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物种都有自我保护,人类也不例外,我们也有我们的各种防御手段

1、卫生

最好的防御是避开危险,适当的卫生条件可以阻止病原碰到我们的脚趾头。本能地拍打一只蚊子而不止是驱逐它,避免它的骚扰,还可能避免许多蚊媒传染病,其中包括:疟疾、乙型脑炎、丝虫病。蚊子叮咬的瘙痒只是蚊虫的恶作剧?可能是它为了吸血方便使用了化合物,也可能是我们为了引起重视防止再被叮咬的适应性反应。设想一个被蚊子叮咬后无所谓的人会有什么后果:蚊子将多么自由地叮他。

我们回避传染病原的倾向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一种本能的冲动使我们回避粪便、呕吐物和其他传染源。我们大便时总要避开别人,可以避免传染给它们;社会压力也使这些行为减少了疾病的传染。自然选择塑造了许多使我们与病原保持距离的机制。

2、皮肤

皮肤类似城墙,是一个很难攻破的屏障。不仅防止病原的入侵,也防止机械的、热力的、和化学的伤害。与发热要等到感染发生后才被宿主启动不同,皮肤随时在护卫者我们。它比较坚韧,对擦伤和刺伤的抗力比被它保护的内部组织要强得多。对皮肤的小规模的侵犯不至于造成伤害。底层的皮肤细胞不断地生长出来更新逐渐脱落的旧的表层。手指上的墨迹会在几天之内消失,因为染了墨迹的表皮细胞被下面新生长出来的细胞更换了。寄生在皮肤表层的霉菌同其他病原体被迅速更新的表皮一并抛弃。法国梧桐似乎也运用这一种战略。

皮肤还有一些特别设计:在足掌和手掌,经常被摩擦的部位有特别厚实的皮肤,例如抄写员的是指外侧,会长出厚茧来。这类适应性增生,既避免了机械损伤,也减少了被病原侵入的机会。

我们有许多卫生行为有利于维护皮肤屏障。脏东西总是被从皮肤上除掉,抓搔和其他清洁手段可以除去体表寄生虫。体表寄生虫是人类许多传染病和生活中的不舒适的来源,至今仍然是不发达地区的一大问题。加州大学兽医教授本杰明?哈特(BenjaminHart)证明了梳理毛皮对动物的健康又重大意义,不能梳理皮毛的动物很快因为蚤、螨、蜱、虱的侵袭而体重下降,随即患病。猴子互相梳理皮毛不仅是嬉戏,也是一种保健措施。

3、疼痛和不适

与瘙痒会引起防御性抓搔类似,疼痛引起回避和逃遁,也是一种适应。皮肤感觉灵敏,对疼痛高度敏感。如果皮肤将被损伤,就一定有什么不正常,所有其他一切活动都应当先暂时停下来,让皮肤能够避免或者修复损伤。其他别的疼痛也有好处:因牙周脓肿而咀嚼困难时,就要换到另外一侧去。折磨人的牙痛有限地防止了对患处一侧施加压力,避免推迟愈合、感染扩散。感染和创伤引起的持续疼痛迫使患处避免活动,避免妨碍组织重建和抗体攻击细菌等等。疼痛使我们在即将受到伤害前迅速闪避,疼痛的记忆还教会我们将来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判断器官功能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是把它拿掉,例如拿掉甲状腺后,看它怎样发生和发生什么样的功能障碍。疼痛不能拿掉,但是有极少数人生来就没有疼痛感觉的人。这种没有疼痛感觉的人的生活似乎是幸运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些不知疼痛的人,长期以同一种姿势站立,不会感到酸痛不适,结果是他的关节因为缺少疼痛引起的“坐立不安”活动以致供血不良,青春期就开始损坏。不能感觉疼痛的人,多半在30岁左右死去。全身疼痛或者不适,用医学术语说,就是倦怠,这些都是适应性反应。它使全身的活动都减少下来,不只是那个损伤的局部,因为我们认为生病时以卧床休息为好,大家都相信,都承认这是适应性反应。减少活动,有利于修复、调整,有利于免疫反应的作用。使病人产生病情有所好转的假象的药物,有可能提前加大活动量,不利于调整和修复,因而延迟痊愈。如果病人都知道这点,了解自己的病情要比实际感觉到的严重,而这些药物、措施可以减轻不适,使自己感觉舒服一点,那还是妥当的。否则,错觉使他提前活动,影响恢复。

