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运动员和跑步爱好者,会出现小腿肚疼痛,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今天聊一聊小腿三头肌的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

1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侧,它是由浅层的腓肠肌和深层的比目鱼肌构成。腓肠肌两个头分别起自胫骨的内外侧髁上面的腘面。与比目鱼肌向下构成跟腱,止于跟骨结节。腓肠肌能有力地屈膝和屈踝。在跑动过程中有力的推动身体向前运动,并且对于支撑腿蹬地有重要作用。对于摆动腿侧的腓肠肌还拮抗伸膝。对于距跟关节和距跟舟关节来说有旋后功能,使足踝关节在跖屈时伴有内翻。比目鱼肌起自腓骨后侧上1/3和比目鱼线,止于跟骨结节。它时重要的踝关节屈肌。它最特别的意义在于站立时使腿部在踝关节保持平衡。

2

损伤机制

肌肉受外力损伤或断裂,常见于足球运动员,跑动时腓肠肌处于紧张状态受到抢断等产生小腿受到外力撞击。以及一些意外事件。

肌肉负荷较大损伤或断裂,快速的蹬地使腓肠肌承受极大应力,出现肌肉损伤。以及跳跃后的落地不稳导致小腿三头肌的损伤甚至跟腱断裂。

肌肉疲劳性损伤或断裂,运动爱好者或长期的小腿三头肌紧张的人群,肌肉持续的紧张下,容易疲劳,柔韧下降,负荷能力降低出现损伤。

3

临床表现

无外伤史的小腿三头肌损伤表现,大多出现小腿后侧肌群酸胀和疼痛,应力增加时疼痛明显,休息明显减轻。受到外力或是负荷较大导致的损伤,通常影响下肢功能,不能正常行走,跛行,足踝活动受限,小腿后侧剧烈疼痛,可能出现肌肉塌陷。

4

诊断及治疗

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我们结合病人主诉以及影像检查和常用的特殊检查以及触诊肌肉轮廓,皮温。

特殊试验:

牵拉试验:被动牵拉小腿三头肌,疼痛或肌肉紧张为阳性。

抗阻试验:抗击自重或较大阻力,不能或困难时为阳性。

功能测试:完成提踵,蹬地等踝关节屈曲功能和站立时使腿部在踝关节保持平衡能力,阳性为功能异常。

治疗

手术治疗针对肌肉断裂等损伤严重的,以缝合重建,松解粘连。

非手术治疗对于拉伤等损伤程度小,少量肌纤维和肌筋膜损伤的。

急性期,控制炎症水肿,缓解疼痛。

常常采用POLICE原则以及物理治疗

保护(Protect):

当发生急性损伤时,首先强调对受伤关节的保护措施。应及时休息,减少/避免受伤下肢负重,可用手杖、腋杖等辅助负重;支具进行包扎固定。如存在明显肿胀、畸形,有开放性创面、出血等异常情况,医院就诊。如无须紧急医疗救治,则可自行采取后续处理原则进行处置。

适当负重(OptimalLoading):

是保护措施的延续,应结合受伤的情况,考虑能否负重或部分负重。进行适当关节活动度锻炼,并给予适当的负重,可以促使损伤更快恢复。长时间的制动会导致踝关节早期僵硬、活动度减少,会人为延长损伤后的康复期。

冷敷(Ice):

冰敷或冷敷,应敷在软组织损伤较明显处(即肿痛显著处),每次可以敷10分钟~15分钟,每2小时~3小时可以重复一次。冰敷可以刺激损伤处血管收缩,让组织液和炎症因子渗出减少,从而达到止血、减轻肿胀和镇痛的效果。至于踝关节扭伤后冰敷的期限,目前并没有统一结论,多建议急性期(一般指损伤后3天或一周)尽早冰敷,且急性期不建议热敷。

加压包扎(Compression):

抬高患肢(Elevation):

将伤侧下肢抬高,平卧时稍高于心脏水平即可。以减少流向损伤部位的血液,从而减少软组织内出血和损伤部位的组织液渗出。

恢复期,主要负荷管理,提高负荷能力,恢复下肢正常功能,关节活动度。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

增强小腿后期肌肉负荷能力

我们在这个阶段的核心问题就是,个案最适宜的应力下提高小腿三头肌负荷能力。有研究表明接受离心性应力训练能一定程度改善甚至逆转肌腱病的影响。这为我们处理跟腱问题提供思路。提踵训练和比目鱼蹲训练

比目鱼蹲:双腿与肩同宽开立。靠墙下蹲到膝关节屈曲°左右,用脚尖往上推,保持15-20s

放松紧张肌肉

牵拉试验阳性的人群,应重视小腿后肌群柔韧性。一般分为两部分,在运动前激活,做一些深蹲、弓步等动作来动态地拉伸小腿。在运动后放松整理运动,也可以做一些静态拉伸。(泡沫滚轴)避免积劳成疾。

功能训练(专项训练)

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专项训练以助运动员重返赛场。对于康复过程中,我们进行有针对的功能训练,包括动作控制训练,本体感觉,平衡协调训练,以及纠正错误运动模式。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zz/137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