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我司员工了解自救、互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增强安全意识,使大家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迅速采取最正确、最有效的急救措施;同时丰富员工文化生活,缓解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年4月12日上午,我司党委组织公司岸基管理人员以及重庆市巨航实业有限公司岸基管理人员从消防队徒步到涪陵荔圃路1号(医院)门诊8楼学术厅参加了急救知识培训活动。参加培训人员学习掌握了部分生活急救知识,着重学习了心肺复苏术并现场演练。

通过系统的培训,我司员工基本上能对常见急症处理、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等进行简单的处理;增强了防范意外伤害的能力,增长了意外伤害紧急处理知识,加强了日常生活中应对突发意外伤害事件的自救与互救技能。

一、急救现场处理概念

急救现场处理,也叫现场抢救或入院前急救。它是指一些意外伤害、医院前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目的是挽救生命,减少伤残和痛苦,为进一步救治奠定基础。

(一)院前急救的特点:

1、社会性强、随机性强

2、时间紧迫(时间就是生命!)

3、流动性大

4、急救环境差(地震后余震不断)

5、病重多样复杂

6、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条件限制)

7、体力消耗大

(二)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1、时间就是生命

2、猝死--最佳抢救时间4min

3、严重创伤--抢救的白金时间10-20min

黄金时间60min

白银时间6小时

白布单时间>6小时

(三)创伤院前急救意义:

l.保持伤员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死亡。

2.及时止血,防止失血过多而导致休克死亡。

3.及时封闭伤口,防止污染和组织损伤的加重

4.骨折部位及时固定,以免加重损伤、疼痛,防止断裂端刺伤周围组织和神经血管而造成更严重后果。

5.及时止痛,减轻伤员的恐惧和痛苦。

6.防止休克,避免加重创伤和引起死亡。

7.保护断肢,促进断肢再植的成功。

8.及时脱离危险环境,防止伤员再损伤。

(四)院前急救的原则

1、先复苏后固定--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时

2、先止血后包扎--大出血又有创口时

3、先重伤后轻伤--既有垂危者又有较轻的伤员时

4、先救治后运送--运送途中不停止抢救措施,“抬起来就跑”的方式可能贻误抢救时机!

5、先分类后救治--遇有成批伤员,多名医务人员在场,分工合作

6、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安全到达目的地、减少痛苦,减少死亡

二、怎样正确地判断伤势轻重

1、观察意识是否清楚?

2、脉搏、心跳如何?

3、有否大出血?

4、观察受伤部位、脸部、手脚是否灵活?等等。

无论哪一部位,发现危险征象,马上叫救护车。同时在应急过程中注意避免二次伤害。

5、生命体征的观察法

生命体征即:意识、呼吸、脉搏。一旦遇到重症病人,首先应作检查。急救处置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病情的变化,所以必须冷静、沉着、迅速地采取急救措施。可以用大声呼喊病人,敲打病人脸颊或拧病人手脚等来检查。当病人失去意识时,首先要保持呼吸道畅通,谨防窒息。

6、怎样正确地检查病人有否呼吸?

首先可以观察胸壁有否上下起伏活动,也可将手掌心或耳朵贴在病人的鼻腔或口腔前,体察有否气流进出,或者用一丝餐巾纸放在病人的鼻腔或口腔前,看看餐巾纸有否晃动。以上方法检查,如无迹象的话,可以初步判定呼吸已经停止,必须马上做人工呼吸抢救。

7、检查脉搏

只要将手指按在表浅动脉上方的皮肤上就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也可以将耳贴在心脏部位直接听心音。正常脉搏1分钟60~80次。发现意识消失、心跳停止时,要立即施行心脏挤压。

三、骨折患者的院前急救

(一)急救原则

1、抢救休克

2、包扎伤口

3、妥善固定

4、迅速转运

(二)急救处置

抢救生命、保护患肢、防止组织再损伤和再污染。首先应抢救伤员的生命。对疑有骨折的伤员均应按骨折进行急救处置。一切动作要求谨慎、稳妥和轻柔。

(三)骨折伤员的伤情判断

根据:伤员的外伤史、生命体征变化、受伤部位、简单而迅速地做出伤情判断

(四)骨折患者的现场急救

1、初步的处理措施

1.1根据伤员的重要体征变化采取相应的复苏措施。

1.2伤员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就地实施心肺复苏术。

1.3伤员休克,抗休克,进行液体复苏。

1.4注意伤员的保暖。

1.5合并颅脑伤而处于昏迷状态的伤员要采取积极措施,以保证其呼吸道的通畅。

1.6避免过多搬动伤员,以免加重病情或增加伤员的痛苦。

若伤肢肿胀明显,应及时剪开衣袖或裤管。闭合性骨折移位显著,骨折端有刺破皮肤或周围血管、神经的危险时,应手法牵引消除显著的移位畸形,并用长条木板妥善固定伤肢。

2、骨折患者的现场急救

应注意无论伤口大小都不宜用未经消毒的水冲洗或外敷药物。绝大多数伤口,压迫包扎后可止血。大血管出血,在伤口近端结扎止血带,及时记录开始止血带的时间。骨折端戳出伤口,并已污染,不宜立即复位,以免将污染物带入伤口深处。可待清创术将骨折端清理后再行复位。避免搬动过程中骨折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器官的进一步损伤;减轻伤员的疼痛,并有利于防止休克;便于伤员的运送。可靠的临时固定,固定的范围要超过上下关节。固定材料应就地取材,树枝、木棍、木板、枪支等都适于作夹板之用。在缺乏外固定材料时也可以进行临时性的自体固定,如将受伤的上肢缚于上身躯干,或将受伤的下肢同健肢缚于一起固定。

