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胸壁外科创始人王文林:把一件小事做好
39健康网(通讯员:高龙薛冰妮)
王文林教授早年就读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后于第一军医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业,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中山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此后医院工作。
年转业至现在工作医院,任心胸外科主任。上任前,该科室业务严重滞后,临床工作一片空白,连常见的胸外科手术都无法开展。从上任的第一天起,王文林便带领全科人员奋力拼搏,用整整10年的时间将科室建设成特色鲜明的明星科室。
年5月9日,在原有心胸外科的基础上,他筹建了中国乃至全球第一个独立的胸壁外科。同年10月27日,他牵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医疗领域的胸壁外科专业委员会,并任主任委员。
在10年的时间中,他做了这些……
●他先后完成各类胸壁外科手术将近台,其中包括大量难度极高的胸廓畸形手术。
●他发明了大量胸壁外科手术,其中包括最著名的专门用于漏斗胸治疗的Wang手术,还包括用于鸡胸治疗的Wenlin手术,以及创可贴手术、Tesla手术、无痕手术、Bleedingless手术等。
●他率先开展了桶状胸的微创手术,他发明了专门用于治疗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的根治性手术。
●他命名了数种特殊的胸廓畸形,对胸廓畸形进行了系统的分类。
●他提出了胸廓畸形外科治疗的三大定律,设计了胸壁外科手术的五种基本技巧,共获国家专利53项。
王文林教授最先提出了胸壁外科的概念,并对胸壁外科的专业范围、手术原则、手术技巧进行了规范。为了推广胸壁外科的技术和理念,他先后到国内50医院开展技术帮扶,医院建立了独立的胸壁外科。他为中国胸壁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胸壁外科创始人。
王文林教授访谈录
问:胸壁外科是一个新概念,从去年起,这个概念越来越被人熟知,尤其在传统的胸外科领域,很多医生都开始 王文林:非常高兴与您探讨这个问题。胸壁外科这个概念的提出,其实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是胸外科发展到今天一个必然的结果。既然有必然性,首先有客观的原因,当然也有主观的因素。客观的因素主要来自当今胸外科的大环境。
胸壁外科实际上是传统胸外科的一个分支,也就是所谓的亚专业。胸外科治疗范围包括很多疾病,不管是胸腔内的疾病还是胸壁上的疾病都是这个专业治疗的范畴。在最近的20年中,胸外科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胸腔镜的应用成了最鲜明的特色,因此当代的胸外科严格说来应该叫腔镜胸外科。
由于主要的手术都在胸腔镜下完成,这使得当代的胸外科与以往经典的胸外科有了很大的差异。腔镜外科是技术与资本共同推动的产物。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利用胸腔镜完成的手术必然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这类疾病恰恰都是胸腔内的疾病。
如今各大场合医生们谈论的话题几乎全是腔镜的内容,可见其影响之深远。胸壁的疾病位置表浅,显露良好,一般用不上腔镜。不使用腔镜就没有人 如今最常见的景象往往是,医院越大,病种就越集中,且往胸腔内几种,医生主要的工作就是与胸腔内疾病打交道,胸壁外科疾病则成了几乎所有胸外科医生眼中的鸡肋,没有人会主动 这一种现象很普遍,以至于很多年轻医生几乎不知道什么是胸壁外科疾病。但是,医院外却存在另外一种景象,就拿胸廓畸形这类疾病来说,其发病率相当高,本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
我们做过粗略的统计,其总的发病率几乎高达1%。这个数据与胸腔内疾病的发病率相比绝对不在一个数量级,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按理说,医院外有这么多病人,医生的治疗水平也应该很高才对。医院内的胸外科医生全都醉心于胸腔内疾病的治疗,这使得绝大多数胸廓畸形病人根本得不到治疗。
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胸壁外表的美观越来越 这种背景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胸外科医生越来越不重视胸壁外科疾病的治疗,另一个是胸壁外科病人治疗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非常幸运,很早的时候我们就敏锐地发现了这个矛盾,于是便开始着手解决该矛盾,并最终促成了胸壁外科这个崭新专业的诞生。
