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是3月7号女神节,先祝福各位听课的女神节日快乐!
我们昨天才收到消息,说今晚要做直播答疑,然后征集了一下大家的问题。前后不到24小时,我们通过不同渠道收集到的问题达到多份。今天下午四点多我拿到问题之后,一直在看,看大家关心什么样的问题,看到六点多,选出来大概十个问题。
另外多个没有选中的问题,之后会考虑出一个书面的解释、书面的回复给这些提问题的朋友们,如果纯文字的解答如果还不够的话,我们还会设法找到提问题的人,进一步追问一些必要的信息,特别是个人咨询什么病症该怎么灸的问题。(这个工作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请耐心等待几天,我们每个问题都会回答,请放心。)
先看我选出来的、想仔细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学员慧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Q1:艾是纯阳之物,请问热性病为什么也能灸,选择什么穴位和方法灸?
选择回答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这个题目涉及到艾灸起效的根本原理。
大家一定要记得很清楚:艾灸不是单单给身体内加热的。艾这种纯阳之物,性温,艾热是温的,而艾灸的时候又有温热感,就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艾灸就是给身体加热的。
你如果把艾灸理解为艾灸是给体内加热的,那遇到发热病人,你能不能给他灸呢?出现发烧给他艾灸,是不是热上加热,会不会加重病情呢?你肯定有类似这样的担忧。特别是看了网上很多文章,看到很多人说,这种情况不要灸,那种情况不要灸,然后你就不敢灸了。以后遇到什么问题都不敢灸了,你就大大限制了艾灸的运用范围。而根本上为什么会限制它?为什么会担心?为什么会害怕?原因就在于你对艾灸的理解还停留在“艾灸是给体内加热的”,而这个理解是错误的。
我们敢说它是错误的,是有几个证据的。
第一个证据是艾灸的时候经常出现非热灸感。像大家最近在自灸印堂打卡,我留意到大家的打卡,我每天都会艾灸,跟大家一起冲关一起打卡,打完卡之后我可以看到大家的打卡作业。很多人的打卡就写到灸的时候出现凉感,还有出现痛感、热感的,以及精神层面的感觉都有。这些灸感,我们在课上都细致讲解过,特别是非热灸感,灸到凉灸到冷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如果艾灸只是给身体加热,那么这个热在身体里怎么就变成凉的感觉了呢?
艾灸时出现凉的感觉说明了什么?说明艾热被吸收进身体之后,不是艾热在身体内走窜,即使你灸的时候出现热感,也不是艾热在走窜,而是什么呢?而是经气走窜,也就是经络里的正气,到处循行时可以出现热感,也可以出现非热感。就像你在帮人艾灸内关时,可以出现被灸者手上一会儿热一会儿凉的,这些感觉如果是艾热走窜形成的,难道艾热的性质就一会儿是温性的,一会儿是凉性的吗?这肯定是错的。
另外一个证据是什么呢?就是当我们用其他的中医外治法时,也可以出现类似艾灸时的灸感。比如我给人点中脘穴时,点的时候他可以出现腰部热,手放开的时候他可以出现两条腿,哗的一下就一路热下去。他怎么描述这个热感?就像他自己做艾灸时那种走窜的热感一样。也就是说艾灸时的热感,跟点穴时的热感一样,都是经气走窜所产生的,而不是艾热在体内不停地向前走,艾灸也不是给体内加热。
有站桩体验的朋友也经常体会到,站桩的时候可以出现,这里热那里热,或者这里很胀那里很胀。这些跟灸感的体验都很像。所以练内家拳、站桩或者静坐的人,他们对艾灸很相应。体会到灸感时就跟平常练功的时候,那种感觉是一样的。为什么感觉是一样的?原因就在于人体都有经脉,而经脉所行之气是一样的,当经脉循行之气加强时,感觉自然是一样的。
这就从根本上回答了问题的第一部分,热性病可以艾灸。
那我们可以选择什么穴位和什么方法来艾灸呢?
