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电梯里,厨师袁先生捧着玻璃杯,杯中装着一小块干冰——这是他刚向朋友要来,打算回去研究夏季新菜品用的。

谁知电梯刚到一楼,“砰”的一声玻璃杯“炸”了!不仅袁先生受了伤,玻璃碎片还伤及电梯中两名女乘客。

网络配图

现场

盛干冰的玻璃杯“炸”了

玻璃碎渣飞溅划伤三人

昨日(6月30日)下午3时,事发宝龙一城,医院,所幸都只是受了皮外伤。

30多岁的袁先生是一名厨师,夏天到了,他打算研究一些当季的新菜品,事发当天下午,袁先生来到宝龙一城,找到在那工作的厨师朋友切磋,离开时向朋友要了一小块干冰。

网络配图

袁先生将干冰放进一个带盖玻璃杯,从三楼乘电梯下楼。电梯到达一楼正要开门时,“砰!”玻璃杯突然炸了。

玻璃碎渣四处飞溅,袁先生右胸口、手臂等处被割伤,同在一部电梯里两名女乘客的面部、胳膊也被轻微划伤。

网络配图

事发后,三名伤者在宝龙一城相关负责人陪医院救治。所幸两名女乘客只是受了皮外伤,简单处理好伤口后先行离开了。

袁先生右侧胸壁皮肤裂伤,有少量出血,在急诊抢救室检查、处理并休息医院。

网络配图

原因

干冰挥发吸收大量热量玻璃杯热胀冷缩易爆炸

入夏后,除了不少餐厅会用干冰制造“烟雾”效果,也有市民想用干冰来降温。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邹友思告诉记者,干冰是一种夏季常用的制冷剂,是固态的二氧化碳,非常容易挥发,专业术语称之为升华。

网络配图

提醒

“干冰挥发过程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温度急剧下降。若将干冰放在玻璃杯中,极易因为温度的急剧下降(通常可降到-78℃),玻璃杯热胀冷缩,造成爆裂。”邹友思提醒。

出于安全考虑,盛放干冰时可选用不锈钢、搪瓷、塑料等材质容器,并置于聚苯乙烯泡沫箱中保存及运输。拿取干冰时,一定要使用厚棉手套,使用时避免长时间直接碰触肌肤,否则易造成严重冻伤。

-END-

来源丨厦门日报、厦门网、网络

厦门通整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好
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hjm.com//kcyjg/11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