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健康
肌肉拉伤了?
......该怎么办?
前言
不少人将瑜伽当成修身养性的方式,但如果在练习瑜伽体位法时,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肌肉拉伤,应该怎麽处理呢?
如何判断?
首先,我们要先判断,是拉伤?扭伤?还是训练后的延迟性肌肉痠痛?
拉伤
肌肉或其肌腱的伤害称为拉伤,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
●轻度的肌肉伤害,只有一小部分肌肉纤维撕裂伤,一小部分是指比头髮的粗细还细的纤维,这样就足够让你好痛痛了!通常这时候外观不会有差异,但是按压或出力的时候会感受到疼痛。
●中度伤害,许多部分的肌肉纤维断裂,出血导致肿大,功能已经受损,肌力下降,会有无力感,无法完整活动关节。这时候已经不是好痛的等级了,是超痛!
●重度伤害,肌肉完全断裂,断裂部位会凹陷下去,你会无法活动那条肌肉。常发生于肌肉与肌腱的交合处,常常需要手术处理。
扭伤
关节周围的韧带发生断裂。
脱臼
形成关节的骨头发生移位,而造成关节功能丧失。
骨折
就是指骨头有裂伤或断裂的现象。
肌肉酸痛
那麽,有人问:”我练完于第二天起床像被打过一样,深层肌肉在痠痛!是不是肌肉拉伤?“其实训练后的延迟性肌肉痠痛(DelayedOnsetMuscleSoreness)和肌肉拉伤,两者在身体上的机制非常相似。早年以为酸痛是因为肌肉的乳酸堆积,但近年越来越发现主因应该还是训练后造成的微小受伤(microtrauma)产生的不适感。做瑜伽时的伸展,如超出你平常所能承受的范围,也会造成类似的身体状况。
拉伤的自我照护方式
笔者查了很多专业文章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大多採用一个由五个缩写字头组成的PRICE原则。
P=Protection(保护患部):防止再次伤害。可使用贴扎(注)或是绷带包扎做固定。
R=Rest(休息):要求患者好好休息可以促进复原。
I=Ice(冰敷):冰敷袋置于受伤部位,受伤后48小时内都是冰敷的最佳时机,如果症状严重,甚至必须72小时连续冰敷,并严禁推拿、按摩与热敷。每隔2至3小时冰敷20至30分钟,可使微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发炎反应。
C=Compression(压迫):压迫使伤害区域的肿胀减小。以弹性绷带包扎于受伤部位,例如:足、踝、膝、大腿、手或手腕等部位,以减少内部出血。包扎压迫时,从伤处几吋之下开始往上包,大约以一半左右做螺旋状重叠,以平均而加点压力的方式逐渐包上,但经过受伤的地方则较鬆些,并露出脚趾或手指部位,便于观察颜色,当疼痛、皮肤变色、麻痺、刺痛等症状出现,表示包太紧,应解开弹性绷带重包。要避免肿胀,就应维持使用弹性绷带包扎18至24小时。
E=Elevation(抬高):抬高伤部加上冰敷与压迫,可以减少血液循环至伤部,避免肿胀。伤处应高于心脏部位,而且儘可能在伤后24小时内,都抬高伤部。
But,...新的总是比较好?
以上是70年代沿用至今的方法,另一份医学研究于年在TheAmericanJournalofSportsMedicine指出,抑制、延迟发炎对你的受伤恢复没有比较好。发炎是身体的自然反应,他正在发送一些炎症细胞、巨噬细胞促进伤口癒合。
这时候你冰敷的话,会让血管收缩,使得巨噬细胞无法抵达受伤的地方。甚至受伤的组织、细胞可能会因为缺乏血液而死亡,有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同时冰敷也会降低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因此冰敷的作用,事实上只是缓解你的疼痛而已,发炎的症状不会因为冰敷而缓解。
新的自我照顾方式听起来很有安全感,叫做POLICE原则。保护(Protect)
感觉到肌肉拉伤的当下,暂时停止运动,保护患部,避免二度伤害。
适当负荷(OptimalLoading)
在拉伤部位进入恢复期后,可以适度活动,例如:伸展、按摩、轻度的重量训练…等,但在做动作时,受伤的部位不会觉得疼痛才行,不让受伤的肌肉萎缩,但,受伤恢复后,疤痕大多歪歪扭扭的,是因为细胞恢复时不会整齐的排列,所以适度的活动可以让肌肉细胞乖乖排队。
冰敷(Ice)
拉伤后的6个小时内,冰敷患部2到3次,每次不要超过10分钟,可以缓解疼痛的感觉。
压迫(Compression)
利用弹性绷带包扎,对受伤部位加压,可以减少内出血、防止组织液增加,避免肿胀,但,要注意包扎的鬆紧,如果感觉刺痛、麻痺、皮肤变色就要重新包。
抬高(Elevation)
把拉伤的部位抬高到超过心脏的高度,可以减少血液循环到患部、促进组织液回流,避免肿胀。
笔者拉伤照护经验分享
笔者自己有轻度及中度拉伤的经验。经历中度拉伤时的我,完全不懂也没接触过这些知识,只记得在课堂上跟著老师练习横劈,这动作其实已经跟老师练过很多次了,但当下有听到一声“啵”,拉伤了!当时也没特别冰敷,仗著年轻,就忍痛继续练习,碰到痛楚就别动它,但那痛点真的超痛,而且只要动到该关节的动作,真是无法完整执行,且痛到我头皮发麻我拉伤的腿将近半年才完全恢复正常功能。
多年之后,见识多了也懂增加许多知识与常识,不小心又拉伤了,不过这次不是因为瑜伽练习,而是日常生活意外,幸好这次是轻度拉伤,这次完全按照标准流程SOP,冰敷、加压...。果然,专家的话要听。至于应该採用PRICE或POLICE?个人认为要依照拉伤情况还有个人的感受度决定,如果不确定没把握,就要问医生专家才是王道。我自己有个私房辅助法,就是在患处已经没有肿胀发炎症状之后,除了尝试适度活动之外,还会让患处洗三温暖,以冷水热水浸泡该处,就是热涨冷缩的概念,强迫血液流过该处,因为在运动当下,大脑会发令保护患处,因此无法充分活动并使用受伤的肌肉,除了受伤处的肌肉容易萎缩,周围的肌肉也会受到影响。这招供各位参考。
笔者LauraLamo黄老师
目前为瑜伽专业人才培训师,从年接触瑜伽,陆续接触学习了传统哈他、艾扬格、阿斯汤、奉爱瑜伽、寰宇瑜伽、孕妇瑜伽、特殊儿童瑜伽,并在年接触金刚乘瑜伽,至此开启持续十年的喜马拉雅灵修之旅。从跑课兼职老师起家,曾任职国际知名高端会馆的私人教练,以及知名讲师及湿婆舞最高级别练习者,教学之余,也为许多课程进行口译与现场指导,身为瑜伽协会理事长,同时也是位作家,目前多数时间在亚洲各国进行教学。1
END
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