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2月30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段涵敏通讯员彭璐)近日,医院乳腺外二科的何英副主任医师成功为一名胃癌患者精准调整了放置胸壁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据悉,这是一种完全植入体内的血管通道系统,它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输液血管通道,“化疗”患者长期输液不再需要反复扎针。
今年12月中旬,家住益阳南县65岁的高奶奶因患胃癌入住医院消化泌尿内一科接受化疗,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该院乳腺外二科教授邓宏武和何英教授共同讨论、分析病情后,为高奶奶施行了“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在X线引导下,医生通过一个不到1厘米的原切口巧妙地一次性调整到位,不仅为患者节省了再次重置的费用,更重要的是让高奶奶今后治疗的输液、打针、抽血等操作,都只需要在这个“港口”就可以完成,不再重复扎针。
“化疗是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反复不断地从外周静脉使用化疗药物,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静脉炎。轻者红肿、疼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感,重则引起穿刺部位组织坏死,或静脉不通,逐渐肌化,这也大大地增加了再次穿刺的难度,甚至使化疗不能顺利进行,影响疾病的康复。”该院乳腺外二科何英教授介绍。
据悉,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的血管通道系统,该装置埋于皮下,它为需要长期及反复输液治疗的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减少患者多次需要做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风险,所以静脉输液港又被患者称为“看不见的生命线”,尤其适合于肿瘤患者特别是晚期肿瘤需要长时间化疗或者长期营养治疗的病人。治疗间歇期,因为没有外露部件,患者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可正常洗澡、淋浴,而且能够很好的保护患者隐私。相比传统的PICC,植入输液港的患者只需每月维护一次,节省了维护费用、往返交通费用和家属陪同误工费,而且并发症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