我理解他问的问题里面的“热性病”可能是伴随着一些发热症状的病,比如说受寒引起的发烧,我们上次也讲过,受寒引起的发烧,它的典型特点是什么?它会伴随着明显的恶寒,伤了寒就恶寒。这种表寒阻滞了表阳,引起发烧,此时要退烧,就要选择一个通阳解表的穴位,比如灸大椎,灸到他全身微微出点汗,恶寒消退下去,发烧也退下去,那不就把热给解决掉了吗?
像上次直播时提到的湿热都有的发热,该怎么办?要先祛湿,热自然就清掉了。我们推荐给大家使用的方法也很简单,先捏脊,再灸身柱。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们已经拍成视频,欢迎点击观看。
捏脊手法视频演示丨艾灸前的辅助手法
而像夏天中暑,身体里面热外面也热,典型特点是什么?第一是夏天多发,第二是口很渴,第三个大汗出。此时该怎么办?我们用的比较多的穴位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曲池穴。阳明经本身就多气多血,曲池穴又擅长解表里热,艾灸就是放大它解表里热的作用,达到退热的效果。这个经验我们也积累下来一些案例,不是凭空瞎说的。
问题的第二部分,什么样的热性病,对应用什么方法艾灸,跟大家分享了这几种:受寒、湿温、中暑,这些发热,都是可以用艾灸来解决的,热性病可以艾灸。
由这个问题延伸出来,我想讲一下,月经期可以艾灸吗?(戳,直达阅读)
有人说月经期不能艾灸,因为经血下来,而艾灸是热的,这时候艾灸就会热迫血妄行——这个理解一样是把艾灸理解成给体内加热的,而不是给身体补充正气的,所以是不可信的。
我们说月经期可以灸,甚至是艾灸促排邪的好时期。健康的人来月经时都会出点血,人感到有点疲劳,此时艾灸补充正气,不是挺好的吗?而有妇科病的人,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来月经时有时人很累,甚至很痛,不艾灸可能很难撑过这个事情的。痛经,可以选择三阴交或者八髎艾灸——我们后面的课程还有妇科病专题,我这里先不多说了,抓紧时间,进入第二个问题。学员收提问:
Q2:上次老师讲到祛湿要分表里,如果用三焦的角度说,里湿是包括里中下焦的湿吗?还是说只是中焦脾胃的湿呢?下焦有湿(舌根舌苔厚腻)该如何取穴?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他的提问是根据上次直播课的内容,进一步追踪的提问。我很喜欢这样的问题,第一说明提问人认真学习,第二说明提问人有自己的思考,第三这个问题问得很到位。
我简单讲一下,下焦有湿,除了看舌根部舌苔厚腻,还可以看症状。比如女性的白带多,湿热的话白带还容易偏黄,或者下阴有点瘙痒,还有的人查出来盆腔炎等等。另外有些人,下焦有湿,出现的症状是下肢的皮肤瘙痒。
这些症状也要分表里,盆腔炎肯定是里证,而下肢皮肤痒,就是表证。事实上,三焦和表里是搭配着使用的,三焦都有表里。上焦咳嗽,支气管咳嗽就偏里一点,而感冒初期嗓子有点痒地咳,就偏表一点。第一次直播时提到的表湿,主要是太阴和阳明之表,也就是肺经、脾经,和大肠经、胃经,及其连带所主的精微物质发生问题时的表现。
那下焦有湿时,该怎么处理呢?
像下阴瘙痒、盆腔炎、小腹胀痛等症状,以里证为主的,可以多用关元、八髎等躯干部位的穴位。而腿上的湿疹等皮肤问题,以表证为主的,可以用血海、百虫窝等四肢的穴位,艾灸血海,止痒挺快的。这也是穴位的特殊功效。
Q3:群友问,经常饭后胃胀,灸中脘效果不明显,灸几天印堂反而有明显的改善,为什么?
