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自年发布以来,在国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几年过去了,国内外在血管通路领域的研究又出现了很多新的进展,甚至有的观点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也看到,国际上主要的血管通路指南或专家共识,如美国的K/DOQI指南、日本血管通路指南,欧洲血管通路指南等都在这些年来做了更新或增补。我国作为一个透析人数快速增长的国家,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所以,这次专家共识的更新,工作组的专家仍然认为要结合国际上的主流观点和我国的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的血管通路专家共识,而不是简单的照搬国外。所以,在这部新的专家共识里,我们仍会看到,在血管通路功能不良的诊断标准、内瘘成熟的定义、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等,我国的专家继续保留了一些与国际上不同的观点。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观点、理论和技术不需要进步或更新。这一版的专家共识比起第1版,还有如下的一些变化:①除了保留上一版的4个章节外,本版增加了中心静脉疾病的章节。随着我国透析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血管通路的“终极”并发症-中心静脉疾病的生率越来越高,处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工作组的专家认为我们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阐述。②按照国际惯例,本版专家共识最后附上了全部参考文献,特别值得欣喜的是,里面包括了大量我国自己的研究结果,使得这部专家共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专家共识。随着近年来我国血管通路领域不断地举办各种学术和技术交流活动的进行,我国的血管通路事业正在取得着突飞猛进的发展。本工作组的成员不仅有肾内科医生,还包括了国内一些优秀的从事血管通路的血管外科医生,他们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为这部共识乃至于我国的血管通路事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如同第1版专家共识的前言中所写到的:“医学是科学,是有着不断发展完善和纠正错误的规律的,本共识是基于大多数专家的共同观点,现在的一些观点在若干年后可能会被证明是错误的。同时,在这个领域还存在一些无法形成共识的部分,只能留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来统一观点”。本版专家共识仍仅能代表现阶段国内多数专家的共同看法,供全国同行在工作中参考,随着我国血管通路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相信我们会不断地深入开展研究、推广技术、总结经验、探索真理,为全国同行提供更好的工作建议。为规范血管通路的专业术语,本共识拟定相关名词及缩写如下。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arteriovenousfistula,AVF);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graft,AVG);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incatheter,CVC);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catheter,TCC):可简称为隧道式导管或长期透析导管,但建议后者仅用于口头交流且不引起其他误解时使用;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on-cuffedcatheter,NCC):可简称为非隧道式导管或临时透析导管,但建议后者仅用于口头交流且不引起其他误解时使用;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即穿型人工血管(self-sealinggraft):指AVG成形术后48~72h内即可穿刺使用的人工血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wh/1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