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一篇文章开始,我们跟大家聊“肋骨外翻”这个话题,文章推送以后,很多朋友都非常关心,也提出了不少问题。
有一位朋友说:觉得每个人的肋骨下角都会向外突出一些,那到底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是“肋骨外翻”呢?
今天就先来回答这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
在上一期内容中我们说到过“肋骨外翻”的概念,即肋骨最下缘超过身体外缘的一种现象。
要跟大家说清楚的是,一个人无论胖瘦,肋骨下缘都是被皮肤脂肪肌肉组织覆盖的。在正常情况下,肉眼是看不到肋骨下缘凸起且高于腹部和胸骨部位的。
所以我们说:无论你瘦还是胖,只要可以看到肋骨下缘翘起,就算“肋骨外翻”。尤其是肩颈腰椎长期不适的人群,出现肋骨外翻的几率会更高。
另外,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部分肋骨外翻的人左右两侧肋骨角翘起的高低程度会不一样,甚至只翘起一边的人也不在少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中再给大家分析。
今天我们接着上一期的内容来跟大家讲导致“肋骨外翻”的第二个原因:膈肌紧张。
看到“膈肌”,相信很多朋友会觉得比较陌生,所以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它。其实它也被很多朋友亲切的称为“呼吸肌”,看到这个名字你应该感觉到这块肌肉的重要作用了吧。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膈肌的大概位置在第7—12肋骨处,在腰椎的前面。它是一块穹隆状的扁平肌肉,吸气时收缩肌纤维,扩张胸腔打开胸廓,肋骨下缘上升。呼气时肌纤维拉长,挤压胸腔复原胸廓肋骨下缘下降。
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呼吸,它以一己之力占了所有呼吸肌功能的80%,以致于很多人都以为“膈肌”就是呼吸肌的全部了。
那来配合图片看看我们每天每次一吸一呼间的全过程。
吸气时氧气由鼻腔/口腔吸入肺叶,肺叶扩张,胸廓向两侧向上打开,增大胸腔容积,同时腹腔容积变小,腹压变大。
呼气时胸廓向下向内收拢,腹腔容积变大腹压变小,胸腔容积变小挤压肺叶,氧气完成气体交换经由气管通过口/鼻腔呼出二氧化碳。
在这个过程中,膈肌会通过膈神经形成跟大脑的反馈回路,传导来自大脑皮质和脑干的随意与不随意的呼吸冲动,调节随意与不随意的呼吸冲动。
也就是说如果膈肌因为其它因素而功能不完整的话,传导到大脑和脑干的呼吸中枢信号就不完整,然后呼吸中枢再下发信号支配膈肌也将受到影响。
明白了呼吸与其主要肌肉之间的关系后,接着再来看“肋骨外翻”。
上篇文章我们讲过,“肋骨外翻”是因为呼气时升上去的肋骨降不下来,同时腹肌无力,腹肌也没有能力将它拉下来,于是肋骨角就翘起来了。
那么与腹肌同样的道理,如果承担80%呼吸功能的膈肌出现问题了,必定影响呼吸和与之相关的身体结构。
我们来看,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为ml,单次呼吸为6.4秒。
在不良坐姿下,腹腔容积被动变小,由于腹腔容积变小,膈肌就不能被充分拉长,吸入的气体就无法完全呼出去。
这时的状态就相当于胸廓一直处在扩张的状态,肋骨下缘几乎一直在上升状态,因为膈肌已经没有空间被拉长,所以肋骨也就无法降下来。
长此以往,膈肌就会变得越来越紧张,最后即便是在自然站立,腹腔容积正常时,膈肌也依旧不能被拉长。
因为此时的膈神经传导回大脑和脑干的呼吸中枢的信息就是:膈肌不需要被拉长那么多了。这就像文革时虚报粮食产量的公社,然后税收增加但是粮食不够吃导致劳动人民挨饿。
而且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当像上面所说,一个人长期吸多呼少,就会提高二氧化碳的中毒率,容易出现头晕、呕吐,呼吸不畅等症状。
说到这里,你应该就会明白,不良的坐姿让膈肌紧张,影响了它的功能,功能受限的膈肌最后让改变了正常的呼吸模式,同时形成相关骨骼结构的改变,“肋骨外翻”就出现了。
而对于城市中的久坐一族一说,隔肌紧张可以说已经是常态。通过今天的内容我们知道了膈肌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膈肌紧张带来的风险,所以我来教你一个放松膈肌的方法。如下图:
很简单,其实就是在放松身体的情况下,手指探到肋骨下缘内侧,轻轻做刷牙动作就可以了。
如果没有人帮忙,那自我放松可以在坐姿下,五指并拢屈一二指节,轻轻抠进肋骨内侧,顺着肋骨走向轻轻做摩擦按摩。
注意,因为这个位置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紧张的,所以做放松的时候会有明显痛感,正常疼痛忍受范围内均视为正常。
最后我还是要告诉大家,让自己坐好、坐正确实在是太重要了。现代人的肌骨疼痛有一大部分都来自于平常的不良坐姿。
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肋骨外翻系列还有最后一篇,我们讲胸椎变直与肋骨外翻之间的关系,同时还会讲到两侧肋骨一边向外翻,一边更向外翻的原因和改善,敬请期待!
有任何问题大家可以在文末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