这个问题我觉得问得非常好,很值得我们研究。我想通过讲这个问题,给大家演示一下,我们如何通过研究观察到的现象去发现穴位新的作用,并作出解释,再找一些案例验证一下我们新发现的作用和解释。通过这样的训练,发现现象后面的实质之后,艾灸的选穴和诊病的思路会有很大的提高,选穴思路可以变得很开阔。
我们先观察一下:容易胃胀,特别是饭后,但是灸中脘会越灸越胀,而灸印堂反而可以很快减轻并消除胀气。观察到这个现象,紧接着要承认这个现象的存在,承认这个现象很普遍。即使这个现象跟书里写的“中脘治胃胀”有冲突,我们都应该先承认这个现象的存在:灸中脘治胃胀,实际的效果不是很好,甚至越灸越胀。
遇到这种跟书上写的不一样的情况,我们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我试图解释一下:中脘穴非常靠近胃的实体,艾灸中脘时很容易促进胃的蠕动。胃蠕动得厉害,胃反而胀得厉害,原因就很可能不在胃,而在其他地方。
看一下解剖图,食物经过胃之后要进入十二指肠,同时胆囊释放胆汁,在十二指肠参与进一步的消化。如果胆汁不能及时的释放出来,那么在十二指肠的消化就会很慢,一直堵在那里,胃的下口,幽门就堵住了。艾灸中脘之后胃的蠕动增加,往十二指肠堆的东西反而增多,胀气就更厉害。也就是说,根源在于胆汁没有及时释放出来,而不是胃脏器的问题。这时候要解决胃胀,重点在于调肝胆,而不是理脾胃。
那么要如何解释艾灸印堂穴之后,胃胀得到减缓呢?
印堂很靠近足阳明胃经,阳明主降,而且胃经巡行经过右上腹部,胆汁和十二指肠交融的地方。“经气所过,主治所及”,灸印堂,艾的能量从印堂进入身体后能够很快到达右上腹部。胆得到能量的补充,能够及时释放出胆汁来,右上腹部这一段就通畅,胃的下口幽门就不堵了,胀气可以得到缓解。所以艾灸印堂,对于饭后容易胃胀的效果特别好。
我们通过研究脏腑的结构和机理,解释了饭后胃胀,灸中脘越灸越胀的现象,根源在于胆。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也不再局限于只能艾灸印堂,而是能调肝胆的穴位都可以。比如督脉上的至阳穴、任脉上的鸠尾穴,或者日月、期门、胆俞、肝俞等穴位都可以。并且因为肝胆的实体脏器长在右侧,但两侧都有穴位时,以右侧穴位为优先选项。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说艾灸补正气,是加强人体的某些功能,但并不能创造一些新的功能来。像胃胀时,胆汁本来就该释放出来,只是一点阻滞导致没有办法及时释放出来,艾灸之后增强了胆汁的释放,这是解释得通的。但有人在帮人艾灸时居然跟被灸者讲“我感觉你正在排尿酸”,就有点胡扯了。因为尿酸只能通过尿液排出来,感觉对方正在排尿酸,约等于感觉对方正在排尿,这是很好笑的。
我们看下一个问题,学员海上生明月提问:
Q4:想要减肥可以通过艾灸某些穴位实现吗?可以的话灸什么穴位呢?
肥胖与否不能只看体重计。有的女生比较执念,认为体重过百就太胖了。我就遇到过身高一六八,非要减到体重不过百,我很坦诚地说艾灸可能很难帮到她。想要人鱼线、马甲线的朋友,单靠艾灸也很难办到。
艾灸减肥,可以让人看起来比较匀称。这种匀称,可以通过穿衣服的效果看出来。也就是说,减肥的话,多看穿衣服的效果,穿衣好看,脱衣有肉,这没关系。
具体到瘦什么地方灸哪里的问题。像有的女生,单纯大腿粗,很多都是下肢寒湿比较重,这时候最好的选择是艾灸腰阳关,通阳到下肢,减少寒湿来瘦大腿。
肚子比较大的,一般可以艾灸肚脐、或者带脉穴来减肚子。
艾灸对于身体是通调的,之前有一位朋友,在深圳,身高一米五几,体重超过一百三,她减下来就是靠一直灸肚脐,有时每天灸六七个小时,持续两个多月,瘦了二十多斤,身体比较匀称,瘦下来之后穿衣服好看,人也显得精神。为什么她灸肚脐可以瘦全身?这就是她通过艾灸,变成一个平人,平人的状态是不病的,代谢水平该提高的时候,身体很自然地就提高代谢水平,因而也就瘦下来了。
我们可以延伸一下:增肥灸哪里?增肥是一个系统工程,甚至有人说,增肥比减肥还难。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用艾灸增肥,你会从哪里入手?
