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目标是WHO“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倡议提出的,旨在推动保障患者安全的各项工作,医院协会从年起连续发布我国《患者安全目标》。在医院推广患者安全目标对确保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减少和化解医患纠纷,促进医患和谐具有良好效果。
版患者安全目标较~版(即评审标准执行版)增加了“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将“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两项合并为“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一项。
以下是版患者安全目标及其主要内容与要求,请牢记并认真落实。
一、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版)(全员知晓)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医院相关性感染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二、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版)主要内容与要求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医、护、技及相关行政人员知晓)
1、正确识别患者身份要做到:
⑴患者身份确认必须至少同时使用姓名、住院号(或一卡通号)两项核对患者身份。医技科室核对患者身份和检查/治疗项目,保证检查正确的病人和正确的部位。
⑵核对时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不要说“你叫xx,对吗?”。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⑶我院对所有住院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在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⑷我院住院患者的唯一标识是住院号,使用住院号可以获得准确的患者信息。⑸有疑问时及时澄清。
2、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⑴患者转科交接时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尤其是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由医护人员护送,认真交接病历等资料,并填写交接记录。
⑵对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重症医学科、急诊、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⑶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须有2人共同核对患者身份。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医、护及相关行政人员知晓)
1、择期手术患者下达手术医嘱前应完成哪些事项?
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2、严格执行手术标示规定:
⑴涉及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如:左右侧脑、眼、耳、鼻腔、胸壁和肺、左右肢体(包括指、趾、关节等)、肾、附件、脊柱等,必须对手术侧或部位做规范统一的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执行率%。
⑵手术医生进行术前谈话的同时,邀请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核对手术部位。并用统一规定的记号笔,在患者手术部位用“○”进行标示。
⑶手术室工作人员接患者时,查看手术部位若无标示,有权拒绝将患者接到手术室直至医师做好手术标示。
⑷麻醉医生麻醉前,查看手术部位若无标示,将有权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直至医生标示清楚。
⑸若患者意识不清且无家属在场的情况下,须有至少2名手术医师共同确认标示。
3、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
⑴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手术医师是指术者,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代替。
⑵住院手术患者均佩戴“腕带”以便核查。
⑶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流程:
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主持,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记录。
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宣布“暂停”并主持,三方共同核查并记录。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护士主持,三方共同核查记录。
⑷经三方核查人确认,手术结束后分别签名。
⑸手术安全核查必须严格按照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⑹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⑺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⑻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⑼医院医务部、护理部等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履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医、护、技、药及相关行政人员知晓)
1、病区内麻醉精神药品实行“五专”管理:专柜、专锁、专册、专方、专人。
2、放射性药品有防护装置。
3、高警示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胰岛素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性药等,全院统一的警示标识,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4、病区内对包装相似、药名相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全院统一的警示标识。
5、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抄录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有抄录和执行者签字。
6、护士规范发药,确保服药到口。
7、发生输液反应时,应该立即停止输液,保留输液通路换做其它的液体和输液器。
8、发现严重、群体不良事件应及时报告并记录。
9、临床药师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知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
10、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按药品说明书应用。
医院相关性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事项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医、护、技及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知晓)
1、“危急值”概念:
“危急值”指这种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师需要及时得到相关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地干预措施或治疗,就有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称为“危急值”。
“危急值”项目表见附件1。
2、“危急值”报告流程:
检验科、放射科、心电图室、超声科等医技科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人员应及时复核一次,如两次结果相同,且确认仪器设备正常,标本采集、运送无误,应及时通知患者所就诊的门、急诊医师或临床科室,并按要求做好登记工作,记录报告时间具体到分钟。
3、“危急值”接获流程:
⑴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一起确认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立即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检验科必须即时向临床科室报告检查的结果。
⑵接收“危急值”报告电话者仅限于本院医务人员,接收人复述“危急值”内容,并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结果、报告人。报告与接收均应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
⑶护士接获“危急值”报告时,除按要求记录外,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当班医师),同时记录时间(具体到分钟)、医师姓名。
⑷临床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对患者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如用药、手术、会诊、转诊或转院等),若为低年资医师,处理有困难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汇报,并在处理结束后详细书写病程记录并登记在《危急值接收登记本》上,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⑸门、急诊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采取合理的抢救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并将治疗措施记录在门、急诊病历及《危急值接收登记本》中,接收“危急值”报告人员做好登记。
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全员知晓)
(详细内容见各部门相关制度)
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白癜风可以完全治愈吗白癜风的治疗与预防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wh/1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