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如是说: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大致意思是:
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
今天,
信小通将跟大家一起了解在日常生活中
可能会出现的受伤。
PART1
体育运动中可能发生的受伤
听说运动中最大的受伤是目睹对手女朋友送水??
今天我们讲述的主要是生理方面的受伤呢!下面正式开始正题。
扭伤
先来看一下扭伤的定义:
扭伤(sprain)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部位的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等)损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多发于腰、踝、膝、肩、腕、肘、髋等部位。在运动中较为常见。发生运动伤害时,最好马上处理。处理的原则有五项:保护、休息、冰敷、压迫、抬高。严重的肌肉拉伤(断裂)、韧带扭伤(断裂)、骨折,须由专科医师手术治疗。(百度百科)
说了半天,不就是崴脚嘛?
脚踝确实是运动中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但除此之外,还有指部、腕部、腰部、肩部等部位的“软组织”受伤。所谓的软组织,不如先理解“硬组织”,即骨头、牙齿等。这样,软组织就容易理解的多啦。
那么,扭伤发生的诱因是什么呢?
主要可分为两方面,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即与人自身相关的因素,如运动前热身是否到位、本体感受、扁平足、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平衡力、心肺耐力、身体质量指数(BMI)等。这里要介绍一个名为”单腿平衡实验“的测试。
单腿平衡实验:抬起一只脚,用另一只脚支撑自己躯体保持平衡,衡量标准是时间越久越好,当然这个测验还因人而异。整个测验以支撑脚不发生明显位移为判断尺度,大多数情况下,能坚持三十秒及属于合格。如果不足三十秒则可以认为踝关节稳定性或者力量不足。
当关节受力时,周边的肌肉会被诱发收缩来稳定、保护关节韧带。所以练习单脚平衡站时,会刺激脚踝周边肌群收缩,有更好的收缩能力可以保护受伤的脚踝韧带,降低未来再次扭伤的机率。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即环境因素和正在进行的运动本身的风险指数。环境因素主要是场地条件、天气条件等。运动风险指数很好理解,相对来说,篮球、足球、攀岩等运动发生受伤的概率比慢跑、瑜伽等大的多。
那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好自己,尽量避免上述伤害的发生呢?
不运动不就好啦?
那可不行!
其实只需要找到相关的诱因,对症下药即可。如果肌肉力量不足,那就在平时注意加强肌肉力量;如果是因为耐力不够导致运动后期体力不支、注意力下降,从而引发受伤,那就要坚持锻炼耐力。话说回来,今天的阳光长跑你完成了吗?
如果不幸还是发生了扭伤,首先要做的是减少移动,判断是骨折还是普通扭伤。具体可以从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来判断。
骨折较扭伤而言,肿胀程度会大的多。如果是脚踝骨折,肿胀程度可能会波及小腿甚至整个下肢,疼痛也是极为强烈的。而扭伤的肿胀仅限于扭伤部位附近,疼痛感也不会特别强烈。
扭伤的处理原则是:保护、休息、冰敷、压迫、抬高。
至于冰敷还是热敷,一直众说纷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方式是:在受伤48小时左右的时间段内采取冰敷,48小时或更久之后可以进行热敷。原因在于冰敷的作用为收缩毛细管,缓解疼痛;而热敷的作用是舒张血管,促进血循环,增加供血。因此,如果一受伤就进行热敷,反而会使受伤部位肿胀更甚。
这里要强调一点,以上方法只是在轻微扭伤的前提下进行,如果扭伤严重或无法判断为何种受伤,应立即就医!
开放性损伤
在体育运动中难免会遇到开放性损伤,如果摔倒而造成擦伤、撕裂伤、切伤、刺伤。在这里信小通主要介绍轻微的伤口的处理,如擦伤。至于其他大型伤口或发生血流不止的情况时,不要恐慌,立即就医!
当我们遇到擦伤时,如果伤口表面有大量异物,像灰尘、小石子等,可以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注意水流不能过大。清洗干净后,可用碘伏进行消毒,避免发生感染。
最近,迎新篮球赛激战正酣。信小通希望各个运动员发挥出自己最佳实力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避免或减少受伤的发生。运动员加油呀!
PART2
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伤害
肌肉痉挛
所谓肌肉痉挛,就是俗称的“抽筋”。不知大家是否有过半夜抽筋而痛醒的经历。
抽筋多发于小腿和脚趾肌肉,有时一个懒腰便会引起抽筋。
除有特殊病症的人外,抽筋在多数情况下是由缺钙、受凉或局部神经血管受压迫引起的。此外,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也会不同程度地引起抽筋。
针对抽筋的诱因,平时我们应注意多补钙,喝一些牛奶,有乳糖不耐症现象的话还可以选择酸奶。
当然,在选择奶制品时应注意糖分含量,避免补上了钙,糖分却超标了。另外,蔬菜和豆制品中也含有丰富的钙元素。
除了在食物方面注意外,平时还需多晒太阳,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久坐,经常按摩小腿集群,多饮水。
如果在睡觉时发生抽筋,不要惊慌,能站起来的话尝试站起来,如果站不起来,挺起上半身,做类似于“坐位体前屈”的姿势,用手抓住脚,膝盖不要弯曲,向胸口方向拉伸。
烫伤
临近冬天,大家或多或少总会打一些热水。在打水和用水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水安全,小心烫伤!
如果不小心发生烫伤,应根据烫伤程度和烫伤部位采取不同措施。如果烫伤处在面部等重要部位时,或烫伤程度严重,疼痛难忍,皮肤产生水疱甚至焦白时,应立即就医。
如果程度较轻,应立即远离热源,并用大量清水冲洗,以防止产生水疱。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后依然产生了水疱,不要轻易挑破。虽然挑破水疱可能会缓解疼痛,但是我们无法真正做到无菌,因此就有可能会引发感染。疼痛难忍时还是应该向医生寻求帮助。
通过今天的陪伴,
信小通希望大家都能了解一些
生活中常见的、可能会发生的伤害、
它们的诱因、
以及面对它们我们能做些什么。
祝大家学业进步、幸福安康。
END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新媒体部
编辑/张东南
审核/沈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