我们看下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比较专业,是学员田田提问的:
Q5:①艾灸时,施灸者手下感觉此处有吸力,但是受灸者此处却没多大灸感,反而当我在附近稍微移动一下受灸者会出现灸感,但是我感觉此处却没有吸力,此时我应该以对方有灸感地方来灸还是在有吸力但对方没灸感的地方灸?②艾灸中,有排斥力的地方,对方依然有灸感,是继续灸到灸感消失,还是有排斥力不管对方有无灸感都可以停止?
第一个问题,我们会在课程的第六讲(3月10号更新)里仔细讲。这里我很肯定地回答你,要以被灸者的灸感为准。因为当灸感出现时,被灸者的身体会吸热,对艾条就有一个吸力,但是能不能准确地把握到这个吸力,跟你的练习量很有关系。你练了多少根艾条,帮人灸过根、根艾条,手上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而灸感是一直都存在的相对客观的判断标准。所以,不能以你的手感来判断,要以被灸者的灸感为准。
第二个问题,当出现斥力的时候,比较推荐的做法是艾条稍微拉高一点点,然后往各个角度轻轻扣一下,扣完之后艾条从垂直于皮肤,变成稍微歪一点。也就是说艾条拿得侧一点点,手上的排斥感就会消失,又会变成非常吸的感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灸到有排斥感,艾条侧一点拿又会吸收得很好的情况呢?
我理解是这样的,人体从表到里逐渐分层的,当某一层吸收得相对饱和之后,就会出现有排斥力,但是更深层的地方是需要能量的。怎么从这一层进入下一层,一个是需要练习手法,找到角度,另外需要施灸者保持专注,专注艾灸时热感会透得更深入。你们在家也可以试一下,当你边看电视或者边玩手机艾灸,跟你很专注地艾灸,灸感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帮别人灸,很专注地灸跟边玩手机边灸,也很不一样。专注地灸,可以灸得他一直睡,拿起手机,可以把人给灸醒。
我之前带人练艾灸时,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时我一个朋友,前列腺有点钙化,他主要表现在左下腹部很拘紧,晚上睡觉时一直紧得睡不了,但是去排尿又没尿。我帮他选了左下腹部在后腰的投影区,找了灸师帮他灸,大概灸了一根多艾条时,灸师就跑过来跟我说,手上感觉顶得很厉害,我就教他做手法,先艾条拉高一点,再朝各个角度轻扣,扣完找到一个最佳角度,就可以继续灸了。这种手法在针灸里叫苍龟探穴,像一只龟在土里,三百六十度钻,寻找哪个角度是最好的。用艾条模拟苍龟探穴手法后,被灸者又重新吸热了,并且感觉热一下子透到前面病灶的地方。这已经在讲进阶的艾灸手法了,希望你听完有点启发。
我们看下一个问题,学员金潆iris提问:
Q6:请老师系统的讲解一下艾灸操作的细节要点,比如艾条要离皮肤多远,垂直还是斜着拿,多久弹一次灰,灰要保留多厚。艾灸前后后的注意事项。谢谢!
我们拍了一点教学视频,从点艾条到灸到最后艾条剩一小段该怎么办,都细致讲了。特别是艾灸手法的视频,视频里都有细致的讲解,下周课程更新时,会同步放出这些教学视频。
艾条要离皮肤多远,在艾灸过程中,这个距离是不断变化的。一开始灸的时候,穴位还没彻底打开,艾条要离皮肤近一点,之后穴位会慢慢打开,艾条可以慢慢靠近皮肤。刮灰可以随意一点,不用特别规定几分钟刮一次灰,刮完灰回来记得再做一下手法。
初学艾灸一般艾条都是垂直着拿,遇到排斥感再用苍龟探穴手法。自灸的话,总的原则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拿,垂直或斜着都行,灸着舒服、灸着有感觉最重要。
艾灸前后的注意事项,记住灸后不要喝冷饮,也不要在空调房里灸。刚灸过的地方,最好不要直接碰到水。比如灸完印堂,脸上有点灰,可以用干的纸巾轻轻擦掉。灸处尽量不要马上碰到水。至于多久之后能洗澡之类的问题,看个人的气血状态,灸完正在排寒,怕冷得很,或者正在正邪相争、胃痛,那肯定别去洗澡。感觉气血归于平和,就可以去洗澡了。别太执着,自己把握好自己的气血状态,没有非要干嘛干嘛的,也没有一定不能做什么什么的。
Q7:艾灸肚脐后舌苔变黑,是怎么回事?听说身体极寒、极热时才会出现黑苔,是肚脐不能艾灸吗?
