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箭头处“蓝色字”,每天学习一点中医药知识!!
按动疗法的脊柱调整手法源于传统中医推拿中的正骨手法,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吸收了现代中外手法治疗的技术经验,逐渐形成以引导患者主动运动、注重呼吸配合为特点的,扳、牵、旋、顶多法并用的脊柱小关节整复技术。
国内目前有数十种整脊技术,手法各有特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各技法虽姿势、手形、体位各异,但其起效均通过牵拉、扭转、按压之力作用于脊柱,达到矫正畸形、纠正错缝、消除脊柱小关节紊乱的目的。按动疗法认为,脊柱整复技术的基础在于对脊柱各节段关节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状态等知识的掌握,其操作要求轻灵短快,强调发力的短促有力、精准可控。要实现操作中的力合劲整、定位准确。
呼吸按动法一、胸肋呼吸按压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其患侧。医者双手重叠置于疼痛或有明显压痛的肋软骨处。嘱患者深吸气,医者双掌紧贴胸廓。待吸气至最大幅度,胸廓饱满抬起后,嘱患者缓缓呼气,医者于呼气过程中双掌下按,随胸廓下降做3~5个波浪式的连续按压,至呼气完成为止。反复施术1~2遍(图1)。
图1呼吸按压法
1.患者吸气时医者双掌不可用力,保持紧贴胸壁即可。
2.在患者呼气的同时配合局部的按压动作。
3.波浪式按压是3~5个有节律、有弹性、快速、小幅度的逐级下压,与呼气过程相吻合。保持按压的弹性和节律是手法成功的关键。
4.年老体弱,有肋骨骨折及骨病的患者慎用。
本法属主动按动法。有调畅呼吸、开郁除闷的作用,在呼气的同时配合局部按压,可使受伤的软组织因关节的充分展开而得以舒展,之后在压力作用下,靠关节的闭合使局部软组织“顺筋归位”,以纠正软组织解剖结构的异常,有益于缓解疼痛,解除功能障碍,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呼吸按动法二、牵臂顿咳法
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侧后方。患者患侧上肢外展屈肘,手自然下垂于患肩后侧。医者一手托肘,另一手握腕,保持姿势稳定。嘱患者深吸气至最大幅度,医者略压腕抬肘,使患者肩臂拉紧,胸廓完全张开,保持此姿势略停顿,突令患者咳嗽出声,同时医者做迅速的、小幅度的抬肘压腕动作,与顿咳形成合力(图2)。反复施术1~2遍。
图2牵臂顿咳法
1.把握好抬肘压腕的时机与速度,与患者顿咳形成合力是手法成功的关键。
2.抬肘压腕的动作应轻巧快速,角度不可过大,不可使用暴力。
3.本法需医患充分配合。
本法属于主动按动法。操作时充分利用了患者的呼吸力,主要用于治疗胸胁屏伤、呃逆,对扭挫伤所致的呼吸疼痛、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等均有效果。
呼吸按动法三、牵臂压锁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其患侧头前。医者双手重叠按压于错缝的胸锁关节处,两助手分别握持患者腕部并外展上肢90°。令两助手缓慢持续向两边牵引双上肢至最大幅度,保持牵引力均匀平稳。嘱患者深吸气至最大幅度,然后缓缓呼出。医者在呼气过程中波浪式连续按压胸锁关节3~5遍,最后令助手缓缓放松牵引力(图3)。
图3牵臂压锁法(示意图)
1.牵引及吸气过程中,医者叠掌紧贴患处即可,不必用力。
2.医者按压时应保持弹性节律,随呼气而逐渐增大按压力,不可暴力按压。
3.手法完成后嘱助手缓慢放松上肢,不可甩摆。
本法用于胸锁关节错缝,操作时有机地结合了牵引力、呼吸力、按压力,充分体现了按动疗法的特点。
呼吸按动法四、点阑门呼吸按动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其旁。医者一手指置于腹部阑门穴处,感受患者的自然呼吸节律,然后缓缓随患者呼吸点按阑门穴,呼气时随腹壁下降而着力深入,吸气时随腹壁抬高而略减小点按力。如此迎随患者自然呼吸有节律地点按5~10遍(图4)。
图4点阑门呼吸按动法
1.呼吸点按重在节律刺激,不必有过强的疼痛感,以免因此造成屏气等呼吸节律的失调。
2.吸气时仍须保持足够点按力,不可完全松劲。
本法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属主动按动法,操作的重点是迎随患者自然呼吸的同时进行有轻重节律的点按刺激。此法取穴可根据病情辨证选用,常用穴位有天枢、中脘、关元等。
