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救护目的
创伤急救的目的是争取在最佳时机、最佳地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最大努力去救护更多的伤员。
1.维持生命
.减少出血
.保护伤口
4.固定骨折
5.防止并发症及伤势恶化
6.快速转运
(二)急救原则
1.树立整体意识,重点、全面了解伤情,避免遗漏,注意保护自身和伤病员的安全。
.“先救命、后治伤”。
.操作迅速准确,动作轻巧,防止损伤加重,关心体贴伤病员。
4.尽可能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5.现场只需要尽快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如止住大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6.若伤员情况允许转运,需医院治疗。
(三)现场伤员的初步检查
在处理了危及生命的伤情(活动性出血、呼吸道梗阻等)后,应立即、迅速地检查其头、胸、腹是否有致命伤(~分钟内)。
检查方法:
1.检查伤员神志(AVPU)。
.检查伤员气道及呼吸情况。
.检查伤员循环情况。观察有无休克、脉搏消失、心跳停止、大量出血等情况。
4.检查伤员是否存在脊柱损伤。检查时不可移动伤员,如有可疑颈椎损伤,应固定颈部。
5.按从头到脚、从躯干到四肢的顺序,进行快速全身检查,要迅速、仔细,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如伤员清醒,言语清晰,可通过伤病员的描述进行重点检查,以节约时间。
6.初步检查后,对伤员整体伤情给出判断,有利于后续救治和转运,防止发生“二次损伤”和伤病加重。
二、止血技术(技能5)(一)指压止血法
1.颈部出血
用大拇指将同侧气管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强烈搏动的颈总动脉向后、向内压向颈椎。
.前臂出血
用拇指压迫上臂肱二头肌内侧的肱动脉于肱骨上。
.下肢出血
两拇指重叠用力压迫大腿根部腹股沟的股动脉搏动处。
二)加压包扎止血法
操作法:
1.伤员卧位,抬高伤肢(骨折除外);
.检查伤口有否异物;
.如无异物,用敷料覆盖伤口,敷料要超过伤口至少cm,如果敷料已被血液浸湿,再加上另一敷料;
4.用手施加压力直接压迫;
5.用绷带(或三角巾)环绕敷料加压包扎;
6.包扎后检查肢体末端血液循环,如包扎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应重新包扎。
(三)止血带绞棒止血法
1.将三角巾或其它布料折叠成约5cm宽平整的条状带。
.上肢在上臂的上1/处(下肢在大腿的中上部)垫好衬垫。
.用折叠好的条状带在衬垫上加压绕肢体一周,两端向前拉紧,打一个活结。
4.将一绞棒(如铅笔、筷子、勺把、木棍等)插入活结的外圈内,然后提起绞棒旋转至止住出血为度。
5.将棒的一端插入活结内拉紧固定。
6.检查止血效果。
7.在明显的部位加上时间标记,注明结扎止血带的时间。
(四)内出血的判断与应急处理
内出血可由外伤引起,也可由非外伤引起。严重的内出血导致失血性(低血容性)休克。重要器官内因积血而受到压迫会危及生命。
可疑内出血的一般判断:
1.伤员面色苍白,皮肤出现发绀;
.口渴、手足湿冷,全身出冷汗;
.脉搏快而弱,呼吸急促;
4.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意识不清;
5.发生过外伤或有相关疾病史;
6.体表未见到出血。
可疑内出血应急救护措施
1.拨打急救电话或立即送患医院。
.伤员出现休克症状时,应立即采取抗休克的措施。
.在急救车到来前,应密切观察伤员的呼吸和脉搏,保持气道通畅。
附:出血救护流程图三、包扎技术(技能6-9)1.绷带包扎法(技能6)
(1)环形法
此法是绷带包扎中最常用的,适用肢体粗细较均匀处伤口的包扎。
① 用无菌或干净的敷料覆盖伤口,固定敷料;
② 将绷带打开,一端稍作斜状环绕第一圈,将第一圈斜出一角压入环形圈内,环绕第二圈;
③ 加压绕肢体环形缠绕4~5层,每圈盖住前一圈,绷带缠绕范围要超出敷料边缘;
