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世界狂犬疫苗消费的最大市场。
看到这句话您一定浮想联翩……中国怎么这么多人,中国怎么这么多狗,中国怎么有这么多狗咬了这么多人……
但是其中因为类似误解而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人数至少占我国每年接种总人数的1/3,而他们其实根本没有感染的风险。
正常人的眼中它们是这样的
恐狗者的眼中它们是这样的
这种“被咬恐慌症”一部分的原因是来自各种途经的误导宣传。
这些误区包括潜伏周期被夸大:有的小时候被狗咬过,但是没打疫苗,现在过了十几年,听人说狂犬病毒可能潜伏几十年,就整天吓得不要不要的。(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翔实的研究证明,狂犬病病毒的潜伏期为2周到3个月,99%在一年内发作,超过1年已少见,潜伏最长为6年。)
而且被狗咬后也不是说非得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有时候条件不具备,超过一天时间再去注射难道就“不可救药”了吗?
狂犬病疫苗注射原则上是接种越早效果越好,最好是在24小时内注射,超过24小时注射疫苗的,只要在疫苗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抗体之前人还没有发病,疫苗就可以发挥效用,因此,补种疫苗是有效果的。
WHO给出的“10天观察法”值得参照:如果狗或猫在咬伤人后10天内还没有死去,就证明咬人的狗或者猫事发时唾液中是不含有狂犬病毒的;观察期间如果猫狗死去,则人可以补打狂犬病疫苗,而不是非要在被咬24小时之内。
不过这个“10天观察法”实操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路上被狗咬了,还要费事把狗逮起来先关10天禁闭?所以还是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尽早打疫苗。
除此,一度还有一种更让人恐慌的报道,就是“健康狗也携带狂犬病病毒”。记得几年前北京疾病控制中心一位主管医生在《健康报》回答读者问题时,称被健康犬咬伤也会得狂犬病。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狂犬病的专家玛丽·瓦列尔对此表示“除了中国,所有的证据都表明那是非常罕见的。”中国疾控中心也已经否定了“健康犬能传播狂犬病毒”之说。
国内长期对狂犬病夸大的宣传导致不必要的疫苗注射和民众恐慌,这并不有利于消除狂犬病。在狗发病人打针这一怪象之外,应考虑到对动物进行免疫才是根除狂犬病的最佳途径,按照泰国、巴西等经验看,只要能达到70%的免疫率,就能阻止狂犬病的传播。
除了狗让害怕有余,现在鱼虾蟹蚌等水产品也成为“杀手一族”了。这绝非虚张声势,而是确有其事。
年,台湾一家庭主妇买活虾犒赏家人,没想被活蹦乱跳的虾刺了一下右小腿,竟感染创伤弧菌,进行截肢手术仍不能阻止败血性休克,最后不幸身亡。
年,广州市海珠区一名75岁黎姓老人,在杀螃蟹时不慎右手虎口被蟹钳钳伤,导致伤口被食肉菌感染而患上了坏死性筋膜炎。短短三天病情迅速发展,虽经过右上肢截肢抢救治,最终还是无力还天。
年,就在前两天,杭州一大妈被明虾刺伤了右手,伤口肿胀,起的水泡已经破溃流脓,现已发展成脓毒血症,至今仍有生命危险。
洗鱼或杀鱼时不小心被鱼刺扎破手指,本来是件小事,很多人都没有把这个小伤放在心上。有些人被鱼虾刺伤后可以不治而愈,但也有病情严重者,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肝功能不良或糖尿病患者,被海鲜扎伤后尤其容易感染。
创伤弧菌有海洋“无形杀手”之称,在海洋内普遍存在,只要是海里的生物都会携带,海虾并非唯一的感染源,梭子蟹、青蟹、贝壳类、海鱼等都曾引发过感染事件。
创伤弧菌可通过消化道摄入或皮肤直接感染。食入含有海洋弧菌的食物,例如生蚝、蚌类等贝壳类海产品以及生鱼片,接触海产品时产生了伤口,都可能感染创伤弧菌,它们会在伤口上繁殖,可能引发溃烂,甚至导致组织坏死。
万一被鱼虾刺伤,应尽量去除鱼刺等异物,并尽可能挤出残血,如果刺伤的伤口较浅,可以在家用消毒药水进行消毒,但如果伤口较深,医院寻求进一步的处理诊治。
海鲜捕捞和经营海鲜档口的人员是创伤弧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作业时一定要戴手套,防止皮肤出现创口。同时,一定要把海鲜煮熟后再食用,不要贪图鲜味,尽量少生食海鲜。下海游泳的人,游完泳后要及时冲澡,把盐分冲掉,因为创伤弧菌喜欢在盐分浓度高的环境下生长。
狗随处可见,时不时就能看到它们大街小巷摇着尾巴蹭着行人满处跑;鱼虾更是离不了,有时为了好玩,我们的手指和虾蟹的钳子甚至会来个短兵相接。这些时候其实都应多注意,毕竟狂犬病毒和创伤弧菌的杀伤力太大,以人类的抵抗力我们暂时还玩不起啊。
(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文字/编辑
小山
图片
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