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电刺激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

功能性电刺激(FES)属于神经电刺激(NeuromuscularElectricalStimulation,NMES)的范畴,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或根据反馈程序来刺激目标失神经肌肉,使其收缩,诱发肌肉运动产生功能性关节运动,以替代肢体丧失功能、改善活动能力的技术。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已经可以用来改善或恢复截瘫患者肢体部分运动功能。

(1)功能性电刺激改善肢体功能:

短期治疗性功能性电刺激可延缓肢体功能退化的速度,或可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当神经损伤稳定后进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可能对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有一定的作用。研究发现功能性电刺激还可代偿性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状态,研究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完成某些功能活动,如步行、抓握、协调运动等。欧洲多个国家的科研人员联合研制了一种使下肢瘫痪者正常行走的电子装置,该装置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功能性电刺激替代损伤的运动神经传导信号,实现远端运动单位的功能。但这种装置质产生的电刺激并非受控于患者的大脑,而是按照植入的程序进行工作,目前已经实现的功能相对较为简单,如步行、上下楼梯等。上肢的运动比下肢复杂许多。日本东北大学(Tohoku)研究小组应用4~8通道的FES系统刺激手和前臂肌肉,使患者完成了抓握动作。该方法是在患者同侧肩部或对侧上肢健全肌肉处植入肌电感应装置,在靶肌肉植入刺激电极,当健全肌肉收缩时,其肌电流会触发肌电感应开关而引起预置电刺激装置对靶肌肉进行刺激,引发运动产生。该研究小组设计的功能性电刺激系统可在计算机控制下,通过植入肌肉的电极刺激靶肌肉,使已丧失神经功能的手臂产生目标运动。

(2)功能性电刺激改善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功能:

利用刺激膈神经维持呼吸大概算得上是功能性电刺激临床应用的最早尝试。用于控制和调节呼吸运动的功能性电刺激系统为膈肌起搏器。可手术将一对植入电极埋入双侧膈神经上(亦可用体表电极置于双侧颈部膈神经运动点上),与固定于胸壁上的信号接收器相连。控制器发出无线电脉冲信号,由接收器将其变为低频电流,经电极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收缩。主要用于脑血管意外、脑外伤、高位脊髓损伤所致的呼吸肌麻痹患者。

(3)功能性电刺激尿失禁控制器:

早些年有研究人员利用功能性电刺激来促进尿潴留患者的膀胱排空。但该技术要求患者的脊髓排尿中枢和它支配的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等都处于神经支配完整的状态。用功能性电刺激法辅助排尿的方法需要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膀胱逼尿肌或支配逼尿肌的骶神经根处,有的植入脊髓,在需要排尿时启动电刺激开关即可。另一种比较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是经阴道或直肠刺激尿道括约肌。但国际脊髓学会目前已经不再推荐使用这种可导致膀胱内压力增高的辅助排尿技术,以避免尿液上行伤及肾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jg/15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