④ 最后用胶布粘贴固定,或将绷带尾端剪成双头布条,打结固定。
()螺旋包扎
适用粗细相等的肢体、躯干部位的包扎。
①用无菌的或干净的敷料覆盖伤口;
②先环形缠绕两圈;
③从第三圈开始,环绕时压住前一圈的1/或1/;
④最后环形包扎两圈,再用胶布粘贴固定。
.三角巾包扎
(1)头顶帽式包扎(技能7)
① 用无菌的或干净的敷料覆盖伤口
② 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1~横指宽,边缘置于伤员前额齐眉处,顶角向后
③ 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向头后部枕骨下方交叉并压住顶角
④ 再绕回前额齐眉打结
⑤ 拉紧顶角,折叠后塞入头后部交叉处内
()单肩部包扎
① 用无菌的或干净的敷料覆盖伤口
② 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燕尾夹角约90°,放于肩上
③ 燕尾夹角对准伤侧颈部
④ 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臂上部并打结固定
⑤ 拉紧两燕尾角,分别经胸、背部至对侧腋前或腋后线处打结
()手足包扎
① 用无菌的或干净的敷料覆盖伤口
② 展开三角巾,顶角对向手指或足趾尖
③ 手掌或足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指缝或趾缝间插入敷料
④ 将顶角折回,盖于手背或足背,两底角分别围绕到手背或足背交叉
⑤ 再在腕部或踝部围绕一圈后在腕部背侧或踝部前方打结
(4)悬臂带
1)小悬臂带:用于上臂骨折及上臂、肩关节损伤。
①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的条带
②中央放在前臂的下1/处或腕部
③一底角放于健侧肩上,另一底角放于伤侧肩上
④两底角绕颈在颈侧方打结
⑤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大悬臂带:用于前臂、肘关节等的损伤。
① 三角巾顶角对着伤肢肘关节,一底角置于健侧胸部过肩于背后
② 伤臂屈肘(功能位)放于三角巾中部
③ 另一底角包绕伤臂反折至伤侧肩部
④ 两底角在颈侧方打结,顶角向肘部反折掖入肘部
⑤ 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小悬臂带大悬臂带
(5)断肢或断指(趾)
1)伤员的处理
① 评估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
② 立即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
③ 伤员取坐位或平卧
④ 迅速用大块敷料或干净的毛巾、手帕覆盖伤口,并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伤口
⑤ 如出血多,加压包扎未达到止血效果,可用止血带止血
⑥ 临时固定伤肢,如上肢离断采用大悬臂带悬吊伤肢,随时观察伤员生命体征
)离断肢体的处理
① 将离断肢体用干净的敷料或布包裹,也可装入塑料袋中再包裹,将包裹好的断肢放入塑料袋中密封。
② 再放入装有冰块的塑料袋中,交给医务人员。
③ 断肢不能直接放入水中、冰中,也不能用酒精浸泡,应将断肢放入~℃的环境中。
(6)开放性气胸(技能8)
1)主要表现
胸壁有伤口,胸膜腔与外界相通,空气可自由进出,胸膜腔负压消失,伤侧肺压缩。伤员表现气促、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休克。
)救护原则
①评估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
②立即启动EMSS
③伤员无昏迷、休克取半卧位
④简单包扎或三边封固包扎
⑤观察伤员意识、呼吸、脉搏、保持呼吸道通畅
(7)腹腔脏器脱出(技能9)
救护原则
① 评估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
② 立即启动EMSS
③ 伤员取仰卧屈膝位
④ 可用保鲜膜或干净湿敷料覆盖外溢的肠管
⑤ 用三角巾或代用品做环形圈环绕肠管
⑥ 选大小合适的容器扣在环形圈上方