首先,明确地回答,肚脐是可以艾灸的,并且不会因为艾灸肚脐两个小时就把什么好东西给泻掉了。这个问题详细的回答,请参考下面的文章:
艾灸要听元神指挥,才不会泻掉元气
那出现黑苔是怎么回事呢?
确实身体极寒或极热时可以出现黑苔。极寒时的黑苔,黑如墨,但是舌头整体是水润的。极热时的黑苔,舌苔一定是燥的,因为温热之邪伤津液,舌苔一定黑而燥。但是寒湿内困,也会出现黑苔。此时的黑苔往往以白胎为主,上面微微有一点黑或者白胎为主,然后两侧有一点点紫苔,有一点点黑苔。这种情况通常不应该死守着肚脐灸。我发现会在这个情况死守着肚脐灸,大部分人都是在某个机构学过艾灸的,我就觉得很奇怪,因为我看他们身上都有明显的表证,以我的观念,身上有明显的表证,特别是有表湿的时候,是不应该死守着肚脐灸的。
表湿没有先处理好,不停地灸肚脐,像什么呢?有点像桑拿房,湿气缭绕,还点着一个暖炉,不停地用水去浇炉子,房间里的水蒸气就会不停的增加,蒸得整个人蒙蒙的。在南方,台风之前的几天,天特别闷,房间里又闷又热,此时好的做法是什么?是开窗通风。让这些湿气给带走,带走之后就不容易觉得闷。也就是说寒湿在表可以闷出舌面长出明显的黑苔,而不是灸肚脐卸掉什么水火之气,希望大家注意这一点。
Q8:捏脊的几种变化,和对应的适应症。
捏脊好像很多人都以为是小朋友才捏脊的,其实成人也可以捏脊,并且我们找到了很多捏脊的适应症,当然对应不同病证,在捏脊时要做一点变化。
上次我们有个女同事,遇到一个月经推迟的人,帮她捏脊,捏完之后第二天月经就下来了。她觉得很神奇,跑过来问我为什么。我跟她说,捏脊虽然叫捏脊,但是实际操作时,都是两只手放在足太阳膀胱经上捏的,这就同时刺激到后背的很多俞穴。捏一次脊,五脏六腑的的背俞穴都刺激到了。如果是肝气郁结比较明显、不来月经的人,那在捏脊时可以重点提拉至阳附近的肝区,帮她疏肝理气。
捏脊还可以安神。有人说失眠该怎么办?失眠你可以捏脊,但是失眠的捏脊就要很小心,要很轻的,全程都是轻轻的捏,没有重提的。捏的时候最好让她没有感觉到痛,越轻越好,就轻微捏点皮上来。轻手法都有安抚效果。你用轻手法捏脊的时候,捏完之后第一可以通阳,第二可以安抚。捏完之后睡眠就好。如果你觉得说捏脊要越痛越好,你追求说我一定要捏得她多痛才有效果。那么你在捏完之后她可以出现失眠,重手法让人亢奋作用,一亢奋就睡不着觉。
捏脊还可以泻热。比如小朋友高烧,我们可以给他捏脊,捏的时候稍微重一点,捏得他稍稍出汗,就能退热。要注意,小朋友心、肝都比较娇嫩,心区和肝区尤其不要特别去重力提拉。
Q9:艾灸祛斑、艾灸改善脸色,该怎么办?
