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老百姓有“受了外伤,包药就好”的习惯,如何才能让外伤不受“包药”困扰,早日恢复健康呢?
两名外伤村民的不幸“包药”遭遇
20年前,50多岁某村民喝酒后不慎从自家院坝坎摔下去,导致右胫骨中下端闭合性移位骨折。医院做X摄片确诊后,听信朋友介绍,接受草药医的手法复位,并采取“中药外敷”治疗。
治疗2周后,患者自己发现其两只脚对比,受伤一只明显“短了一截”,并且受伤骨折处皮肤疱疹,甚至有少许溃烂。
医院骨伤科诊疗,做X摄片发现,骨折断端仍然保持原样,皮肤感染。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接受手术复位并钢针固定,患者才逐渐康复。
10年前的冬天,60多岁张大爷上山放牛,不慎被牛绊倒,头部被撞在石头上,导致头皮破裂,鲜血直流。立即回到家里,张大爷自行购买云南白药等敷在伤口上,止血后以为没事,医院就诊。
1周后,张大爷感觉伤口分泌物增多,并伴有头痛,到当地村医处治疗,医生给予输液、口服抗生素等治疗1周后,疗效不显,并有低热。
医院诊疗,医生检查发现,张大爷伤口已经成化脓性伤口,是否引发颅内感染,住院观察治疗。后经过手术清创、抗感染等治疗半个月才逐渐康复。
意外受伤,注意以下几个步骤,别轻易相信“包药就好”
人生难免磕磕碰碰,意外受伤谁都无法避免。那么,不小心遭遇意外受伤,怎么才能更安全,让“包药与不包药”不再迷惑自己的头脑呢?
首先看是否有出血。
出血量少者,用随身带创口贴等按压止血,医院清创、包扎;若出血量多者,立即用随身带绷带,或者衣物撕烂进行捆绑式压迫止血,医院就诊。
其次看是否活动受限。
若无出血,活动不受限,无瘀肿,仅有轻微疼痛者,多为轻微伤,回家慢慢修养则愈;不管有无出血,出现活动受限,医院确诊。
最后看是否并发其它症状。
比如,受伤时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段时间后出现瘀肿者,应立即停止过量运动,并在24小时内进行冷敷,24小时后改热敷,减轻瘀肿;受伤后特别是轻微摔伤者要注意,48小时若内出现头晕、心慌,受伤处突然疼痛不止等,医院诊治。
总而言之,意外受伤后,“包药(敷药)”并非重要之事,而是要观察伤情是否影响生命和活动情况等,到医院确诊才是最重要的,别轻易相信“包药就好”。
外伤后如何使用中药敷剂?
在农村,很多村民有外伤后敷药习惯,特别是一些草药医,常用一些生药外敷。村民一旦不慎受伤,若确诊无大碍后,选择敷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确认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一些中草药、中药粉剂对过敏体质者明感,很容易导致药疹,甚至疱疹等;
2.最好请专业中医师进行敷药,减少不必要的敷药不良反应;
3.不方便请专业医生时,患者自行敷药要注意这些:有开放性伤口者不能敷药,敷药前必须先确诊无骨折、无脱臼、无内脏损伤等,敷药前先用75%酒精或生理盐水将敷药部位消毒或清洗干净并用消毒纱布将药物包敷,敷药后随时观察敷药部位反应,若出现红肿、疼痛等立即停止敷药。
总之,意外受伤患者别轻易相信“敷药就好”,最好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使用,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梅松政
编辑:刘清华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