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脊柱的文章第一部分(点我回顾)讲过脊柱是由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和一大块骶骨构成的,每一个椎骨之间还有间盘;整条脊柱周围都有很多韧带和肌肉。我们今天就接着讲人体这个最重要的部分有那些健康方面的问题,以及怎样才能保持健康。
我接下来的文章会主要侧重胸椎和腰椎,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背”。脖子-颈椎的部分以前有所涉及,以后还会有专题文章和大家分享。
我们要用到身体做很多事情:除了日常生活的行走坐卧,还要和其他重物打交道:要提,拉,拽,举...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有一个即灵活又坚强的脊柱。瑜伽人经常说:脊柱有多灵活,人就有多年轻。嗯,实际上不单单是灵活,脊柱还要硬-这点很有趣:脊柱需要即“软”,又“硬”。这个也不难理解,脊柱就是可以比喻成屋子的梁,肯定要能撑得住吧。我们文化中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比喻,比如民族的脊梁..这个肯定说的不是“灵活”,肯定说的是坚强和靠得住。写这些是为了矫正一个误区:因为强调脊柱的灵活性这个理念比较普及,但是脊柱的稳定性据我观察很多瑜伽人是不怎么强调的。
脊柱灵活性在胸椎部分,大多数人最常见的问题是脊柱延伸的限制-就是在做后弯的时候脊柱缺乏灵活性。因为人的大多数日常活动都是向前弯身,后弯的姿势很“不自然”,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被需要。另外就是胸椎这部分本来天生设计是有很多旋转的灵活性的,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很少做类似脊柱扭转这样的姿势,所以久而久之胸椎的延伸和旋转的灵活性就丢失了。但是在腰锥部分,往往很多人同时缺乏前屈和后弯的能力。但是这部分的身体的灵活性和胯部的灵活性密不可分,所以很多时候腰椎灵活性的练习要从胯部的灵活性入手。瑜伽对于日常维护脊柱的灵活性方面非常有价值。实际不用特别考虑脊柱的瑜伽练习,只要是一个编排基本合理的瑜伽体式顺序对于脊柱的健康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在这样的体式编排中,肯定少不了脊柱向不同方向的运动:前,后,侧,扭转...这也就是瑜伽对于身体来讲的一个最大的保健价值。实际瑜伽的体式大致就是根据脊柱的运动方向分类的,详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