4、驱逐

为了呼吸、摄食、排泄和生殖,必须有一些开口。这些开口都是病原可以入侵的门户、途径,也都具有铁定的防御机制。

口腔不断地被唾液冲洗,唾液还可以杀死一些病原,把另一些赶到胃里让胃酸和消化酶把它们杀死。眼睛被含有防御性化学物质的泪液所中西。呼吸系统富含有抗体和酶的分泌物,它们不断地向咽喉移动,然后被吞掉,使入侵者在胃酸中被杀灭。这些酶蛋白和黏液还可以再循环使用。外耳道分泌一种抗菌蜡质。鼻内的鼻甲,以巨大的表面积把吸入的空气加温加湿,滤除尘埃和病原菌、病毒。用口呼吸的人得不到这种保护,因而容易被感染。鼻孔和耳朵里毛发排列的顺序,可以防止昆虫的入侵。

这些开口处的防御能力都会在发生危险时迅速增加。眼睛受到刺激立即大量流泪。鼻子被病毒感染,立即排出大量黏稠的鼻涕,使你一天能用掉一卷卫生纸。很多人用喷鼻剂去阻止这种似乎是讨厌的反应,却很少有人研究查明这是否会延迟感冒的痊愈。如果真是几个有限的资料所说的那样并不延迟痊愈,就可以认为这是病原操纵调理宿主功能以达到播散目的的一个例证。打喷嚏肯定是一种防御反应,但也不是每一次都是必要的,同时它也是有利于病毒的播散。

下呼吸道的刺激引起咳嗽。咳嗽是一个复杂的机制,它涉及对异物的察知,大脑对这些信息的处理,位于脑底部的咳嗽中枢的启动,然后有横隔、气道、胸壁等许多肌肉协调一致的收缩。呼吸道内壁的纤毛以恒定的规律运动,把粘住尘埃和病原体的粘液向上送出。在尿路,周期性的尿液冲洗,把病原赶离尿道壁细胞的表面。当膀胱或尿路感染时,为什么会尿频就可以理解了。

消化系统有它的防御机制。食物中细菌的分解和霉菌的生长产生令人厌恶的气味,我们憎恶这种气味,使我们不愿意把它们吃下去,已经吃进口里的也要吐出来。有毒的东西多半是苦的,苦味也是我们不喜欢吃的。已经吞进胃里的毒物,有时能被觉察而呕吐出来,尤其是细菌霉素。许多毒素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之后,在大脑的一些细胞旁边流过,这些细胞察觉了毒素便刺激恶心、呕吐。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药物,特别是用于化疗的有毒药物容易引起呕吐反应的原因。

血液中的毒物几乎都是胃里吸收的,所以呕吐的用处是容易理解的。恶心呢?恶心阻止我们吃下更多有害的东西,恶心的记忆使我们将来也不吃类似有毒的东西。在尝过新的食物引起恶心呕吐之后,老鼠会在几个月里不再吃它。这种特别强烈的一次性学习能力,被马丁?西格曼(MartinSelgman)称作“酒醉综合征”。他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他是在深思一次丰盛的宴会的害处之后,认识到学习这种经验教训的意义的。为什么接触一次引起疾病的食物就有这么强烈的记忆?只要稍微设想一下反复吃有毒的食有什么结果就可以理解了。

