针刀松解后于上述部位拔火罐5min。嘱患者针孔处保持干燥,清淡饮食,避免劳累。治疗结束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第2天自诉疼痛消失,于年11月26日随访,治疗1次后未再疼痛。
按语:此案患者以右下腹疼痛为主症,由于解剖位置的原因,首先要考虑阑尾炎。阑尾炎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症,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查体可发现麦氏点有压痛,多数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升高,CT、超声提示阑尾炎性改变等可辅助诊断,但超声诊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1]。此案患者虽有右下腹疼痛及压痛,腹部彩超提示怀疑阑尾区有炎性包块,但无白细胞升高,经过静脉滴注甲硝唑注射液与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且在我院查体过程中发现患者腹部深压痛不明显,主要为浅表压痛,且以腰方肌压痛明显,故笔者考虑为腰方肌损伤引起的右下腹疼痛,经针刀松解腰方肌后,疼痛症状消失,可反证腰方肌损伤为此案患者引起右下腹疼痛的主要病因。腰方肌位于腹壁最深层,腹后壁、腰大肌外侧,大致呈方形,起于髂嵴,向上止于第12肋和第1~4腰椎横突。腰方肌根据肌肉附着点、肌肉走行的不同,可分为髂肋束、髂腰束和腰肋束。腰方肌是人体最易损伤的肌肉,其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酸困疼痛,晨起、咳嗽、打喷嚏时疼痛明显,疼痛形式和部位表现多样。疼痛有时可牵扯至臀部后侧、外侧、腹股沟区或下腹部(见图1),当腰方肌出现短缩损伤时,可压迫前方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肌支支配腹部肌肉,皮支分布于臀外侧区、腹股沟区及下腹部皮肤;髂腹股沟神经肌支分布于腹壁肌,皮支分布于腹股沟部等,两神经均可支配腹横肌、腹内斜肌及腹外斜肌,故当神经损伤时可导致腹部疼痛。小针刀融合了传统针灸与现代医学的优点,可切割松解粘连肌纤维且操作方便,广泛应用于临床骨伤科病症的治疗。针刀松解部位取右侧第3腰椎横突外缘、右侧髂缘、第十二肋下缘,以上3点均为腰方肌附着点,其中第3腰椎横突最长,易受外力影响而出现损伤,损伤后附着于第3腰椎横突周围的软组织,尤其是腰方肌易发生组织渗出、水肿等改变。此案患者疼痛严重,于针刀治疗前予穴位注射以起到抗炎、营养神经及镇痛作用。在针刀松解后即刻进行拔罐令其出血,可有效减轻局部水肿。笔者认为,在临床遇到右下腹疼痛患者,除考虑阑尾炎引起的疼痛以外,腰方肌病变引起的右下腹疼痛不可忽视,要重视腹部以及腰方肌的查体,以免引起误诊。运用小针刀松解腰方肌收效良好,为临床右下腹疼痛的诊治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注:红色区域为基本的疼痛区域,红色点状区域为扩散区域;表浅触痛点可感知于以下区域:1(第12肋下或近第12肋)及2(髂嵴正上方)。图1腰方肌的触发点及牵涉痛区域(图片来源于[2]特拉维尔,西蒙.下肢肌筋膜疼痛和机能障碍:触发点手册(第二册)[M].王祥瑞,郑拥军,赵延华译.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6)
参考文献
[1]汪鑫,宋茂民.实验室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现状及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30(4):-
[2]特拉维尔,西蒙.下肢肌筋膜疼痛和机能障碍:触发点手册(第二册)[M].王祥瑞,郑拥军,赵延华,译.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6
(本院学术编辑:潘俊康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硕士研究生)南京春华秋实中医药研究院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