3、安全运送

按先重后轻的原则安全运送伤员。对颅脑外伤者应注意头偏向一侧,随时清除呕吐物。对颈椎骨折者,应用颈托并两侧垫沙袋制动,卧硬板床,躯体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对四肢大出血者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患肢末梢循环,定时放松止血带,记录放松与压迫时间。向急诊科、麻醉科、CT、X光、血库等相关科室通报伤情,为入院后进一步抢救提供及时可靠信息。

4、伤员的转运

原则:迅速、及时、安全,防止再次损伤,是创伤急救重要组成部分,转运过程中不间断的监护与急救,医院通报病情。

5、转运途中的救护:

⑴运送条件:器材好、物品足、动作快、联系紧

⑵伤员体位:昏迷者头偏一侧、休克者中凹位等

⑶搬运方法:脊柱损伤病人搬运(轴线)

⑷转运途中注意的问题:车速平稳

⑸病情观察:继续现场急救的内容,监护出现新情况的及时处理

5.1转运过程的三个不间断:监护不间断、用药不间断、抢救措施不间断。

5.2及时联系或拨打:

5.3成批伤员往往人数多、伤情严重、复杂:

(1)尽量缩短反应时间

(2)实施快速的伤情评估和有效的现场紧急处理

(3)有条不紊地安全运送

(4)可为伤员进入院内的继续治疗、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能挽救伤员的生命和减少伤残。

四、心肺复苏术

1、CPR(心肺复苏)的三个阶段:基础生命支持(BLS)、高级生命支持(ALS)、延期生命支持(PLS)、心肺复苏的意义。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又称徒手或初步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简称CPR,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不用任何设备保证气道通畅,支持呼吸和循环,维持患者脑、心和其他组织的供氧,维持生命。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包括:胸外心脏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3个步骤。注意:这不同于以往的ABC

对于呼吸和心搏骤停者应分秒必争,就地抢救。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成活率为32%。因人脑耐受循环停止的临界时限为4-6分钟(WHO),必须在这时间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超过时限患者便会因大脑缺氧而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因此,护士应熟练掌握这项技术,为挽救呼吸和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命赢得时间。

2、心肺复苏的意义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BLS,并于8分钟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病人的生存率43%;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

3、心肺复苏目的

用人工的方法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

恢复猝死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CPR的指针: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心音消失,自主呼吸停止。心电监护或心电图显示为室颤或室扑。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CPR的有效指针:自主心跳恢复:可听到心音,触到大动脉搏动,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上肢收缩压在60mmHg以上;瞳孔变化:散大的瞳孔回缩变小,光反射恢复;脑功能开始有好转迹象:意识好转,眼睑刺激有反应,肌张力增加,自主呼吸恢复,吞咽动作出现,面色、口唇、耳垂、甲床转红润。

时间就是生命

心跳停止3秒病人感到头晕

心跳停止10-20秒发生昏厥或抽搐

心跳停止60秒瞳孔散大,呼吸停止

心跳停止4-6分钟大脑细胞可发生不可逆损害

必须在心跳停止后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

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

4分钟内复苏者有一半人被救活

4-6分钟复苏者10%的人可救活

超过6分钟复苏者存活率仅4%

超过10分钟复苏者存活率更低

心跳呼吸骤停的常见原因

各种意外:溺水、触电、麻醉意外。

呼吸系统:窒息、气管异物、喉痉挛、ARDS、MAS。

神经系统:颅脑外伤、癫痫持续状态、脑炎和脑膜、炎引起的脑疝及脑水肿。

循环系统:休克、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先天    性心脏病等。

药物过敏:如青霉素过敏。

各种中毒:如煤气中毒、有机磷中毒、地高辛、锑剂    等药物中毒。

代谢及电解质紊乱:高钾或低钾血症、低钙血症。

按压位置:

左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右手重叠在左手背上,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双肩正对人胸骨上方,两肩、臂、肘垂直向下按压。平稳地、有规律地进行,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已选择好的按压位置不变。

以掌跟按压

开放气道

使病人去枕后仰于地面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及裤带。

开放呼吸通道,清理口腔、鼻腔异物或分泌物,如有假牙一并清除,畅通气道。(只有气道畅通后,人工呼吸提供的氧气才能到达肺部,人的脑组织以及其他重要器官才能得到氧气供应)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帮助病人呼吸,是心肺复苏基本技术之一。

开放气道后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最常见、最方便的人工呼吸方法是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用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紧(防止吹气气体从鼻孔排出而不能由口腔进入到肺内),深吸一口气,屏气,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不留空隙),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人的口腔到肺部。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使气体呼出。观察人的胸部有无起伏,如果吹气时胸部抬起,说明气道畅通,口对口吹气的操作是正确的。

CPR的注意事项

按压部位要准确,力量应垂直作用于胸骨,着力点不可落在剑突位置,以免导致肝、脾、胃等内脏的损伤。

按压时手指不可着力于肋骨上,用力要均匀,不可用力过猛、过大,防止发生肋骨骨折,引起血气胸。

按压时频率不可忽快忽慢,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每次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胸骨完全回到正常位置。

CPR的并发症

1、胃肠胀气

2、肝、脾破裂

3、胸骨、肋骨骨折

4、血气胸

5、头血管损伤

6、肺大泡破裂

7、通气不足

8、心脏损伤

9、心包破裂

10、栓塞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①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②确定病人已死亡。

③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冉忠兰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专业治疗脸上白癜风医院
专业治疗皮肤白癜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hl/118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