脸上有斑一般是在两侧,从太阳穴一直到眼睛下方、眼睛内侧,艾灸印堂就有祛斑美白的效果,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慢。比较快的是艾灸颧髎穴。
怎么灸颧髎穴呢?不用去找很具体的穴位,就闭上眼睛,拿着艾条,最好左右手各拿一根艾条,慢慢靠近颧骨,那里有一个窝窝,不用管窝窝在哪里,你就靠近颧骨灸,马上就会感觉一阵酥麻,整个脸都有酥麻的感觉。就这么灸颧髎穴就可以美白。
这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没有看到哪本书写的颧髎可以美容,大家都会写到太阳穴写到四白穴,这些穴位我自己都试验过,发现效果最好的还是颧髎穴。虽然我脸上没有斑,但是我劝过很多人去灸,给我反馈都是艾灸颧髎去斑美白效果蛮好,而且灸的时候很舒服。建议大家马上试一试,灸颧髎,祛斑美白,苹果肌也会变漂亮。
我看到很多人说自己脸色发黄,特别是中年女性脸色发黄。艾灸头面部的穴位,可以改善脸色黄,但相对来说改善得慢一些。比较好的选择是艾灸足阳明胃经,比如天枢穴。可以自己躺在床上,左手一根艾条,右手一根艾条,就在肚脐两侧艾灸。艾灸多久呢?每天同时各灸一根艾条,一周左右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脸色明显地改善了。
脸是人体之华,是人体的花朵,花朵要好看,一定要把根调好。也就是说,把你的脏腑调好,你的脸才能够变好看,气色变好。并且气色变好的时候,除了健康,运势也会变好。我们总听说:印堂发亮,最近有好运;印堂发黑,最近要倒霉。印堂就是我们每天艾灸打卡的地方,所以好好灸,灸完印堂感觉放松,感觉脸色变好,感觉印堂发亮,那你可能要开始走好运了。
以下问题是直播时随机抽中的,简略地回答了分析问题的要点:
Q10:牙痛怎么灸?
牙痛最好先找牙医检查一下,有没有龋齿。
如果补牙后痛,建议找牙医处理。因为这是牙髓腔内发炎,而牙冠面又被封起来,里面发炎,艾灸很难消掉。毅力顽强,一直忍着痛,最后牙神经坏死,牙髓内发酵腐烂,会影响根尖,最后可能牙就保不住了。建议如果补牙后牙痛,找牙医处理。
很多人说的上火,长智齿发炎的情况,艾灸缓解疼痛就特别快。痛处不移,我们就可以局部取穴,艾灸颊车穴。也可以循经取穴,用手阳明大肠经上的手三里,或者足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艾灸见效都比较快。灸的时候不用强调热感一定往牙齿这边走,你可以一边灸一边活动一下下颌骨,明显感觉肿块消退,活动起来比较轻松,很快就好的。
Q11:甲状腺结节,该怎么灸?
把握两个要点,病灶处是固定不动的,我们就可以就近取穴,比如艾灸人迎穴。而从病因的角度分析,很多有甲状腺结节的人,你观察他的呼吸,他的呼吸都很浅,集中在胸口这一块,腹部基本没反应,反推他在生活之中,经常生闷气,被人气得要炸,没有地方发泄。我们可以通过解除他病因,,来解除他甲状腺结节,可以灸膻中穴,让胸口一口恶气散开,之后甲状腺结节也会消掉的。
Q12:失眠、早醒该怎么灸?
把握几种情况,早醒一般要调肝,我的经验,艾灸可以用右侧天枢或者右侧带脉穴,艾灸时能够出现热感传到肋下,改善都比较快。
难入睡,睡前一直想事停不下来,要调脾。可以艾灸足三里,或者肚脐。
难入睡,但是很安静,没有乱想事,要调心。可以艾灸神门。
Q13:腱鞘炎可以艾灸吗?
可以艾灸,并且效果很好。推荐一篇文章,主要讲的艾灸在外伤之中的运用,留言区也有很多案例分享,建议不要错过。
艾灸在外伤病之中的运用
直播答疑时还有很多一句话解答的问题,没有都选录在这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长按识别下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zl/12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