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院、健康温州
8月19日中国医师节那天,医院肺癌诊疗中心成功为一名肺癌化疗患者植入腹壁输液港,此次手术是温州地区首例DSA引导下腹壁输液管植入,填补了该项技术空白,也标志着该院在血管通路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两个月前,患者吴某因咳嗽咳痰伴痰中少量血丝,医院就诊,检查后诊断为“右肺鳞癌晚期”,确诊时已经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
随后患者几经周折来到医院肺癌诊疗中心就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池琼根据患者的病例特点,将患者提交至肺癌诊疗中心多学科专家讨论,最后决定首先予以化疗加免疫治疗;
需要长期进行静脉输注毒性、刺激性的药物。然而,令专家们头疼的是,患者肺内病灶靠近纵隔并已经侵犯压迫上腔静脉,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也就是说,常规上半身的静脉通路已被堵死,无法经上肢进行静脉治疗;只能经下半身的静脉进行静脉输注治疗。
经外周静脉输注化疗可能会引起静脉穿刺困难、静脉炎、外周血管萎缩等问题,甚至一旦化疗药物外渗,就会引起严重的皮肤坏死,对吴某的身体与精神将造成双重伤害。为保护外周血管,避免化疗药物外渗,减轻患者痛苦;只能在每次静脉治疗时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次下肢深静脉穿刺置管。
在第一个治疗疗程后,吴某对深静脉置管的体验感意见很大;体外带管生活不方便,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机率高,容易脱管,多次穿刺患者痛苦等。
吴某不愿意再次接受这种方式继续进行治疗;经肺癌诊疗中心专家讨论,综合考虑患者病情需要,确认没有禁忌症后,最后决定由介入中心副主任医师叶立瓯为患者实施一种罕见的全新的领先技术“腹壁输液港植入”。
手术采用DSA引导下的微创介入方式,将导管由浅表腹壁经皮下隧道再经股静脉入路直接引入到下腔静脉深部;然后将体外导管连接输液管港体埋置在右下腹壁处,形成一个浅表腹壁至深静脉的直接通路。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中术后吴某无任何不适,可立即下床活动,并表示对手术非常满意;
往后,吴某将不再需要反复穿刺深静脉进行化疗,治疗药物会在腹壁这个小小的“港口”里顺利完成整个安全的“运输”过程。
叶立瓯医生介绍:
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患者体内的血管通道器材,为患者提供一条安全、长效、舒适、方便的静脉通路;常规由胸壁植入法及少部分手臂植入法;能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痛苦和感染风险,并且对日常生活影响小,保护患者隐私。
该技术适用于肿瘤患者需要输注刺激性、细胞毒性药物,如化疗药物、靶向药物等;需要长期输注肠外营养等高渗性药物,如短肠综合征等;需要长期或间断静脉输液治疗者;需要反复输注血制品及频繁血液采样检测者。
抗癌治疗在提高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要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要做到让患者安全、舒适的接受治疗。叶立瓯说,医院此次成功开展DSA下腹壁输液港植入术属温州地区首例,这标志着该院在血管通路技术领域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能为像吴某这样特殊的不常见的肿瘤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长期静脉用药患者解决后顾之忧,开辟了另一条长效、安全且舒适的“生命线”。
本文如有侵权或涉及版权疑问,请联系shaoguanw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