当然,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主观的因素,这些因素有我个人的,也有一些著名专家的,比如广州医院的何健行教授,医院的蔡开灿教授,两位专家都是我的老师,在酝酿成立胸壁外科这个专业的过程中,他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问:胸壁外科从胸外科中独立出来,是不是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背叛?背叛意味着决裂,但天然的联系是无法割舍的。您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王文林:传统外科专业划分的依据主要是解剖定位,比如常见的脑外科、泌尿外科、腹部外科、手外科、脊柱外科、肝胆科等专业,都是依据特定的解剖位置进行划分的。胸外科的解剖定位同样非常明确,包括胸壁以及胸腔内的各种结构。因此,传统胸外科收治的疾病不仅包括了发生于胸腔内的疾病,同样也包括了各种胸壁外科疾病。随着学科的发展,各种疾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于是很多亚专业应运而生。
如前所述,这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胸壁外科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出现在临床上,其研究的内容也主要由解剖定位决定。顾名思义,凡是发生在胸壁上的疾病都属于胸壁外科的研究范畴。
胸壁外科的出现不可能使无源之水,尤其治疗的疾病可以看出,此专业完全是由胸外科专业中分出来的。从大专业中分出来不能说是背叛,至多只能算是“分家”。像所有形式的分家一样,这个过程很可能并不十分愉快。
胸壁外科完全独立后,对相关疾病的治疗肯定意义重大,可以使医生彻底摆脱传统胸外科思维的束缚,利用胸壁外科的基本原理救治各类病人。这样等于是增加了工作的专一度或者垂直度,有利于专业技能的提升。
但是,胸壁外科与胸外科即便完全分开,其天然的联系也依然存在。比如创伤的问题,再比如肿瘤的问题,经常会涉及胸壁和胸腔内两个部位。因此,在研究胸壁外科疾病时,既要有独立的意识,又不能完全孤立。这是学科良性发展的前提。
问:胸壁外科疾病具体包括哪些种类,这些疾病与胸腔内疾病有哪些本质的不同?
王文林:从外科疾病的病理分型来看,不管是哪个部位的疾病,都包括五种基本成分:感染、创伤、畸形、缺损、肿瘤。这五种疾病构成了外科疾病的全部。
胸壁外科也是一个特定部位的专业,从病理分型来看,也包括了这五种疾病。这些疾病与胸腔内疾病本质的不同应该首先来自解剖位置的不同。
胸壁外科疾病位置表浅,位于胸壁,而后者则位于胸腔的内部。不同部位疾病的病理特性不同,这需要结合具体的病种去探讨。当然,在所有的不同中,最让医生和患者 王文林:胸外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早年的很多胸外科手术其实多局限于胸壁。比如肋骨骨折,就是早年胸外科的一个重要救治内容。与胸腔内的疾病相比,胸壁的疾病显露方便,手术风险较低,在技术并不是非常发达的早年,这个领域发展得较迅速,医院都可以完成这类手术。
但是,由于手术门槛较低,其实际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医院或者著名专家往往不屑于做这样的手术。医院大专家的参与,等于少了很多优质资源,缺乏优质资源必然影响相关的研究。
胸壁外科的研究现状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是缺乏 王文林:科技进步的明显标志就是向精细化发展,临床上很多亚专业都是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这种新专业的出现,可以使更专业的人士对胸壁外科疾病做最专业的研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更能使胸壁疾病患者得到满意救治。这是建立胸壁外科最重要的意义。
另外,将胸壁外科从胸外科中分离出来,医院大专家的压力,从而使其更有精力更专注于肺、食道等疾病的研究。如果条件成熟,肺、食道同样也可以独立出去,成为同样的亚专科,这无疑会促进整个胸外科疾病治疗水平的提升。
问:胸壁外科疾病中哪些疾病最多见?目前治疗的状况如何?
王文林:在胸壁外科的五种疾病中,畸形应该是最多见的类型。不过其他类型的疾病也不一定少见,比如胸壁的外伤,在某些地区发生率就相当高。胸壁肿瘤似乎很少见,而实际的发生率也许并不低。相对来说缺损与感染的发生率较低。
感染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疾病,多来自医源,很多都继发于一些特殊的治疗之后,比如手术或者放疗。在各类胸壁外科疾病中,创伤的治疗相对成熟,其他疾病的治疗都在不断摸索中,治疗状况不满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问:胸壁肿瘤也像其他部位的肿瘤一样严重吗?这种疾病的治疗状况如何?
