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治疗地图媒介即讯息神经系统以两种基本方式评估威胁。首先,运用外在感受以分辨与估测环境各种明显的威胁。例如,突然出现的暗影警告我们潜藏可能的危机,若瞥见大熊巨大影像逐渐逼近,或山狮壮硕蜷伏的暗影,就明白状况极危险。人们也会直接从身体器官与肌肉反应——体内的感觉器官,来评估威胁的程度。若肌肉紧绷,那么潜意识里我们将此紧绷解读为预告危险的存在,即使实际上毫无危险。肩颈肌肉紧张可能是传讯给脑部,告知可能会被撞到。紧张的腿与鬼祟的眼睛可能是要告诉你该拔腿就跑,紧绷的手臂可能表示你该准备挥拳。肠胃若不断被迷走神经过度刺激,痛苦程度可能更剧烈。人们若反胃欲呕,肠胃纠结,觉得肌肉瘫软、全身乏力,就会感到无助与绝望——即使周遭并无实际毁灭性威胁存在。换言之,是骚动不安本身传讯息给脑部,让它相信有可怕的威胁,虽然眼前并无什么异状——至少外在状况是如此。内脏与肌肉状态影响我们的感觉,以及对他人动机的衡量。尽管相信某些人不会伤害我们,但仍然感到危险存在。①即使是像房间、街角,或阳光普照的草原,都可能充满不祥氛围,反过来说,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可能一团混乱,但放松(健康的)肌肉与腹部,可能对他发出安全的讯息。举个例子来说明:某次我听到有个刚做完全身按摩的人说:“这世界毕竟还是很可爱的。我感觉棒透了。”虽然舒适的按摩是让人感觉世界美好的极佳方式,但脑部与肠脑之间高速交流联系的持续对话,需要产生重大转变,才可能非暂时性地解放因长期压力与创伤导致的情绪堵塞。与威胁有关的内脏反应,本来就应强烈而短暂。一旦危险消失,这些生理反应(无论是交感神经系统压抑肠道蠕动,或原始的迷走神经造成肠激躁症)都必须停止,好让体内环境恢复平衡,以得到活力与能量流动,以专注眼前生活。若无法恢复平衡,就会感到强烈痛苦,最后导致慢性疾病。为预防创伤发生,或在发生后扭转困境,我们必须察觉自己脏器的感觉。②此外,在主导正面活力与引导生活方面,肠道感觉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直觉的主要来源。我们可从绵延数千年,遍及全世界的传统文化与各种灵修中学习到,美好的感觉会直接呈现于内脏的知觉里。若忽略“直觉”(gutinstinct)的讯息,即使能避开危险,还是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出现瘫痪或闭锁反应时,由于肠胃会产生极度不适感,人们便惯性逃避这类感觉。但采取“逃避”策略顶多只能维持现状,此时脑部与身体仍困陷在僵滞迟钝的状态。此为创伤造成消耗生命活力的明证,它使人沦为行尸走肉。下面介绍另一种简单的逃脱创伤技巧,它能帮忙解开大脑与肠脑之间的纠结。有效的声音疗法:“呜”音的功用稳坐原始意识第一把交椅的是太阳神经丛。人们由这位于胃部后方的重要神经中心,最先开始活泼地觉察。——罗伦斯(D.H.Lawrence),《心理分析与潜意识》我跟许多人一样,曾体验过各种吟诵与古老的“声音”疗法,它们有助于疗愈创伤,并协助人们开启“通往感官觉知之门”。许多文化都在宗教与灵修仪式里,运用灵歌与吟诵的方式,以“减轻”尘世生命的劳苦重担。当下腹部(丹田)深处与吟诵或灵歌产生共鸣时,胸膛(心脏与肺部:心轮)、嘴巴与喉咙(喉轮)的能量也会开启,会愉悦地刺激迷走神经中许多原始区域。数千年来,流传于西藏地区的各种唱颂法,已是成功疗愈身心的范例,代代传唱至今。我个人接触声音疗法的过程中,也曾运用其中某些唱诵法(修正版)。西藏唱颂以特殊的声音开启治疗途径,它能扩展并且振动身体的五脏六腑,以温和方式将崭新的讯息传递到闭锁或受过度刺激的神经系统。练习方式很简单:轻轻发出“呜”的长音(轻柔的o音,类似you中的ou音),每做一次完整的呼吸时,把注意力放在透过发声产生颤动的腹部。