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对突发灾难的应急救援能力,更专业有效地完成各项救援任务,10月13日,玉环市阳光救援队在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室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课程,五十名统一着装的队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玉环市阳光救援队是一批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自发组建,经玉环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专业从事城市(失智老人,儿童失踪)搜救,户外遇险救援,突发自然灾害救援等活动的民间公益性团体。

培训分救护理论、实践操作和资格考试三部分。红十字会的专业老师在课堂上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应急救护中的心肺复苏抢救及创伤救护的伤口包扎术。

午后,学员们进行了心肺复苏及伤口包扎的实际操作考试,老师现场打分点评,切实让每位学员都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抢救及伤口包扎术。

附急救小知识

心肺复苏急救法

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现场及时开展有效的抢救非常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操作步骤如下:

1判断意识。轻拍伤病员肩膀,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

2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快拨打急救电话”或赶快呼叫场馆内的急救人员。

3将伤病员翻成仰卧姿势,放在坚硬的平面上。

4打开气道。成人: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90°)

5判断呼吸(一看:看胸部有无起伏二听:听有无呼吸声三感觉:感觉有无呼出气流拂面)

重点提示:判断呼吸的时间不能少于5—10秒钟

6口对口人工呼吸

救护员将放在伤病员前额的手的拇指、食指捏紧伤病员的鼻翼,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伤病员口唇,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吹气时间为1秒钟以上。

吹气量—毫升(吹气时,病人胸部隆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吹气频率为12次/分钟(每5秒钟吹一次)。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2—16次/分钟。 

7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两乳连接水平

按压方法:

①救护员用一手中指沿伤病员一侧肋弓向上滑行至两侧肋弓交界处,食指、中指并拢排列,另一手掌根紧贴食指置于伤病员胸部。

②救护员双手掌根同向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双臂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30次。

③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下压深度4—5厘米,放松时保证胸壁完全复位,按压频率次/分钟。正常成人脉搏每分钟60—次。

重要提示:按压与通气之比为30:2,做5个循环后可以观察一下伤病员的呼吸和脉搏。

注意事项

操作全过程注意保持患者气道开放。

判断呼吸及循环时,应“1、2....”数数,以保证判断时间足够。

人工呼吸时,吹气要深而慢,并观察患者有无胸廓起伏。如胸廓无起伏,可能气道通畅不够,吹气不足或气道阻塞,应重新开放气道或清除口腔异物。

吹气不可过猛过大,以免气体吹入胃内引起胃胀气。

判断循环时,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或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并注意不要压迫气管;颈部创伤者可触摸肱动脉或股动脉。

按压部位要准确、力度要均匀,注意肘关节伸直,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手指不应压于胸壁上。在按压间隙的放松期,操作者手掌根不能离开胸壁,以免移位。

伤口包扎术

头部绷带包扎法

主要用于头顶部伤口的包扎。

方法:先将绷带环绕额部两圈,用手指固定在前额部,再将绷带反折到头后,反复折返,直到将整个头顶部包扎。

四肢绷带包扎法

由于四肢各部位粗细不同,所以四肢的包扎应由伤口的低处,先左后右,从上到下缠绕。可选用环行法或8字形法。

上肢包扎应使肘关节屈曲后再包扎,下肢包扎应使膝关节伸直后再包扎。

足踝部、手部绷带包扎法

用于踝关节扭伤后的固定性包扎,足踝部和足跟部伤口的包扎和手部包扎。

外伤的固定是与止血、包扎同样的基本的救护技术。过去认为,固定术是针对骨折的治疗方法,其实,固定术不仅可以固定折骨,防止折骨断端移位,造成其他严重损伤,还能对关节脱位、软组织的挫伤起到固定、止痛的效果。

本中心面向广大公益社会组织免费开放,欢迎有公益活动场地需求及物资需求的社会组织前来咨询,携手公益,共同发展。

中心还设有市民书吧和党建阅览室,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借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zl/1297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