王文林:像其他部位的肿瘤一样,胸壁肿瘤也是常见的胸壁外科疾病。这些肿瘤可以发生于胸壁的各种组织或部位。该肿瘤也有良性与恶性之分,恶性肿瘤自然会非常严重。良性肿瘤表面上不严重,但如果范围过大,侵犯了重要的结构,同样会非常严重。
在胸壁外科的五种疾病中,胸壁肿瘤是一个重要的病种,对手术本身有很高的要求。这种手术的要点有两个:一个是肿瘤的切除,一个是胸壁的重建。胸壁肿瘤位置表浅,显露方便,因此切除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关键是肿瘤切除后胸壁缺损的重建。
重建包括两个部分内容:一个是胸壁骨性结构的重建,一个是胸壁软组织尤其是皮肤的重建。如果没有巨大的皮肤缺损,表面的重建问题不大。如果缺损过大,周围又没有理想的皮肤做补充的话,就需要整形外科协助完成手术。
骨性结构的重建本身也没有太大的难度,关键是材料问题。只有有合适的材料,手术可以轻易完成。以前有很多材料被用于临床,都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材料的研究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其发展几乎与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同步。
近来该领域研究热点是3D打印材料。这种材料有很多的优点,对于大范围的缺损,尤其涉及胸骨的缺损来说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对于单纯肋骨缺损的意义并不大,临床上有更好更方便的材料可以代替,比如MatrixRib就是非常好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既方便又实用,手术操作还很简单,显然比3D打印材料优越很多。
如今的临床上有一种十分不良的风气,就是盲目跟风,对3D打印材料的热捧就存在这种跟风的嫌疑。
问:胸壁创伤是胸壁外科中治疗最成熟的病种,医院很难看到这样的病人?
王文林:胸壁创伤的治疗有很长的历史。由于救治水平普遍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因此医院都具备了处理这类病症的能力。医院能处理,伤者很可能会就近治疗,医院凑热闹。
另外,这也与创伤发生的特点有关。创伤发生普遍紧急,不允许过远地转移病人。这使得很医院就诊。还有,这也与创伤手术的特征有关。胸壁创伤处理的重点是骨折的处理。骨折位置表浅,多在直视下完成手术。
医院的专家都是做胸腔镜的专家,离开了胸腔镜几乎寸步难行。不能说没有胸腔镜大家就完全不会做骨折手术,但起码存在不愿意做的可能。医生不愿意做手术,病人自然就不会被收入院。医院中创伤病人的减少。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不过这样的现象似乎有改变的迹象,因为很多专家开始琢磨用胸腔镜做骨折手术的可能了。如果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相信会有医院就诊的行列中。腔镜决定了一切,这不单纯是技术的进步,更多的也许是无奈。
问:在各种胸壁外科疾病中,漏斗胸是最常见的疾病吧?这种疾病的手术治疗现状如何?据说您发明了著名的Wang手术,这种手术与以往的手术有何不同?
