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更快建设创伤救治中心,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能力,3月23日我院骨科、急诊科牵头开展多科室协作创伤快速救治联合演习。从院前急救到院内多学科联合诊治,实现多学科协作的快速反应,促进创伤救治水平的提升。副院长赵小栋、医院帮扶队队长挂职副院长宋宾、创伤中心负责人翟龙忠、骨科主任马飞、急诊科主任范志民,以及其它相关科室科主任及护士长参加了此次演练。
14:40急诊科接到“”电话,宕州公园附近发生交通事故,多名人员受伤,需要紧急救治。急诊科立即通知院总值班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医务科组织急救队员,救护车立即前往出事地点,并通知开通绿色通道。
车祸现场有5名患者,1名死亡,2名危重伤员,1名重伤,1名轻伤。
一、死亡人员:
1.患者男性,年龄不详。
院前急救判断意识及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进行CPR,简易呼吸球囊辅助呼吸及除颤,除颤完毕后行5个循环CPR后再次判断,仍无大动脉搏动,心电图显示为直线,宣布临床死亡,医院太平间。
二、危重伤人员:
1.患者女性,昏迷,危重,红色标识,心率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90/60mmHg,脉搏次/分,左侧瞳孔约3mm,右侧瞳孔约5mm,对光反射迟钝,呼吸道有呕吐物、胸壁无反常呼吸运动,有啰音…腹部无膨隆、无移动性浊音…左上肢无异常活动,右下肢无异常活动。
诊断:重度颅脑损伤、休克。
2.患者男性,34岁,胸部损伤,端坐呼吸,危重,红色标识。
患者意识清醒,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为80/40mmHg,脉搏次/分,患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均灵敏。口唇紫绀,呼吸28次/分,右胸壁有反常呼吸运动,左侧胸部饱胀,肋间隙增宽,呼吸幅度减低,有皮下气肿,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腹部无膨隆,无移动性浊音…,患者四肢无异常活动。
诊断:多发性肋骨骨折,血气胸,失血性休克。
三、重伤人员:
1.患者男性,30岁,腹壁贯通伤合并肠管脱出、左下肢外伤,重伤,黄色标识。
患者清醒,腹痛,左下肢疼痛,血压/60mmHg,脉搏次/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呼吸道通畅、胸廓无塌陷、无胸壁反常呼吸运动、呼吸音正常…开放性损伤腹部创伤、肠管脱出,左上肢无异常活动,右上肢无异常活动,左小腿有异常活动,胫腓骨断端外露,可见搏动性出血,足部感觉异常,右下肢无异常活动…。
诊断:腹部开放性损伤、肠管外露,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左小腿皮肤挫裂伤。
四、轻伤患者:1人蓝(绿)标识
患者女性,年龄22岁,头面四肢皮肤擦伤,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佩戴蓝绿色腕带,清创包扎后,进入蓝绿色病区,并做心理安慰。
演练结束后,医院副院长赵小栋,结合创伤救治中心评审的要求,从院前急救预检分诊院内救治等,每个救治环节的细节做了一一分析,对本次演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要继续加强创伤救治的演练培训,增强MDT配合协作默契度。
医院帮扶队队长挂职副院长宋宾,对演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紫云系统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提出科室间的配合需要多演练来进一步提升团队一体化救治能力,同时要求救治小组要有团队意识,真心实意为创伤患者提供良好的救治环境。
护理部、感染科、手术室、骨科、普外科、急诊科、放射科、B超室、化验室等医护人员参加了本次演练活动,通过开展突发事件,批量伤员应急救治模拟演练,全面检验我院在应对批量伤员时的救治预案,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我院对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和卫生应急工作的认识与重视程度,推动我院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强化应急救治能力,加快我院科学规范运用高效保障有力的卫生应急体系,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监制:赵登富
审核:乔海平
编辑:罗炜
稿件来源:骨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