呼吸按动法五、提拿腹肌呼吸按动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其旁。以腹正中线两侧腹肌及皮下脂肪为主要操作区,医者双手虎口张开,拇指与四指相对,并置于腹正中线两侧,感受患者自然呼吸节律,然后双手提拿腹前中线两侧腹肌及皮下脂肪,将其提起,并迎随呼吸节律上提、下放,即吸气时随腹壁抬起而向上提拿,呼气时随腹壁下降而缓慢放下。如此自上而下提拿腹壁3~5遍(图5)。
图5提拿腹肌呼吸按动法
1.提拿腹肌手法应尽量提满拿足,从而减轻疼痛。
2.手法自上而下,呼气时放松提拿力,并顺势转换至下一提拿。
随呼吸节律提拿腹肌提高了传统拿腹手法对于内在脏器运动的调节作用。若患者呼吸较轻浅,可改自然呼吸为医者引导下的深呼吸,但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因呼吸节律变化造成不适。另外,本法也可用于提拿肋弓和提拿腹侧等腹部提拿手法。
呼吸按动法六、呼吸连续点按肋弓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其一侧。以两侧肋弓缘的弧线为主要操作区,医者双手拇指并置于对侧肋弓下缘近剑突处,其余手指自然放松。嘱患者深吸气,感受腹壁的抬高及紧张。在深吸气末嘱患者深呼气,随呼气时腹壁的下降及松弛,医者双拇指交替连续点按肋缘下至浮肋。反复施术3~5遍(图6)。
图6呼吸连续点按肋弓法
1.拇指的交替连续点按应深入肋缘,动作连贯。
2.本法反复操作次数不宜过多,以免过度通气造成不适。
3.胆囊炎、胆结石急性期禁用本法。
本法属主动按动法,是针对经脉、形体的线性手法操作,具有疏肝散结、开胸顺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胸胁屏伤、胃脘痛、胁肋胀满等。同样方法还可用于腹部其他部位的治疗。
呼吸按动法七、弹拨腹筋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其旁。以腹部两侧的腹筋为操作点(腹筋指腋前线直下侧腹深面的肌筋)。医者面对患者腹部,两手拇指与四指相对,轻轻捏拿腹筋。嘱患者深吸气,随腹部隆起逐渐着力捏拿腹筋,不使之滑脱。至深吸气末,令患者咳嗽出声;同时,在腹肌快速紧张的瞬间向外弹拨腹筋,使之从指间弹出(图7)。
图7弹拨腹筋法
1.过度肥胖及腹肌极度紧张者,腹筋较难捏拿,可在放松后再施术。
2.本法刺激量大,应在操作前告知患者。
3.准确把握弹筋时机是手法成功的关键,应与顿咳同时,形成收放合力。
该法属于主动按动法,有极佳的解痉、通经、升提、利气的作用,是腹部临床常用的手法。
呼吸按动法八、呼吸托颤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其旁。患者臀下垫一软枕,以腹部为操作区,医者面对患者腹部,双手重叠置于下腹部。嘱患者逆腹式吸气,随腹壁下降双手着力下按。至吸气末,嘱患者逆腹式呼气,随腹部放松隆起,双手掌保持压力转而向上,边振颤边托推腹部至上腹部肋下。反复施术3~5遍(图8)。
图8呼吸托颤法
1.逆腹式呼吸次数不可过多,以免因呼吸节律变化造成不适。
2.如患者不熟悉逆腹式呼吸,可于操作前指导患者练习。
3.上托推颤时一定要保持足够按压力,从而形成按压、上托、振颤、呼吸的多力相合。
本法属主动按动法,是治疗胃下垂的主要手法,配合逆腹式呼吸的升膈提气作用,从而提高了外在托提手法的疗效。类似手法也可用于脱肛、子宫下垂等多种下陷之证。
呼吸按动法九、屈腰卷腹法
患者下肢伸直坐于床上,双手扶于膝上,医者位于其旁,双手置于患者后背正中。嘱患者深吸气,至吸气末,再缓缓深呼气,在呼气过程中屈腰卷腹,尽量将躯干贴向下肢,至最大幅度后吸气伸直。医者轻按后背以助力。反复施术3~5遍(图9)。
图9屈腰卷腹法
1.医者双手一为助力,二为维持姿势稳定。应事先了解患者腰部前屈的范围,切不可暴力下按或强求大角度屈伸。保持屈腰卷腹的弹性和节律是手法成功的关键。
2.次数不宜过多,避免运动及深呼吸造成的不适。
3.有严重腰部疾患者慎用。
本法为主动按动法,通过躯干的屈伸对腹腔造成压力,配合呼吸运动,起到很好的内脏按摩、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常用于腹部治疗后的疏理调节。并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扭伤导致的腰部活动受限。
注意!
本文推拿手法为专业操作,动作危险,非专业人士请勿尝试!
相关阅读
视频+图解:胸椎整复法,您不容错过的传统正骨法!
视频+图解:腰椎整复法,腰椎复位不用愁!
20余个临床推拿经验穴,大人跟小孩有何不同?
视频+图解:颈椎整复法,颈椎病患者的福音!
按动推拿流派:实用儿科特色推拿手法
这个病竟然用推拿手法也能治疗?!原来你是这样的推拿手法!
-END-
随手点个传播健康、分享知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