王文林:在胸壁外科的五种基本疾病中,按照目前粗略的统计,胸廓畸形似乎是最常见的一种。而在所有的畸形中,漏斗胸又被认为是最多见的一种。
漏斗胸是一种特征鲜明的疾病,人们认识该畸形的历史已有数百年,其手术史也有漫长的一百多年。早年的手术方式并不规范,五花百门,有很多术式。
年美国医生Ravitch报道了著名的Ravitch手术,由此开启了漏斗胸治疗的标准化历程,该术式成了其后数十年中漏斗胸治疗的标准术式。后来另外一种术式被设计出来,这种术式被称为胸骨翻转术。
这两种手术现在被称为开放手术或者传统手术。两种手术具体操作不同,但都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在全球不同地区都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开放手术创伤大,疤痕长且明显,塑形效果不理想,并不是理想的治疗方式。年,美国医生Nuss报告了著名的Nuss手术,由于该手术有明确的优越性,很快取代了Ravitch手术,成为其后唯一一种标准术式。Nuss手术设计精巧,构思奇妙,通过一条或者多条特制的钢板完成矫形。由于操作简单,损伤微小,手术疤痕小且隐蔽,因此被称为治疗漏斗胸的微创手术,并很快风靡全球。
在过去的20年中,该手术使无数患者摆脱了痛苦,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但是,随着手术使用的增加,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逐渐显现,其中最严重一条是手术的安全问题。
在Nuss手术的操作中,需要在心脏与胸骨之间放置钢板,这样的操作虽在胸腔镜下完成,由于并非直视,有时会导致心脏破裂。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往往直接威胁患者的性命。
尽管目前Nuss手术开展得相当成熟,每年依然有因心脏破裂而死亡的病例。Nuss手术另外一个弊端是对患者年龄的限制。一般公认的年龄标准是5岁,低于5岁被认为不适合做这种手术。
一些思维激进的医生将年龄放宽到3岁,但3岁以下患儿的手术一直是公认的手术禁区,没有人敢做这个年龄段的手术尝试。为什么不能在过小的儿童患者中使用Nuss手术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Nuss手术的工作原理。
这种手术采用的实际上是简单的杠杆原理。像一般的杠杆一样,Nuss手术的钢板要想通过支撑消除凹陷,必须有一个理想的支点。理想支点有三个基本的属性,即足够的高度、硬度和良好的稳定性。
年龄较小的患儿骨骼非常柔软,以这样的骨骼做支点,其高度、硬度、稳定性都不能满足手术的需要,因此根本不能充当支点。没有理想的支点,Nuss手术就无法起到作用。这是限制该手术在低龄患儿中使用的根本原因。
此外,低龄患儿胸廓发育的特征也制约了Nuss手术的使用。患儿年龄较低时,胸廓发育速度相当迅速,但Nuss手术的钢板却不会随年龄的变化而增宽或增大,这必将限制患儿胸廓的生长。限制一旦发生,不但不能使矫正成功,反而会导致新畸形。这也是低龄患儿不适合做Nuss手术的原因之一。
除了安全性和年龄的因素外,Nuss手术还有很多其他的缺陷,比如疼痛问题就是很多人经常提及的弊端。Nuss手术的钢板经过肋间置放,因此会压迫肋间神经。这被认为是造成术后疼痛的根源。
此外,为了增加手术的安全系数,胸腔镜被认为是手术的标配,医院开展此手术时均离不开胸腔镜。但是,目前医院的医生并不会使用这样的器械,这使手术的推广受到很大限制。另外,胸腔镜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手术的费用,而且使手术变得相当繁琐,这也被当做了Nuss手术的弊端。这些弊端无疑均使患者接受该手术的体验大打折扣。
Nuss手术的缺陷显而易见,很多医生早就意识到了这些缺陷。为了消除这些缺陷,全球范围内的医生做了很多的工作,希望使手术更安全,更有效,更方便。但是,尽管大家做了很多的努力,却始终没有达到目的。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结果呢?根本原因在于Nuss手术的基本原理。目前几乎所有的努力都只是部分的改进或者改良,并没有撼动其基本的原理,因此不可能是彻底的术式变革。没有变革,就无法彻底消除手术的缺陷。
早期我们也想对这个手术做一些改进,但我们很快意识到,只要Nuss手术的基本原理不变,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这促使我们从另外一个途径来解决问题,也就先是对这种手术进行彻底的批判,然后设计出全新的手术方式。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年的研究,我们最终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这就是如今的Wang手术。这种手术瞄准Nuss手术的弊端而设计,因此关键的技术指标都优于Nuss手术。
首先,该手术非常安全,几乎没有操作风险。Wang手术完全在直视下完成,不需要经心脏与胸骨之间放钢板,也不存在任何多余的操作,因此不可能损伤心脏,这使得Nuss手术中最大的风险被彻底消除;
