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成功救治一名从十米高处坠落的极危重患者

“我终于可以去普通病房啦!”老李躺在转运推车上开心地向他儿子感叹,言语中透露着喜悦和兴奋,这一天是他待在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的第37天。在这一个多月之中,这位来自四川的老汉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医院的医护人员多次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年6月10日的傍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平静,一名多发伤患者即将送进病房,外科重症医学的医护人员接到电话后有条不紊地准备着,不一会儿,一名浑身是血的患者被推进病房,这个人就是主人公老李,他从十米高处坠落,入院诊断为脑挫伤、胸壁巨大皮肤挫裂伤、多发肋骨骨折、气胸、肺挫伤、闭合性腹部损伤(肠系膜挫伤、肝挫伤)、骨盆骨折…,多发伤是一个高能量的损伤,创伤重、休克发生率高、死亡率大大增加。胸外科、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的医生们齐聚SICU(外科重症医学科),对他进行了多科联合会诊,第一时间拿出了抢救治疗方案。

6月11日的凌晨4点,值班护士发现老李的病情又有了新的变化,此时的他腹部膨隆,全身湿冷、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口唇发绀、血压急剧下降至44/20mmHg,心率增快至次/分,张杰医师紧急给予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呼吸,输血科积极备血支持,陪同老李至CT室进行进一步检查,增强CT提示腹腔内活动性出血。老李生命垂危,只有手术才能解决他的腹腔问题,但在当时他的生命体征不稳定,手术和麻醉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医院副院长王建江和普外科主任吕剑为了病人的一线生机,当机立断,决定立即行“剖腹探查术”,两位专家精准施治,迅速找到出血点,在与死神的较量中,医护人员和老李赢了一把!

王建江副院长(左三)与外科重症医学科的同事讨论病情

老李因为大出血休克,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机体血流重新分布,在保证重要生命器官心脑供血的情况下,肾脏就面临着缺血的风险,这一切都在所有医护人员的预料之中,术后老李出现了无尿,肾功能指标迅速上升,同时出现出现发热、痰多,炎症指标也明显升高,肝酶指标也跟着上升,并出现了多脏器功能衰竭。

深夜,副院长王建江再次组织了全院会诊讨论,成立了医疗救治小组,为老李制定了下一阶段的诊疗计划。

SICU(外科重症医学科)进行了首例床旁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药剂科指导下调整了抗感染用药,在营养科的指导下予以静脉营养支持提供足量热卡…同时邀请了重症领域权威大咖,医院的黄英姿副院长来院指导治疗。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老李的病情有了好转,顺利地脱离呼吸机、拔除了气管插管,所有人再次将死神拒之门外!外科重症医学科的医护团队在主任车彦军和护士长李红霞的带领下每天看在床边根据情况变化调整着老李的治疗,为了防止卧床并发症,护士盯着他练习吹气球泡泡防止肺不张,鼓励着踝泵运动等等,老李的病情一天天好转。

就在大家还没来得及松口气的时候,7月7日的夜间老李的腹腔引流管内引流量急剧增多、颜色也变得鲜红,值班医生李震主任和张文青主任在获悉这一情况后,迅速给予老李相关复查,CTA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破裂出血。副院长王建江再次披挂上阵,为老李再次剖腹探查,清除血肿止血,将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进行缝扎止血,并安置了空肠营养管。营养科主任杨卫和药剂科主任赵广玉再次根据老李术后的全身情况,拿出一套切实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案,帮助老李尽早恢复。医疗救治小组每天会根据老李的当天的病情调整方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李的胃肠道功能逐渐恢复,为此康复科和中医科会诊给予其足三里针灸、降胃和气方等中药汤剂使用,老李的病情逐渐趋于平稳。

老李的儿子一直在病房外守候着,他看见父亲慢慢康复,悬着的心放下了,脸上的愁云也随之消散,他说在他的印象中,医生严肃较真,风风火火,可能还会有一点凶,当看到王院长和吕剑主任等医护人员准时出现在他父亲的病床边,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对他父亲嘘寒问暖。他要感谢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让老李跑赢了死神。

副院长王建江(右二)与普外科主任吕剑(右一)详细了解老李(左二)近况

其实,老李只是重症医学科救治的众多危重病人之一,只是重症医学科的工作的一个缩影。他们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的生命接力,用大爱为患者的生命护航,与各临床专科和医技科室通力协作、不断创新探索的过程,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尤其是“重危急”患者的救治能力的提升,医院文化“爱与努力”的最好彰显。

供稿 外科重症医学科

编辑 郑宇杰 吴烨婧

审核 鞠 民 朱鸽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jg/125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