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李艳梅说脾胃"↑免费订阅

老人们常说“人活一口气”,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

其实这口“气”来自于——脾胃!

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但是,随着大家的饮食越来越丰富,脾胃受伤的人也越来越多,医院做个全面检查。

1

嘴巴出现这6种迹象

可能已经中招

1“唇四白”异常

脾胃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嘴巴可以反应出脾胃的好坏。“唇四白”就是嘴唇的周围白色的肌肉,嘴唇嘴外一圈,大约1毫宽。

唇四白不明显的人,是脾胃功能减退的征兆;唇四白干黄的人,预示脾胃虚弱;如果唇四白发黑、发紫,则是典型的脾虚湿盛的表现。

2嘴角生疮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出现嘴巴起泡、生疮等口腔问题,这多与脾虚湿气淤阻或是胃火过旺有关。

3唇舌肥厚

古书记载:“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胃火过旺,脾受灼,就会出现唇肿问题。舌头肥大则是湿气过重的症状。

4口干唇燥

正常的嘴唇光滑、湿润、唇色淡红,如果嘴巴总是干裂、脱皮,甚至出现裂口,则说明脾胃的消化功能异常。

5流口水

《内经》中指出,“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涎就是津液、口水,当脾脏功能不足时,不能布散津液,就会导致流口水,有的是在睡觉的时候。

6口臭

脾胃出现异常,食物不能及时被消化吸收,就会长时间滞留于胃中,导致口臭。

2

脾胃受伤,五脏都遭殃

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这是因为,一旦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

心与脾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

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肝与脾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

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上述症状。

肺与脾

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

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使人更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肾与脾

肾的精气强弱与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有关。

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3

吃对才健康

脾胃是后天为本,随着年龄的增大,脾胃的功能逐渐下降,但是如何调理脾胃,才能使后天脾胃不受伤?中医给大家推荐了几款能够保养脾胃的良方。

党参陈皮瘦肉粥

用于:急性胃肠病和腹部术后等状态。

食材方法:党参15g,陈皮5g,瘦肉20g,粳米g,煮粥ml,温服,日一次,连续一周。

荷叶麦冬粥

用于:热病之后脾胃功能的恢复。

食材方法:荷叶20g,麦冬5g,粳米g,煮粥ml,挑出荷叶麦冬,温服,日一次,连续一周。

扁豆薏仁汤

用于:轻度的脾虚痰湿证。

食材方法:扁豆30g,薏仁20g,水ml,煎汁ml,当茶饮,日一剂,连续一周。

开胃健脾茶

用于:纳食不加,口淡无味属轻度痰食积聚者。

食材方法:山楂20g,乌梅5g,麦芽10g,甘草5g,水ml,煎汁ml,当茶饮,日一剂,连续一周。

扫描下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zl/148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