其次,Wang手术操作极其简单。该手术的全部操作均在直视下完成,且只需要极其简单操作内容就可以完成矫正,整个操作简单易行,学习成本低,很容易推广;
第三,该手术采用了一种叫模板塑形的理念,由于畸形的胸壁以钢板为模板进行塑形,这使得手术效果非常理想;
第四,该手术直接针对畸形局部做操作,因此操作更精准,效果也更确切;
第五,该手术只需要一个微小切口,切口长度一般在1cm左右,这使得手术成为真正的微创甚至超微创手术,整个手术也就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小手术”;
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该手术可以用于低龄漏斗胸患儿的治疗,且年龄越小效果越满意。由于该手术不采用杠杆原理实施操作,不涉及支点的问题,因此可以有效克服Nuss对年龄的限制。
目前我们完成手术的最小患儿只有11个月大,手术效果非常理想,术后第4天便出院。我们的经验表明,对于Wang手术来说,低龄的手术不再是手术的禁忌。
由此可见,Wang手术彻底消除了Nuss手术的缺陷,具多种优越性,正因为优越,一经公布便立即受到广泛 王文林:Wang手术是专门用于漏斗胸治疗的新技术。在胸壁外科的所有畸形中,除了漏斗胸畸形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疾病,但这些疾病的治疗状况并不满意,因此需要加大攻关的力度。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的畸形患者,要想将这些患者治疗满意,就必须有新的手术方式。病人的需求为我们设计出新的手术方式计奠定了基础。
在我们设计的众多手术中,Wenlin手术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手术,它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手术,而是一类手术,可以用于鸡胸、桶状胸、Wenlin胸(鸽子胸)甚至还包括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综合征的治疗。这些手术都叫Wenlin手术,但具体的操作有很多的不同。
我们还设计了一种叫Tesla的手术,这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手术,我们将其视为治疗漏斗胸的终极手术。这种手术的细节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对外公布。除了这些手术外,我们还命名了创可贴手术。这种手术主要是针对切口敷料大小而言的。由于我们手术的切口长度一般只有1-2cm,术后常规使用创可贴便可以覆盖切口,为了强调切口的微小,我们做了这样的命名。
Bleedingless手术是我们最近命名的一种手术,该命名直接瞄准切口的干净程度,主要指创面没有明显出血的手术。在人们的印象中,手术出血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由于采用了特殊的技巧,在我们完成的很多手术中几乎没有肉眼可见的出血。这种完全没有出血的手术对患者肯定有很多的好处。
为了强调这样的优点,我们专门进行了命名。由于所有的这些手术都有特别的含义,因此与Wang手术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我们完成的Wang手术几乎全都是创可贴手术,而其中的绝大多数也都是Bleedingless手术,这便是这些命名之间的关系。
问:除了很多手术的设计与命名外,您还命名了很多具体的畸形,您能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吗?
王文林:以往大家对胸廓畸形的认识非常肤浅,只有简单的四种,即漏斗胸、鸡胸、扁平胸、桶状胸。而在大量接触胸廓畸形患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胸廓畸形千奇百怪,非常复杂,很多畸形并不能用现有的简单畸形进行命名和分类。如果强行安上一个不合适的名字,不但会影响诊断而且会影响治疗。我们接诊过很多手术失败的患者,手术失败的基本原因就来自认识的偏差。
为了更好地认识畸形并为治疗做服务,我们最终对这些特殊的畸形做了新命名。目前我们命名的畸形有4种:沟状胸、鞍状胸、单侧胸壁凹陷畸形以及Wenlin胸。这些畸形命名后,我们对每种畸形的手术方式都做了专门的设计,这使得命名的现实意义得到体现,很多患者得到了更为理想的治疗。除了这些畸形的命名外,我们还对肋弓的畸形做了分类。由此使肋弓畸形的治疗走进人们的视线。目前此类畸形也成为我们常规手术的内容。
问:在各类胸廓畸形中,有一种被称为“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的疾病,据说是胸壁外科最具挑战性的疾病,您好像设计了一种很著名的手术,而且已经成功完成多例手术的治疗。这种畸形到底是怎样的疾病,为什么治疗如此困难?您的手术是不是代表了这个领域最高的水平?
