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第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在临床上,为什么有的医生进步快,有的医生则一辈子都原地踏步?高手和普通大夫的差距究竟在哪儿?这篇文章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思路。(编辑/个个)
一个中年男性患者,2周前羽毛球抽球过猛出现肩部不适,经按摩放松后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日渐加重,出现了疼痛和功能障碍,现在抬臂外展及上举受限,结节间沟腱鞘部可触及条索,肱骨小结节处压痛。
基于以上的信息,想象一下,你会做出怎样的判断和治疗?
有人可能会脱口而出“肩痛/肩周炎嘛,我用XX方法治疗过很多类似的肩痛,效果都很好。“
还有医生看到文中标红会想,“根据这个患者的病史,他应该是个运动损伤或者说经筋病,根据触诊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信息,应该是肩胛下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损伤,可以针对这两块肌肉进行治疗。”
前者有以往的案例佐证,试试似乎也无妨;后者逻辑推理严谨,诊断结果明确。但真的是这样么,我们一起看看高手是怎么思考的。
一、你能看到的症状只是损伤的“冰山一角”对于上面这个病例,阎喜换老师是这样分析的——
“根据患者的叙述和手法的触诊,我们很容易确诊到这是一个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出槽合并肩袖的损伤,从结构上我们找到了这个损伤的位置,其实看着是说诊断明确了吧?但是在治疗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只针对肱二头肌肌腱和肩胛下肌去治疗,很难使出槽的筋归位。
为什么?因为患者是抽球过程中,肩关节外展外旋过度引起的筋出槽。如果你不知道肱二头肌肌腱是怎么出槽的,肩胛下肌又是怎么拉伤的,你就针对它去治疗,那么它绝对是治疗不好的。
因为这一个动作的完成,绝不会只是肱二头肌和肩胛下肌参与了。
我们看到肱二头肌长头损伤,要想到长头为什么会伤,一定是它的拮抗肌肱三头肌长头腱对于它的拮抗作用不到位,是不是?
而肩胛下肌作为肩袖的一部分,你摸到了它的伤,就要考虑到肩袖的其他结构,它虽然不疼但同样受伤了,所以我们就要考虑到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对不对?它是一个动作完成的,不可能一个地儿受伤,另外一个地儿不受伤。
我们临床上能看到的、摸到的,只是肱二头肌肌腱和肩胛下肌这儿的一个伤,实际上它的面积很大,所以说它表现出来的可能就是冰山的一角,就这么一点,但你绝不能按冰山一角去治它。”
二、你是在治伤,还是在“处理代偿”有人说,考虑这么多干嘛?“以痛为腧”又有何不可,他哪疼我就给他松解/针刺一下,最后手一样可以抬起来,肩也没那么疼了啊。
但实际上,人体在受伤的时候,会启动身体的代偿机制。受损的结构会导致整个身体筋膜的张拉力重新分布,就像往平静的水面扔一个石头,水面上出现一圈一圈的涟漪。
如果你没有发现真正致伤的原因,只是去不断触碰出现的“涟漪”,往往只能触发一系列新的“涟漪”,最后要么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出现别的问题;要么是将真正的损伤掩盖的越来越深,形成复杂难治的问题。
↓点此听阎老师讲治伤↓
三、高手和普通大夫的差距:「诊断颗粒度」中医高手和普通大夫疗效的差距究竟在哪?
以前我觉得可能是经验、是技术、是天赋,但遇到了拨筋通络和阎喜换老师之后,我发现并非如此,起决定作用的其实是「诊断颗粒度」,即诊断或者说辨证的细致程度。
你会发现,越是高明的医生,诊断的颗粒度越细。
同样的肩痛患者,我们或许只能看到症状、结构层次的问题,但阎老师却能分析出致伤力的来源、角度,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然后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重点,借力使力,四两拨千斤地完成治疗。
那么如何能拥有这样的掌控感和诊断颗粒度呢?关键在于信息量、判断力和分寸感。
面对一个患者,在信息量有%的情况下,大多数医生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当信息量只有90%时,很多人就会开始犯错。而当信息量只有60%时,医生的决策,基本靠猜和试。
以肩关节疼痛为例,如果不知道肩袖损伤其实发病率远高于肩周炎,不知道肩肱节律的存在,不理解肩胛胸壁关节与胸锁、肩锁关节活动度之间的关系……再怎么查体和问诊,你能获取的有效信息都是零散且有限的。
那知道的知识点足够多、临床上获取的信息量足够大就可以了么?也不是。
王肯堂曾说过,“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治病其实并不难,难的是面对那些似是而非症状,如何排除错误选项,如何鉴别并抓住真正的重点。
判断力,依靠的则是一套优秀的“诊疗思路”或“决策模型”,从而完成对大量症状信息的对冲。而分寸感,则是知其进退,对于疗法选择心中有数,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
拨筋通络的诊疗思维便是如此,借助“望闻问寻”“粗筛细查”帮你抽丝剥茧,收集信息;通过“还原现场”和损伤指征帮你排除错误答案,明确鉴别诊断;通过“定点卡位”“借力使力”使受伤的组织找到正确的那条路,自然还纳。
它不仅仅是一套轻巧好用的手法,更是帮助你不断提升“诊断颗粒度”的思维模型。
年,拨筋通络肩部课程全新起航啦~希望能帮助你们走到更高更远的地方!
NEWARRIVAL
拨筋通络·协调共构治肩痛
肩痛在临床中极为常见。但由于其结构关系复杂,没有受过肩关节外科专门训练的医生很难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加之“肩周炎”这个诊断已经被滥用多年,很多搞不懂的肩关节疼痛,常常被归为“肩周炎”这个垃圾桶里。这就造成了许多的漏诊、误诊和误治。
本课程是针对肩部容易误诊误治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开设的手法课。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用顶级伤科大夫的言传身教,帮你切实提高临床疗效。
课程特色
1、疗效确切:3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20万人次见证的效法传承。
2、思路清晰:还原现场,因清理明,教你找出病症根源。
3、可复制性:手法轻巧简便,学习门槛低。
4、安全保障:借力使力,自然还纳,保护医患,共求疗效。
5、直观好学:实操演示+动图演示,关键不遗漏。
6、多重服务:精美笔记本,要点回顾,作业练习,定期答疑,专属学员群,课后拓展分享。
滑动查看学员反馈
拨筋通络课程群里汇聚了超多爱学习、爱分享的中医人
课程更新期间还会组织答疑,讨论和分享,
报名后一定别忘了联系课程顾问进群哦!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课程页面试听好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