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产后妈妈、学员和我描述过她们的一些情况:产后胸闷气短、产后肋骨外扩、颈背部酸痛不适、上背部肌肉僵硬、产后乏力……普通的瑜伽练习没办法帮她们有效地缓解这些症状,到底是哪里的问题呢?
有可能是这些妈妈们产后的胸腔脏器没有完全归位引起的身体不适。
孕期胸腔内的脏器会发生改变
孕期女性体内各组织系统会发生特殊的生理变化,尤其是循环、呼吸系统方面。随着母亲—胎盘—宝宝循环的建立,妈妈的代谢增高,对氧和循环血液的需求大大增加。位于胸腔内部的心脏、肺部都会发生一系列生理适应性改变,保证最大限度地增加对宝宝氧气、营养与发育空间的供应。
具体是怎么变化的呢?
我这里有一张正常的胸腔脏器分布图,我来给大家来说一说。
·膈肌位置改变
绿色的这个部分叫作“膈肌”,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块肌肉。它分隔胸腔和腹腔,上方有肺,心脏位于其中心腱上。
孕期为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孕妈妈的身体在不断发生变化。孕期胸部解剖学的主要表现为膈肌上升。孕期随着子宫增大不断向上挤压膈肌,在孕28周左右,膈肌上升幅度最高可达4cm,这使得胸廓容积的上下界缩短,好像有什么东西压了上去,比正常空间变扁了。
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孕妈妈肺功能的改变,但在产后,随着宝宝的娩出,胸腔的变化并没有随着分娩而主动归位,加上腹压增加使胸壁顺应性降低,将影响妈妈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
·心脏位置改变
随着宝宝在孕妈妈体内一天天长大,增大的子宫将孕妈妈的膈肌上抬,使心脏向左、上、前方移位,机械性增加了心脏负荷。孕妈妈的心脏不但泵血功能增强,心率也会加快。
·肺位置改变
有研究报道,60%~70%的正常女性在孕期会出现呼吸短促、身体乏力的表现。
从孕13周起,激素刺激呼吸道毛细血管扩张,同时令肺部肌肉松弛,使呼吸变得困难。另外,不断增长的子宫也开始压迫胸部,膈肌上升会引起肺的下方边界的上抬,令肺部变得更加狭小,使孕妈妈每次呼吸通气量减少。因此,孕妈妈只有通过增加呼吸的次数来得到同样多的氧气,这样就会产生气短的感觉。
同时,因为对血液的需求增加和血管扩张,孕妈妈会需要更多的氧气量,所以常常会感到呼吸费力。
所以胸腔脏器的复位还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观念认为产后妈妈需要坐月子,通过休息、食补等方式来补充妈妈在怀孕与分娩过程中,身体营养与能量的消耗。
但传统“坐月子”,并不能让妈妈体内因宝宝发育而出现的内脏改变达到复位效果。还是需要产褥期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与动作指导,帮助失衡的脏器重新回归原位。
改天有时间给大家讲一讲内脏复位的一些方法和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