王文林: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也叫Jeune综合征,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胸廓畸形。该畸形最大的特点就是胸廓缩窄,严重影响呼吸,因此非常严重,很多患儿在新生儿时期会因为缺氧而死亡,有幸存活的患儿生活质量也会非常差,且多数无法长到成年。由于该畸形形态学复杂,危害极高,手术难度极大,整个治疗过程都极具挑战性。到目前为止,国内没有其他医生做过这种手术,国外也只有几个医生做过少量手术的尝试,但手术效果均不满意,而且都需要反复多次手术。
我们对这种畸形的病理改变做过非常深入的研究,并首次阐明了该畸形的致病机理。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出了一种非常完美的根治手术,也就是上面提到的Wenlin手术。该手术不但能彻底消除畸形,而且能使胸廓沿着生理的方向生长,使其危害最终而已消除。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成功对6例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这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病例组,而我们的治疗结果也明显优于国外的作者。在所有胸廓畸形中,该手术是难度最大也是风险最高的手术,如果说代表了这个领域的最高水平,我们认为这说法非常恰当。
问:据说您有53项国家专利,外科医生好像很少会像您一样做这么多的设计与发明。您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发明?
王文林:外科手术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手艺。像其他所有行业的手艺人一样,要想把活干的漂亮,不能只顾出力气,更重要的是动脑子。动脑子会产生各种灵感,这些灵感记录下来并公布出去,便成了专利。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一直在针对手术方法、手术器械、手术材料做改良做革新,这不仅使我们的技术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也让我们拥有了这些专利。
做发明和专利其实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改进手术技术,使手术更简单更便捷更出彩更受患者欢迎,这也许比拿到专利本身更让人欣慰。
问:到目前为止,胸壁外科是不是已经有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王文林:胸壁外科研究的内容在以前也有研究,只是大家没有更多地 王文林:胸壁外科的建立是个前无古人的事业,是个新生事物,像其他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这个专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阻力无处不在。这些阻力有人的因素,更有物质的因素,而人的因素占了首要的位置。我们都知道,胸壁外科是从传统的胸外科中独立出来的。在当前的医疗体制下,将很大一部分业务从现有的专业中独立出来,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可能就是现任的胸外科主任。这种阻力是最容易看到的。如今几乎所有胸外科主任都将注意力集中于胸腔内疾病的治疗,这些主任多不擅长胸壁疾病的治疗。如果要单独成立胸壁外科,必然有其他医生做学术带头人,这等于从胸外科主任的权限中分去了一杯羹。胸外科主任如果没有宽广的胸怀,绝对不可能容忍其独立。
第二个人的因素来自大环境。如今胸外科界的大佬们掌握了医学会和医师学所有的话语权,他们几乎都是做胸腔内手术的专家,这些专家领导下的专业平台讨论的话题永远只能是肺、食道、纵隔等话题,胸壁外科的问题几乎没有机会拿出来交流或者讨论。没有机会交流,就不可能引起更多同行的 王文林:不管做什么事情,目标都相当重要,没有目标很难做成事情。但是,人们在定目标的时候往往会把目标制定得相当远大。这样做其实并不现实,很多制定了远大目标的人往往无法使其成为现实。我才上任当科室主任的时候,并没有给科室定太远大的目标。我只是告诉我的同事们,我们需要让科室看起来像一个专业的胸外科,能熟练完成各种胸外科的疾病,在此基础上,只要有一点自己的特色就足矣。我没有给大家任何任压力,也没有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只是按部就班地做,瞄准了目标连续不断地努力,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结果。十年来我们工作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专注,专注于做一件事情,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尽管开始的时候这事情确实非常微小,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当努力不断累加的时候,很小的事情也能质变成最伟大的事情。我们今天做的一切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问:您对胸壁外科的发展有何展望?
王文林:精细化发展是每一个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方向。对于当今的临床专业来说,精细化发展就是发展亚专业,这是临床专业发展的趋势。正像当年的脊柱外科、手外科、创伤外科从传统骨科中完全独立出来一样,胸壁外科与传统胸外科的“分家”也将是必然的趋势,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碍这种趋势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有超过10家医院成立了独立的胸壁外科,而有意向成立此学科的单位还在不断增加。
种种迹象表明,如今有很多专业人士开始觉醒,大家已经深深认识到发展胸壁外科的必要性。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加入到胸壁外科的事业中来,胸壁外科必然像很多其他的亚专业一样顺应历史潮流,蓬勃发展。
(原文链接: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jg/11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