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廉穴:一名上巨虚。“三里下三寸,两筋骨罅中,举足取之”。上巨虚位于足三里下三寸,“两筋骨罅中”是指胫骨与小腿肌肉的罅隙之间。胃经小腿上的穴位很多都是“举足取之”,如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俗话说“举手投足,举足轻重”。举足就是抬腿跨步时把脚提起来,提脚的时候,经筋就会紧张,就会隆起,按住上巨虚穴往起勾脚,会发现穴位下的经筋隆起,可以把手顶起来,原先的凹陷变成鼓包。所以,“举足取之”可以作为取穴准确与否的标志。“甄权随年为壮”,甄权是唐代与孙思邈真人齐名的著名医学家,他针对《铜人》灸三壮,《明堂》灸七壮,提出“随年为壮”,就是根据患者的年龄增加壮数,有一岁加一壮,三十岁灸三十壮,三十五岁灸三十五壮。“主脏气不足”,“脏气”,五脏之气,五脏的机能、功能不足,可以通过上巨虚来补充。因为上巨虚是大肠的下合穴,大肠主津,津液是补充五脏之气的重要营养。“偏风脚气,腰腿手足不仁,脚胫痠痛,屈伸难,不能久立”,类似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引起的下肢酸痛、屈伸不利、不能长时间站立等一系列症状。“风水膝肿,骨髓冷痛”,“风水”:《素问·水热穴论》:“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元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气相摶,气强则为水……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并提供防己黄芪汤、越婢汤、越婢加附子汤等处方。这里的风水,可能是以膝关节肿胀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滑膜炎。“骨髓冷痛”是患者的自我感觉,从骨头里往外发冷,足阳明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上巨虚可以补气津,对治冷痛。“大肠冷,食不化,飧泄劳瘵,夹脐腹两胁痛,肠中切痛,雷鸣,气上冲胸,喘息不能行,不能久立”,证候虽多,以肠中寒冷,不能气化为主。大肠的疼痛特点是以天枢穴为中心的脐周痛,绕脐痛,“肠中切痛”是形容词,像刀切一样疼痛的意思。“喘息不能行”,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中燥屎内结,浊气上逆,上膈入肺就会出现喘息,《伤寒论》中用承气汤类方,针灸就用上巨虚。上巨虚为大肠的下合穴,“合治内腑”,只要是大肠的疾病,上巨虚都可以治疗。最后是东垣针法:“东垣曰:脾胃虚弱,湿痿,汗泄妨食,三里气冲出血,不愈,于上廉出血”。“湿痿”,湿热伤筋而致的痿证,表现为腿足微软,下肢肿胀,脚趾麻木等等。“汗泄妨食”,大汗伤津液,伤胃阳,所以会影响食欲,不想吃饭。所有这些疾病,都可以在足三里穴、气冲穴附近寻找血络,刺络放血,如果不愈,就在上巨虚穴附近寻找血络,刺络放血,加强效果。
条口穴:“下廉上一寸,举足取之”,临床上,不用下巨虚为标志来找条口穴,反而增加了难度。从犊鼻穴到外踝高点为十六寸,条口穴在犊鼻穴与解溪穴之间,我们默认解溪穴与外踝高点大致齐平。足三里是犊鼻下三寸,上巨虚是足三里下三寸,就是六寸,下巨虚是上巨虚下三寸,就是九寸,条口是下巨虚上一寸,就是八寸,正好在十六寸的中间,小腿前正中央,胫骨与小腿肌肉之间。“举足取之”,向上勾起脚尖,从上巨虚到下巨虚穴之间,小腿胫骨外侧与肌肉之间凹陷如条口形状,故名条口穴。《经穴选解》:“条口,大肠合于上巨虚,小肠合于下巨虚,此穴在大小肠之交,故曰口。又本穴位处胫骨前肌,皆长条之形,故名条口”,这又是一种观点,因位于“大小肠之交”而名条口。“立足麻木”,站着不动时腿脚麻木,条口穴是治疗腿脚麻木的要穴。气虚为麻,血虚为木,条口穴位于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之上,可以补充气血。“风气,足下热,不能久立,足寒,膝痛,胫寒湿痹,脚痛胻肿,转筋,足缓不收”,都是有关腿脚的疾病,主要学三个病,一是“足下热,足寒”,脚心发烫和脚冷的患者很多,很多人以更年期为由就打发了,条口穴有双向调节作用,寒热皆治。脚热用泻法,脚冷用补法,效果更好。脚冷的患者,配伍阴市穴、足三里穴,锦上添花。二是“转筋”,治疗转筋,可以配伍筋会阳陵泉穴。三是“足缓不收”,条口穴在胫骨前肌旁边,可以调养经筋。热则弛缓不收,泻热恢复足阳明经筋的收缩之力。《天星秘诀歌》:“足缓难行先绝骨,次寻条口及冲阳”,配伍绝骨穴、冲阳穴,可以加强效果。现在,条口穴主要用于肩周炎的治疗,对侧条口透承山,然后让患者活动患肢,当场起效,所以有“肩凝穴”的美称。《素问·脉要精微论》:“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肩背的疼痛,反映了胸中气虚,所以肩周炎属于本虚标实证,刺条口穴是治疗本虚之法。《医学举要》:“若外邪为患,当从太阳经治”,承山穴为足太阳膀胱经大穴,透刺承山穴可以祛除外邪,是治疗标实之法。