⑦ 三角巾折叠成宽带绕腹固定容器,并在健侧腹侧方打结
⑧ 三角巾全腹包扎
⑨ 伤员双膝间加衬垫,固定双膝,膝下垫软垫
⑩ 观察伤员意识、呼吸、脉搏,保持呼吸道通畅
.特殊伤情处理
(1)颅内血肿
1)主要表现
剧烈头疼、恶心、呕吐、嗜睡、昏迷等。
)救护原则
① 评估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
② 立即启动EMSS
③ 伤员取平卧位
④ 检查意识、气道、呼吸、脉搏
⑤ 昏迷伤员要迅速清除口鼻异物,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⑥ 若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CPR
⑦ 若伴有头部外伤,迅速包扎伤口
⑧ 若疑似有脊柱损伤时,按脊柱损伤处理
()颅底骨折
1)主要表现
伤员可有皮下出血(眼睑皮下瘀斑,颈枕区皮下瘀斑),鼻腔、口腔、外耳道流出血性脑脊液(耳鼻漏),严重者可有脑神经损伤的相应表现。
)救护原则
①评估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
②立即启动EMSS
③伤员平卧,头部略抬高
④检查意识、气道、呼吸、脉搏
⑤严禁擤鼻涕,切勿冲洗和填塞耳道、鼻孔
⑥将头偏向患侧,充分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
()开放性颅脑损伤
1)主要表现
指伤处硬脑膜破裂,脑组织与外界相通并可从较大的伤口中膨出,常伴有伤口严重出血、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
)救护原则
①评估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
②立即启动EMSS。
③伤员平卧,头部略抬高。
④迅速止血,膨出的脑组织可用保鲜膜或塑料袋、清洁敷料覆盖,不要压迫,外套环形圈,用帽式包扎法包扎头部。
附:伤口包扎流程图四、骨折固定技术(技能10)(一)上肢骨折
1.上臂骨折
(1)夹板固定
① 夹板放于上臂外侧,从肘部到肩部
② 肢体与夹板之间放衬垫
③ 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屈肘位于小悬臂带悬吊前臂
④ 指端露出,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躯干固定:现场无夹板或其他可利用物时,可将伤肢固定于躯干。
① 伤员屈肘位,大悬臂带悬吊伤肢
② 伤肢与躯干之间加衬垫
③ 用宽带(超骨折上下两端)将伤肢固定于躯干
④ 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前臂骨折
(1)夹板固定
① 用两块夹板固定
② 将夹板分别置于前臂的内外两侧,加垫用三角巾或绷带捆绑固定
③ 屈肘位大悬臂带将伤肢悬吊于胸前
④ 指端露出,检查末梢血液循环及运动感觉
(0)躯干固定:用三角巾托起伤肢,然后将伤肢固定于躯干。(方法同上臂骨折)
(二)下肢骨折
1.大腿骨折
(1)夹板固定
① 两块夹板,一块长夹板从伤侧腋窝到外踝,一块短夹板从大腿根内侧到内踝
② 在腋下、膝关节、踝关节骨突部放棉垫保护,空隙处用柔软物品填实
③ 用7条宽带固定。依次固定骨折上下两端,然后固定腋下、腰部、髋部、小腿、踝部
④ 如只有一块夹板则放于伤腿外侧,从腋下到外踝
⑤ 内侧夹板用健肢代替,两下肢之间加衬垫,固定方法同上
⑥ “8”字法固定脚踝,将宽带置于踝部,环绕足背交叉,再经足底中部回至足背,在两足背间打结
⑦趾端露出,检查末梢血液循环及运动感觉
()健肢固定
① 用三角巾、绷带、布带等四条宽带自健侧肢体膝下、踝下穿入将双下肢固定在一起
② 两膝、两踝及两腿间隙之间垫好衬垫,依次固定骨折上下两端、小腿、踝部,固定带的结打在健侧肢体外侧
③ “8”字法固定脚踝
④ 趾端露出,检查末梢血液循环及运动感觉
一、小腿骨折
(1)夹板固定
(1)两块夹板,长夹板从伤侧髋关节到外踝,短夹板从大腿根内侧到内踝
()分别放于伤肢的外侧及内侧
()在膝关节、踝关节骨突部位放衬垫保护,空隙处用柔软物品垫实
(4)宽带固定,先固定骨折上下两端,然后固定髋部、大腿
(5)“8”字法固定脚踝