我教导案主发出“呜”的声音时,常要他们观想自己身在雾锁烟蒙的海边,耳闻雾笛声划破黑暗,为逐渐靠近岸边的船只指引安全返航的方向。采取观想方式可在不同层面产生作用。首先,浓雾的意象代表身体因麻木不仁与解离反应而受遮蔽。雾笛声代表灯塔,它让迷航船只(灵魂)被导引回安全的港口,重回自由呼吸与腹部的家园。观想所呈现的影像有鼓励作用:让案主能扮演保护船员与乘客免于危险威胁的英雄,并使其在治疗过程中能放松心情,享受调皮与游戏的特权。最关键的是,观想在生理层面产生的效用。发出“呜”的声音所产生的颤动,能活化器官所传递的各种感觉,透过完整的深呼吸让体内的氧与二氧化碳产生最均衡的比例。首先,找个舒适的地方坐下。开始慢慢吸气,然后暂时止息,再将气全部吐出来,随着吐气发出“呜”的颤音,持续发声到把气吐完为止。要从丹田处发出声音,让声音产生振动。吐气动作结束后,先暂停一下,再慢慢吸气,让腹部与胸腔完全充满空气。当气吸足之后,再次止息,然后随吐气发出“呜”音,直到气吐完为止。发声与吐气过程都要很完全,这点很重要。静待身体准备好后,就自动开始下一次的过程。如此反复练习数次后再休息。接着,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主要集中于腹部,因为这是容纳器官的重要空间。这种强调等待与容纳(allowing)的声音治疗,具有多重功能。首先,将声音震动引导到腹部,能刺激特殊的感觉,让进行察觉的小我能一直“坚守岗位”。进行发音疗法的案主,常体验到各种性质的颤动与麻痒感,以及体温的改变——从寒冷(或很热)到凉爽与温暖的感觉。这些感觉通常很舒服(至少需要一些练习),但最重要的是,它们跟瘫痪状态相关的扭曲、痛苦、想呕吐、行尸走肉、麻木等感觉完全不同。很可能(从脏器到脑部)传入讯息的改变,使得90%的感觉迷走神经能够强烈影响10%从脑部传递到脏器的讯息,让案主内在环境恢复平衡。波格斯支持此关键的调节系统:“源于内脏的反馈讯息是亲社会回路的重要媒介,此回路跟社会参与行为有关。”结合呼吸与声音振动所产生各种有益健康的感觉,能让人接触内心的安全与信任感,以及专注眼前生活的现实感,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协助案主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眼对眼、声音与耳朵、自我与他人之间的接触,为案主进入“社会参与系统”打开一个小通道,使他们透过交感神经亢奋(启动)与停止的持续循环过程,以深化调节与放松作用。我能愉快地想象,连达尔文都会眨眼同意,将此“呜”音的声音疗法临床应用于他在一八七二年(《物种起源》第六版)敏锐的解剖学与生理学的观察上。还有另一种练习,能提供案主处理与调节痛苦的亢奋征候。这种“自助式”技巧源自日本的仁神术③,是一种“能量流动”的系统。图6.5a-d示范简易的仁神术系列动作,能协助案主学习调节身体亢奋,强化放松状态。我会建议治疗师在教导案主这些练习前,先亲自实验它们的效用。鼓励案主在家里练习,刚开始是在情绪平静的时候练习,然后在愤怒的时候练习。每个动作可维持二至十分钟。案主要留心观察的是身体能量的流动或放松的感觉。反馈与核心调节的注意事项薛灵顿爵士发现神经系统是由亢奋与抑制的神经细胞所组成,于一九三二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暨医学奖。这两种神经系统之间取得平衡,人们的四肢才能够以稳定、协调、精确的方式移动;若缺乏抑制的神经系统,动作则会痉挛与不协调。由于薛灵顿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在感觉\动作系统(在脊椎层级),透过遍及神经系统中的抑制系统来平衡亢奋系统,被视为是此系统的基本原则。