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安的一位骨科医生去参加马拉松,万万没想到,最后却加了一天的班。

原来,一路上受伤选手不断,医生不得不停下来为他们进行治疗,一共帮助了4位选手,花了5个半小时才跑完全程。

不少网友评论:“可以为其颁发特别贡献奖了。”

据了解,这些被救助的选手,不是旧伤复发,就是跑步姿势不正确导致跛行。

想要预防跑步损伤,必须纠正这几点错误。

错误1:跑步时脚跟着地

我们的足弓,不但能通过塌陷变形减缓脚落地时的冲击力,还能在伸展过程中将集聚的能量释放为动能。

如果跑步的时候用脚跟着地,就不可能利用到这个弹性系统,从而导致脚踝、膝盖、髋关节受到直接冲击,引发超高受伤率。

正确的姿势是前脚掌着地,充分利用足弓的弹性来缓冲着地时的冲击力,减少此部分力向膝关节的直接传递。

错误2:踮着脚尖跑步

踮着脚尖跑步,脚后跟不落地,会造成小腿肌肉过度紧张,同时乳酸堆积也很快,时间一久很容易诱发跟腱炎、足底筋膜炎、小腿胫骨应力综合征。

而且当落地部位集中在脚部前面的三分之一时,既无法加快速度,也容易造成脚尖负荷过大产生伤病。

正确的方法还是前脚掌着地,着地点是身体的正下方。

错误3:跑步时膝关节过直

跑步落地的过程中,不少人都是直直地落地,这种姿势缺乏缓冲,容易造成膝关节疼痛。

膝关节适当弯曲,附近的肌肉群才能形成自然缓冲机制,减少膝盖关节软骨的磨损,并且让支撑力量传导到大腿肌群与核心肌群。

错误4:落地时踝关节紧张

跟腱又长又富有弹性,连接着小腿后部的肌肉和跟骨,当脚与地面接触时,肌肉和肌腱就像拉弓一样被拉长,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然后又通过回弹收缩,像射箭一样将所储存的动能释放到运动当中。

如果落地时踝关节过于紧张,脚跟始终处于不与地面接触的悬空状态,跟腱就不能通过进一步伸张吸收地面的冲击力,很容易造成跟腱炎。解决办法就是放松下来。

错误5:跑步时候弯腰

有的人跑步的时候腰部挺得不直,尤其是长距离跑步,越到后面腰部越塌;在健身房也经常会看到,有人喜欢手扶跑步机弯着腰跑步。

弯腰会造成背部过度紧张,时间长了就会引发腰痛,跑步的时候上身应始终保持直立。

错误6:夸张地用力摆臂

有人认为通过摆臂可以加快跑步速度,甚至会把手臂甩得比肩部还高。

但这样做会与躯干产生负面的互动,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跑步速度和腿部动作,随时做出适当改变。比如登山跑步时,手臂应做出维持身体平衡的相应动作,保持合理的身体姿态。

错误7:跑步时步幅过大

步幅过大意味着你的垂直移动距离就越大。当步幅过大时,膝盖会变得更直,脚后跟落地时的力度也会更大,会明显降低膝盖肌肉吸收冲击力的能力。

正常情况下,跑步脚落地时应该处在身体的正下方,这样就能缩短步幅,加快步频,减轻跑者所承受的冲击力。

错误8:跑步前不做热身

我们的身体没有一个预热就开始工作,会让肌肉变得僵硬,还会在跑步过程中引发岔气。

常见的热身运动包括:持续5分钟的快走或慢跑、原地踏步、原地跳跃、高抬腿,这些是我们避免伤病的重要环节。

纠正错误的动作姿势,养成健康的跑步习惯,才能规避伤痛,跑得更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zl/150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