(6)趾端露出,检查末梢血液循环及运动感觉
()健肢固定
健肢固定与大腿固定相同,可用四条宽带或三角巾固定,先固定骨折上、下两端,然后固定大腿,踝关节处用“8”字法固定。
(三)骨盆骨折
救护原则:
1.评估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
.立即启动EMSS
.伤员取仰卧位
4.用三角巾或代用品(衣服、床单、桌布等)自伤员腰下插入后向下抻至臀部
5.将伤员双下肢屈曲,膝间加衬垫,固定双膝
6.三角巾由后向前包绕臀部捆扎紧,在下腹部打结固定
7.膝下垫软垫
8.随时观察伤员生命体征
附:骨折固定流程图五、关节脱位与扭伤(技能11)发生扭伤或关节脱位时的救护原则
1.扶伤员坐下或躺下,尽量舒适。
.不要随意搬动或揉受伤部位,以免加重损伤。
.用毛巾浸冷水或用冰袋冷敷肿胀处0分钟左右,可减轻肿胀。
4.按骨折固定的方法固定伤处。在肿胀处可用厚布垫包裹,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固定时应尽量宽松。
5.在可能的情况下,垫高伤肢,有利于缓解肿胀。
6.每隔10分钟检查一次伤肢远端血液循环,若循环不好,应及时调整包扎。
7.医院检查治疗,必要时呼叫救护车。
8.不要喂伤员饮食,以免影响可能需要的手术麻醉。
六、伤员的转运技术(技能1)(一)徒手搬运
1、单人徒手搬运法
(1)扶行法()背负法()爬行法.双人徒手搬运法
(1)轿杠式:适用于搬运无脊柱、骨盆及大腿骨折,能用双手或一只手抓紧急救员的伤员。
① 两名急救员面对面各自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对方右手腕
② 救援人员蹲下,让伤员将两上肢分别(或一侧上肢)放到急救员的颈后(或背后),再坐到相互握紧的手上
③
两名急救员同时站起,行走时同时迈出外侧的腿,保持步调一致
()椅托式:适用于搬运无脊柱、骨盆及大腿骨折,清醒但体弱的伤员。
① 两名急救员面对面,各自伸出相对的一只手并互相握紧对方手腕
② 救援人员蹲下,让伤员坐到相互紧握的两手上,其余两手在伤员背后交叉后,抓住伤员的腰带
③ 同时站起,行走时同时迈出外侧的腿,保持步调一致
()拉车式(前后扶持法):适用于在狭窄地方搬运无上肢、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的伤员,或用于将伤员移上椅子、担架。
① 扶伤员坐起,将伤员的双臂横放于胸前
② 一名急救员在伤员背后蹲下,将双臂从伤员腋下伸到胸前,双手抓紧伤员前臂
③ 另一名急救员在伤员腿旁蹲下,将伤员两足交叉,用双手抓紧伤员踝部(或用一只手抓紧踝部,腾出另一只手拿急救包)
④ 两名急救员同时站起,一前一后行走
.三人徒手搬运法
① 三名急救员单膝跪在伤员一侧,分别在肩部、腰部和膝踝部将双手伸到伤员对侧,手掌向上抓住伤员
② 由中间急救员指挥,三人协作,同时用力,保持伤员的脊柱为一轴线平稳抬起,放于急救员大腿上
③ 急救员协调一致将伤员抬起,如将伤员放下,可按相反的顺序进行
(二)器材搬运
担架是运送伤员最常用的工具,对肢体骨折或怀疑脊柱受伤的伤员都需使用器材搬运,避免加重损伤。
搬运护送伤员的方法:
1.急救员人少没有把握时,不可贸然搬动。
.所有急救员要听从一人指挥,协同行动。
.急救员从下蹲到站起时,头颈和腰背部要挺直,尽量靠近伤员,用大腿的力量站起,不要弯腰,防止腰背部扭伤。
4.急救员从站立到行走时,脚步要稳,双手抓牢,防止跌倒及滑落伤员。
注意的事项
1.先检查伤员的伤病是否已得到处步处理,如止血、包扎、骨折固定。
.应根据伤员的伤病情况和现场条件,选择适当的搬运和护送方法。
.对脊柱损伤(或怀疑损伤)的伤员不可让伤员自行行走,要始终保持其脊柱为一轴线,防止脊髓损伤。转运要用硬担架。
4.必须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以防途中滑落,一般应头略高于脚,行进时伤员头在后,以便观察。
5.护送途中应密切观察伤员神志、呼吸、脉搏以及出血等伤病的变化,如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处理。
附:特殊伤现场处理流程图编辑:王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