下廉穴:一名下巨虚。“上廉下三寸,两筋骨罅中,蹲地举足取之”。我一般是在条口穴向下按压揣穴,找到痛点就是下巨虚。“《明堂》针六分,得气即泻”,下针的深度是六分,不到一寸,“得气即泻”说明主治大多为本虚标实证。“主小肠气不足,面无颜色”,小肠气就是疝气,小肠掉下去,应该是虚证,但疝气以嵌顿后的疼痛为主,严重疼痛时面无血色,为本虚标实之证。“偏风腿痿,足不履地,热风冷痹不遂,风湿痹,脚气不足沉重”,风寒、风热、风湿所致的腿脚疼痛,都可以治疗。“足不履地”,疼痛到不能踩到地上,很像痛风的疼痛性质,可以一试。“喉痹,唇干涎出不觉”,涎是五液之一,肝主泪,心主汗,脾主涎,肺主涕,肾主唾。口涎流出而不觉,是脾不能收敛,津液都流失了,所以一方面表现为津液缺失的唇干,一方面又不停流涎。“不得汗出”,汗为心之液,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心提供津液,下巨虚是小肠的下合穴,“合治内腑”,可以治疗小肠不生津液。“毛发焦,肉脱,伤寒胃中热,不嗜食”,这都是小肠热盛的疾病,小肠太热,心火不能下移小肠,就会灼伤肺金,肺主皮毛,故毛发焦。“肉脱”见于《素问·玉机真脏论》,就是热痿,内热耗伤精血,消骨烁肉,肌肉消瘦如脱尽,整个人的状态就是皮包骨头。胃中热则消谷善饥,嗜食,胃中寒则不嗜食,下巨虚穴双向调节,都可以治疗。“泄脓血,胸胁小腹控睾而痛,时窘之”,“泄脓血”是急性痢疾的主要症状,小肠中热。牵扯睾丸疼痛,让人既不能揉,又不能摸,窘迫无比是小肠疝气的症状。小肠引起的疼痛以关元穴为中心,下巨虚为小肠的下合穴,可以治疗所有小肠的疾病,包括痢疾和疝气疼痛。“后当耳前热,若寒甚,若独肩上热甚,及小指次指间热痛”,从经脉循行来看,“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涵盖了小指热、肩膀热、耳前热等小肠经的症状。“暴惊狂,言语非常”属于精神病的症状,小肠、大肠,皆属于胃,这些精神病的症状属于胃家实,故可以治之。“女子乳痈”:急性乳腺炎化脓,也是胃家实证。“胕,跟痛”,这是经筋病,“主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胕上”,足胕不收是足阳明胃经经筋因热而驰纵所致。脚后跟疼痛,也是经筋牵扯而致。
丰隆穴:“外踝上八寸,下胻外廉陷中”,“胻外廉”是小腿外侧,条口穴也是小腿外侧,也是八寸,怎样才能准确取到丰隆穴呢?条口穴在胫骨与胫骨前肌之间的罅隙间,是骨与肉之间,丰隆穴在条口穴外侧,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的凹陷中,是肉与肉之间。“足阳明络,别走太阴”。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大络,别走足太阴脾经。使用络穴的时候,一般用原络配伍法。胃经的原穴冲阳穴配伍脾经的络穴公孙穴,脾经是阴经,阴经没有原穴,以腧穴太白穴代替原穴,配伍胃经的络穴丰隆穴。原穴取对侧,络穴取本侧。“主厥逆,大小便难”,这里的厥逆,是指痰厥引起的厥逆,《伤寒论》条:“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瓜蒂散是涌吐痰涎的要方,丰隆穴为化痰要穴,用导痰针法效果才好。“大小便难”,痰饮会引起厥逆,也会引起大小便难,其他原因引起的厥逆或大小便难需要辨证论治。《伤寒论》40条小青龙汤将息法:“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出现小便不利是病从太阳转为少阴,少阴不可发汗,所以去麻黄,加茯苓去痰饮,下解。《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治其气冲”。服小青龙汤之后出现小便难,也是病转少阴,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治之。针丰隆穴之后,痰饮去,小便利。“怠惰,腿膝酸,曲伸难”,都是内有水湿、痰饮为患。“胸痛如刺,腹若刀切痛,风痰头痛”,胸中或腹中有痰饮或瘀血,就会出现胸痛如刺,腹若刀切痛。风痰头痛,特指风痰所致的头痛。丰隆穴是化痰要穴,任何部位的痰饮都可以扎丰隆穴。包括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的胸痹,瓜蒌薤白半夏汤证,瓜蒌薤白白酒汤证,都可以用丰隆穴治疗。倪海厦倪师讲过一个导痰针法,效果特别好,进针之后,左右捻转引气,得气后开始实施手法。把针提到皮下,朝着头部的方向,呈四十五度角扎进去,继续捻转引气,患者得气后,再把针退到皮下,然后朝着脚的方向,呈四十五度角刺进去,留针二十分钟。这个手法导痰的效果特别好,大多是当场见效。以痰饮引起的眩晕为例,天旋地转,伴恶心呕吐,不敢睁眼,先下百会穴,然后在丰隆穴作导痰针法,做完之后,病人就能睁开眼,眩晕减轻,恶心减轻,可以正常交流病情。“风逆,四肢肿,足青,生寒湿,喉痹不能言”,也都是与痰饮有关的证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见鬼好笑”,这些精神病症状,大多与阳明病有关,后世中医认为是痰迷心窍,丰隆穴是必取穴。“气逆则喉痹卒瘖”,胃气上逆导致的急性咽喉炎,咽喉疼痛,失音,可以用丰隆穴治疗。“实则癫狂,泻之,虚则足胕不收,胫枯,补之”。癫痫、发狂是实证,用泻法,白天发作的为阳证,配伍申脉穴,夜晚发作的为阴证,配伍照海穴。足跗不受和小腿肌肉干枯,明显是虚证,用补法。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络穴的特点,虚实皆可治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