消化系统通过腹泻加速排除有害物质,也是一种防御手段。人们要求止腹泻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减轻腹泻的结果如果是阻断了这种防御,就很可能造成不利的后果。田纳西的传染病专家杜邦和荷立克(H.L.DupontRichardHormick)发现了这种情况。他们使25名志愿者感染志贺菌(一种引起严重腹泻的痢疾杆菌),观察用止泻药治疗的结果。发现使用止泻药的腹泻者发热和中毒症状的恢复时间,要比不用止泻药的延长一倍。吃了Lomotil(地芬诺酯与阿托品合剂,它能减少肠蠕动)的6个人中5人大便中仍有志贺菌,而服安慰剂的6个人中仅有2人仍有该菌。他得出结论认为Lomotil忌用于志贺菌感染,腹泻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病人当然有权知道自己是不是应当吃这种药治疗普通腹泻,但是必须的研究还没有做,我们还不能做出肯定的答复。有一些关于止泻药安全有效性和副作用的研究,但是很少考虑阻断一种防御机制可能造成的后果。

生殖系统也要有一个开口。男性是与尿路同一出口,其防御负担双重任务。女性有一个分开的出口,于是对防御感染有了专门的问题。已知女性生殖道有许多防御机制,诸如宫黏液及其抗菌物质。还有一个重要的尚未被充分理解的防御机制是腹腔分泌物的正确外流。这种分泌物从腹腔经输卵管、子宫腔、宫颈和阴道经常地流出体外。但是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例外,精子上向上游动的,从阴道通过子宫腔、输卵管进入盆腔。与人类其它细胞相比较而言,精子是很小的,但是与细菌相比还是非常大的。病原菌和病毒可以附着在精子上进入女性生殖道的深处。

最近才认识到精子携带病原细菌的危险性。生物学家普罗费注意到月经付出的代价非常大,从而推断其应有一定补偿性利益。她分析了一些证据之后认为,月经似乎是为了作为对抗精子携带感染源的有效防御而设计的。周期性地排出子宫内膜与皮肤表层的脱落相似;月经血比循环血在破坏病原方面更加有效,而营养丢失较少等支持这种观点。与其他哺乳动物作比较研究,显示各种哺乳动物月经的失血量与它们的精子携带感染的危险程度相关。有发情周期的动物,在相隔很久的受孕期间限制其性行为者中危险较小,女人不间断的性吸引力和接受性交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排卵周期无关的。这种特别频繁的人类性交活动有它的好处,但是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普罗费认为这种危险可能是人类比其它哺乳动物月经量多的原因。

我们已经多次提到进化论假说必须经过,而且可以经过检验。斯陶斯迈(BeverlyStrassman)就对普罗费的抗感染假说提出质疑。她指出,月经前后生殖道内的病原荷载并不发生变化,感染时月经量并不增加。各种动物雌性接触的精子量与月经量之间并无密切相关关系。她认为子宫内膜脱落或者重吸收的程度是取决于保持它还是脱落它的代谢代价。她的假说得到了哺乳动物之间,以及女性月经量与其本身和婴儿体重成比例的比较研究的支持。显然,我们暂时还不知道这个争论的最后结论。

5.攻击入侵者的机制

免疫防御,实质上是一个目标明确的化学武器系统。这在脊椎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中是一种奇迹。巨噬细胞经常为机体警戒搜索一切异种蛋白,不论这种异种蛋白是来自一个细菌、病毒,皮肤上的一点脏东西(寄生虫),或者是癌细胞。作为一群警惕性很高的哨兵,巨噬细胞一旦发现这样一个入侵者,便立即把它送给一个辅助T细胞,再送给并刺激能制造抗体蛋白的B细胞去制造抗体。抗体与细菌表面的抗原结合挫伤这个细菌,同时又使这个细菌带上特殊的标志,以便专门的更大的免疫细胞去攻击它们。如果抗原继续存在,感染并未终止,就刺激更多的B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以便更有效地消灭它们。自身的、功能正常的细胞则不受巨噬细胞的干预。除此之外,一切异种蛋白——包括致病的生物体,从别的个体移植的组织器官、肿瘤组织——都要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