神经系统是自我调节的基础结构。不妨从日常生活的模拟来说明:无论室外气温如何,透过最简单的调节形式,就能让室温变得令人舒适。假设在冬天想让室温维持在摄氏二十一度,可使用自动调温器设定想要的温度,于是暖气会被开启。但暖气并非一直保持在开启状态,否则室温会不断升高,最后还得开窗户来降温,然后室温开始下降,又得关上窗户。无需如此大费周章的原因是,温度是由负面反馈回路控制,它的作用犹如薛灵顿的神经抑制系统,当温度上升到二十二度时,暖气就会自动关闭,直到温度降至二十度才再度开启。这使得温度又回到二十二度,平均起来刚好是二十一度,只要穿棉外套就会感觉很舒适。反过来说,如果暖气没关闭,温度直线上升的话,我们就会想离开此不舒服的环境,到最后可能会热得想脱光衣服。第一个例子中,因为有负面反馈回路(产生正面结果)的调节,我们得以享受舒适宜人的温度。在第二种情况里,有带来负面结果的正面反馈回路,于是室内变成烤箱与蒸笼。我认为,当人们处于痛苦与受创状态时,内在启动的是正面反馈回路,因而导致极负面的结果。的确,许多人发现原始的负面情绪随时都会转变成自我强化、逃避的正面反馈回路。恐惧与愤怒可以随时爆发,化为恐怖与狂怒。此时,创伤就成为吞噬自己尾巴的衔尾蛇,不断地重塑其自身。薛灵顿发现的交互神经支配当中,神经系统主要是以负面反馈回路方式运作,功能很像家中的自动调温器——当然比它复杂得多。复杂神经系统的自我调节呈现出所谓的突现性质(emergentproperties),往往难以预测,充满细微变化,经常带来崭新又有创意的解决方式;在生活或心理治疗过程中发现此特性时,都会加以珍惜。所以,虽然神经系统是在自我调节的原则下运作,心理则是在充满创意的自我调节之突现性质下运作。可以这么说,当神经系统自我调节时,心理也正忙着参与这些突现性质:也就是进行有创意的自我调节。内脏与脑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自我调节系统,创意的突现性质的丰富性,让这些声音治疗与呼吸技巧(如发出“呜”的声音)启动整个神经系统的变化。当陷入困境或面临死亡威胁时,人类的脑干,也就是爬虫脑,就会发出强烈讯息给内脏,引发某些器官进入高度亢奋状态(如肠胃系统),有些器官功能则被压抑与封闭,如肺细支气管或心跳。在第一个例子(高度亢奋)中,人们的生理症状包括:想呕吐、胃部紧缩或肚子咕噜响,甚至腹泻不止;肺部则出现紧缩与窒息感,当症状转变为慢性时,就会成为气喘。同样的,原始迷走神经对心脏造成的影响是降低心跳速率,甚至低到导致实际死亡(巫毒)的程度。由于这些感觉非常可怕,本身就能变成威胁的来源,所以这些不是来自外界,而是从体内肠胃、肺脏、心脏,以及其他器官散发出来的威胁,对内脏的影响程度并不亚于原始威胁。此情况正是正面反馈回路的不幸陷阱,带给人们灾难性的后果。此外,由于受创者对于威胁讯号特别敏感,于是把内心的骚动向外投射,认为世界应该为他们所承受的痛苦负责,好让他们逃避真正的问题来源与可能的解决方式。这样的发展不仅严重摧毁身体,也破坏亲密关系。首先,藉由“呜”的声音,学习将自己的觉知聚焦在问题真实的内在脉络上,让内心的体验从原本的惧怕转为愉悦,也使得内在的正面反馈回路(带来负面结果),转变轨道成为负面反馈回路,以协助身体回归恒定的平衡、安稳与幸福美好的感受。即使这只是暂时性的转变,也能让案主感受到整个治疗关系中的支持与温暖,它能为案主提供某种缓冲空间,以抵挡随后将至的情绪风暴(交感神经亢奋作用)。然后,自我调节系统(负面反馈回路)平息亢奋的骚乱,为我们带来更深沉、稳定与持久的美好感觉,以及更有活力的神经系统与心灵。
连接成长
共期未来
莱比锡心理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jg/14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