巨噬细胞怎样识别自身细胞?每个细胞表面都有一种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HC)的物质,类似一个带相片的身份证。带着有效身份证的细胞则任其自然,那些带有外来MHC或者没有MHC的则受到攻击。重要而且有趣的是一旦细胞被感染,便将入侵者的异种蛋白送到MHC上并与之结合,变成“涂改过的”身份证,使自己成为被免疫系统中杀伤细胞攻击的首要对象。从生物学的观点看,被感染的细胞自愿为整体利益而牺牲,是利他主义的生动例证。类似一个患了鼠疫的士兵要求他的同伴在他感染别人之前消灭他。当然这种这种类比并不合适。细胞的同类,在遗传基因型上是一致的,它的基因传到下一代的唯一可能在于整体能够生存下去。士兵们并不像同卵孪生兄弟一样共用同一散兵坑,他不会自愿地消灭自己。腺病毒,一种引起喉咙痛的常见病毒,能产生一种蛋白质,有阻断细胞把异种蛋白送到MHC的能力,使被感染的细胞不出现已被侵犯的标志从而躲开这种防御机制。

免疫系统这一化学武器确实威力强大。除在一般意义上的炎症之外,它还包括几种特异性很强的抗体及一系列化学物质(又称补体系统),其中的五种专门攻击靶细胞,在它们的膜上打孔,然后消灭它们。虽然如此,还是会有一些入侵者能生存下。一旦少数细菌未能驱除、杀死,就可以把它们用一层膜包围起来,把它们与组织隔开,使他们不能危害周围的组织。结核病的结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圆虫与其它多细胞寄生虫也与之相似的被包围起来的现象。这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损伤和修复

病源在与宿主的拉锯战中,必须从宿主那里夺取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许多细菌和阿米巴原虫分泌消化酶消化附近的宿主组织然后吸收营养。住在眼球前房的一种丝虫是边吃边通过宿主组织的。还有血管圆线虫是在脑内打隧道通过的。它们分泌抑制炎症的物质来保护自己。还有引起非洲昏睡病的锥虫,住在血液中直接从血浆中吸收营养。不论用什么方法,寄生虫总是从宿主那里找到资源,用以维持自己的生活、生长和繁殖。

病原物的这些活动,造成了宿主身体的损害。但是损害对于病原体并不一定有什么好处。对绦虫而言,宿主营养不良对它没有好处。疟原虫破坏宿主的红细胞,只是为了把铁释放供其利用。寄生虫要能够生存下去,生活得更好些,取决于宿主能够继续生存,为它提供营养和避难所。这类损害事件在宿主和寄生虫双方,都是为了生存而付出的代价,对双方并无具体的好处。

这种代价严重的时候,是宿主的死亡和减少;不十分严重时,只有局部的破坏。细菌侵蚀牙根部位的骨质造成的破坏,可以使牙齿脱落。引起淋病的细菌可侵蚀关节结缔组织和软骨造成破坏和功能障碍。肝炎病毒破坏肝细胞,使肝脏的解毒功能减弱。这类功能障碍,都是病原造成的,对它本身并无好处的后果。使宿主咀嚼效率降低,跑得慢一些,肝脏不能分解毒素,对细菌也并没有什么好处。

要注意区别器质性破坏和功能的代偿性调整——成为宿主适应性变化的诱因。例如,肺在疾病中受损害而使血液氧合效率低下时,血液中血红蛋白会有补偿性的增加。身体能监测血液中的氧饱和度;如果太低,不论是因为处于高海拔地区,还是由于肺部功能障碍所致,都会产生更多的红细胞生成素,这种激素刺激产生更多的红细胞。

修复器质性损害是宿主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根据各种组织在正常条件下的需要,自然选择过程进行精细的调整。皮肤是抵抗创伤、防止病院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经常被损坏,所以它必须能很快再生,迅速修复它的保护功能。消化道的内壁、肝脏也有迅速修复的能力。消化道对外开放,经常接触传染源和毒素。相反,心脏,特别是大脑,是绝大多数病原不易接近的。一旦病原接近、到达并引起破坏,通常都是致命的。因此,自然选择没有机会给它们培育再生能力。

摘抄自《我们为什么生病》

赞赏

长按







































北京什么医院专治白癜风
白癜风如何治疗最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zl/99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